據廣州市應急管理局透露,該局攜手中國平安財產保險股份有限公司廣東分公司定制社會應急力量專題責任保險,用于為社會應急力量參與政府組織的突發事件應急處置行動提供人身風險保障。
據介紹,該險種可采用不記名的方式投保,主要保障對象分為兩個部分:一是救援力量本身,二是救援過程中的第三者人員。第一方面指的是社會應急救援力量在接到政府指派的救援任務時,如隊員在行動過程中發生意外,每人可獲得最高50萬元的死亡傷殘賠償和5萬元的醫療費用補償金。第二方面指的是如果救援隊伍在組織實施救援行為過程中,因存在過失行為導致了第三者人身傷亡,而政府因此需要承擔對第三者的經濟賠償責任時,該險種也負責賠償。
除此之外,該險種涵蓋了救援過程中所有能涉及到的人身風險,保障特點突出,非常契合應急救援力量的風險特征。該局的這一舉措,彌補了社會應急力量響應政府征調、參與突發事件應急處置保障不足的歷史空白,有利于促進社會應急力量搶險救援工作更加規范、高效、有序。
社會應急力量作為應急體系不可或缺的組成部分,是政府應急救援力量的重要補充,也是構建應急救援共建共治共享體系的重要內容。自2020年以來,該局全面深入摸查社會應急救援力量建設情況,組織指導社會救援力量開展演練、培訓等工作,扶持社會救援力量發展壯大。目前,全市共有具有一定實力的社會應急救援隊伍22支,共1884人,廣泛分布于山野、水域、?;仍⒊鞘兴丫?、醫療救助等領域。
一年多來,社會應急力量充分發揮了貼近基層、組織靈活、行動迅速、便于展開等優勢,在地鐵十一號線沙河站橫通道塌方引發地面塌陷事故、“5.22”黃埔區開源大道隧道被淹,“6.8”花都區梯面鎮西坑村暴雨洪災等突發事件的處置工作中,廣州藍天救援隊、廣州市潛域潛水救援隊、花都區飛越無線電協會、花都區危化品道路運輸事故應急救援搶險隊等社會應急力量發揮了專業救援能力,最大限度減少了突發事件造成的人員傷亡和財產損失。(穗應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