“如約而至,明天見!”12月4日晚上10點,車子抵達吳川市人民醫院,廣東省第二人民醫院(以下簡稱“省二醫”)風濕免疫科主任李天旺特意下車,用手機拍下夜色中的醫院大樓,發到朋友圈。
從2015年10月起,李天旺幾乎每個月都會抽出一整天的時間,回家鄉湛江吳川出診,往返50多次,堅持了5年,行程超4萬公里。這樣在朋友圈“打卡”,已經成為他的習慣,他是在告訴吳川的病友們:“我來了?!?/p>
在他的幫扶下,今年,吳川市人民醫院建成了粵西首個獨立的縣級風濕免疫科。而“候鳥”醫生李天旺,又有了新的目的地……
每個月的“約定”
早上8點,吳川市人民醫院風濕免疫科的預診臺前,擠滿了老鄉,許多人提前一個月就約好了李天旺的號?!昂蝤B”醫生回鄉,為他們帶來解除病痛的希望。
吳川人陳海(化名)的腳就是李天旺保住的。
陳海30歲出頭,痛風卻有10年,看過醫生,但一直沒控制好。仗著年輕,他并沒有當回事,痛起來就吃點消炎止痛藥,痛風石蔓延全身。
2017年10月,痛風石破“皮”而出,他雙腳嚴重感染,皮膚潰爛,一根腳趾骨都爛斷了。奄奄一息中,朋友用輪椅將他推進了當地醫院。
病情太棘手,救護車將他送往了省二醫,專家們多次會診,都說只有截肢才能保命。
“死就死了,我不想截肢?!标惡>笾f,他不敢想象沒有雙腿的生活。
“他還這么年輕?!崩钐焱灿谛牟蝗?。他冒著巨大的風險,嘗試為陳海保守治療。
當天,護士花了5個小時為陳海清洗傷口、引流。此后每天,換一次藥都要幾個小時。住院近3個月,在李天旺悉心治療下,陳海慢慢能站起來了,雙腿保住了。
出院后,他還不能走路,要繼續治療,但不必再跑廣州。每個月到家門口的吳川市人民醫院,就可以找到李天旺復查開藥。
一年后,陳海已經“重生”,雙足矯健,重回正常生活。
陳海是幸運的?;浳餮睾P〕菂谴?,盛產海鮮,不少人患上痛風。類風濕關節炎、強直性脊柱炎、紅斑狼瘡等風濕免疫病也比較常見,診斷、治療都非常棘手。
但放眼全國,風濕免疫科的發展起步晚,基層尤其薄弱,醫生奇缺,連很多地級市都沒有獨立的風濕科,更別說縣級醫院了。許多患者在奔波中無奈放棄治療,落下殘疾甚至死亡。
在出診時,李天旺經常能聽到熟悉的鄉音,父老鄉親們慕名兜兜轉轉前來廣州找到他看病。幾百公里的距離,一年要跑多次,一來至少兩三天,車費、住宿費都是沉重的負擔。
“在吳川能看病,他們可能就會去看;要跑廣州,就有一部分人不來了?!币活w“火種”就此種下。
2015年10月起,每個月他都會抽出整天周末時間回鄉出診。一般是周五下班后7點鐘開車出發,抵達吳川往往已是凌晨1點多,偶爾也會坐高鐵。
早8點,他已準時趕到醫院。看完病人、查完房,已是下午7點多。待回到廣州,往往要凌晨1點多——星期天工作也已安排得滿滿當當。
行程緊,但李天旺從不限號,每次預約的病人都有近百個。別人勸他不要這么累,他說,“我一個月才回來一次,如果他們等了一個月都看不上我的號,就違背了我回來的初衷?!?/p>
第一道“防線”
自從李天旺回鄉出診,不僅吳川的風濕免疫病人逐漸“回流”,周邊地區的患者也都紛紛趕來。但李天旺又“折騰”開了——他要幫助吳川市人民醫院建起風濕免疫???。
這些年來,他遇到過很多像陳海這樣被耽誤的患者?!叭绻@些人早期在基層就能規范治療,病情就不會拖到這么嚴重。”
不少風濕免疫疾病是疑難雜癥,不少患者被誤診。他說,如果基層醫生能成為“第一道防線”,識別、引流這些患者,也可以讓他們少走彎路。
很快,許多反對的聲音傳來,其中不乏業內權威專家:基層病人少,沒必要設立風濕科;風濕病多為疑難雜癥,基層沒有條件診斷;基層風濕免疫醫生去哪里找……
李天旺認定的事,就會咬牙堅持。
前期摸底調研發現,這些年來,基層醫院的硬件得到了很大的改善,開設風濕免疫科的條件已經基本具備——在吳川市人民醫院的支持下,風濕病基本藥物種類很快配齊,CT、核磁等檢查設備也已到位;第三方檢驗機構的服務已經延伸到了縣級,檢驗問題迎刃而解。
最難的是“人”。李天旺一邊出診,一邊物色吳川的醫生去省二醫風濕免疫科進修學習。但直到2017年,才有了第一位來進修風濕科的醫生譚小萍。
每次李天旺來吳川,都是譚小萍的跟班學習機會。一整天的出診后,李天旺還帶著譚小萍一起查房、示教。平時遇到把握不準的問題,她也通過微信、電話,24小時隨時請教李天旺。
2020年7月25日,吳川市人民醫院風濕免疫科成立。這是粵西首家獨立的縣級風濕免疫專科。當紅布揭下的一刻,李天旺眼眶有些濕潤。
他想起了5年前的10月4日,那天,是他第一次回鄉出診。
從早上8點到晚上7點,他看了80多個病人。送走最后一個患者,他伸著懶腰舒展身體走出醫院大門,才發現門診樓的玻璃碎了一地,街上的大樹、電線桿橫七豎八倒在地上,交通也已經中斷。
原來,當天17級臺風“彩虹”橫掃了整個湛江,埋頭看病的他卻渾然不覺。
“這么大的臺風,這些病人都如約而來,一個都沒走,一直在等我?!崩钐焱钍苡|動,家鄉人民太需要能看好風濕病的醫生了,“有醫生能幫他們解決問題,臺風來了也吹不走。”
“我的家鄉一天比一天好”
11月6日中午,在出診間隙,李天旺回到吳川市吳陽鎮南門村,看看自己出生的老房子。一邊走,一邊感嘆:“家鄉的變化特別大,以前很多人住在泥草房,現在基本上都是小樓房了。”
童年記憶,大多與貧窮相關。小時候,因為誤會他弄丟了一毛錢,媽媽把他打了個半死——那是一家9口人一整天的菜錢。他的一個哥哥一個姐姐,因為饑餓而營養不良,分別在6歲和3歲時夭折。
飯都吃不飽,健康就更難保障,很多人生病能拖則拖。高三時,父親患上癌癥。填志愿時,他毅然選擇了醫學。在同學錄上,他寫下了要盡自己所能來改變家鄉的誓言。
讓他備感欣慰的是,回鄉路上,他并不孤獨。
走進吳川市人民醫院,隨處可見南方醫科大學南方醫院、中山大學孫逸仙紀念醫院、省人民醫院、省中醫院等省城高水平醫院幫扶專家的海報。
“我們這里就像一個‘聯合國’?!眳谴ㄊ腥嗣襻t院院長王琪說,這幾年來,醫院與廣州幾乎所有的三甲醫院都建立了??坡撁思八缮⑿歪t共體。
“每個??贫加写筢t院專家來幫扶,幾乎每家大醫院都向吳川派出專家,每個星期都有省里來的專家在醫院坐診。”王琪說。
暨南大學附屬第一醫院普外科高明教授每個月來兩到三次,每次出診一天,已經堅持了4年;
省人民醫院心內科于匯民教授,自吳川市人民醫院2016年成立心內科就每周來一次,幫助醫院創建了粵西地區首個國家標準胸痛中心;
廣東省中醫院骨科陳海云、牛維兩位教授,中山三院中醫科主任醫師楊宏志每個月來出診一次,也已經四五年了……
在吳川就能看到省級的專家,很多病人都不往省里跑了。這幾年來,醫院業務量不斷提升,從過去的13個病區擴展到29個病區,今年的手術量超過了1萬例。
目前,投資23億元的吳川三家縣級醫院整體搬遷項目正在加緊建設中,建成后,縣城的醫療面貌將煥然一新?!邦A計一兩年內,縣域內住院率將達到90%的目標?!蓖蹒髡f。
建起風濕免疫??浦皇堑谝徊?。李天旺正計劃派出科室里的年輕骨干醫生來吳川駐點支援,同時選派更多吳川本地醫護來省二醫進修。
他還把目光投向了粵西其他縣級醫院。從今年10月開始,在吳川出診后,他都連夜趕到廉江,第二天在廉江市人民醫院出診一天。
“未來我的家鄉會更好,一天比一天好。”12月5日晚9點,結束了一整天的出診,李天旺行色匆匆駕車趕往廉江。告別吳川的滿城燈火,他動情地說。
南方日報記者 李秀婷 黃錦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