健康水平:五年來,廣東醫療衛生支出占財政支出的比重由2015年的7.2%增長到2020年的10.2%,人均期望壽命由2015年的77.1歲提高到78.4歲,居民主要健康指標基本達到發達國家水平。廣東用約占全國7%左右的醫療衛生資源提供了占10%左右的醫療服務量。
醫療資源:2020年,全省醫療衛生機構總數達5.6萬家,每千常住人口床位4.93張、執業醫師2.64人,分別較2015年增長15.6%、22.6%、25.1%。每萬人口擁有全科醫生數從2015年的1.41人增至3人。
基層醫療基礎設施:廣東改造建設189家縣級醫院、標準化建設488家鄉鎮衛生院、規范化建設10000間村衛生站,將人口大縣的47家中心衛生院升級建設為縣級醫院,為2277條貧困村配備AI助手和醫療可穿戴設備,全省基層新增3萬多張病床、萬元以上設備2.7萬余臺。
基層人才隊伍:“十三五”以來,新招聘8500名衛生專業技術人才、100名首席專家服務基層,新增基層高級職稱專業人才5277名、訂單定向醫學生5825名、直接認定基層副高級人才252名?;鶎俞t療衛生機構人均月收入達8000元,較“十二五”期末增長54%。
高水平醫院建設:統籌投入150億元布局建設30家高水平醫院和廣州呼吸、腎臟病、腫瘤國際醫學中心,形成牽引示范強力效應,爭取8家國家醫學中心和區域醫療中心簽約共建,國家呼吸醫學中心、國家兒童區域醫療中心正式獲批。
醫療衛生改革:廣東基本建立覆蓋城鄉居民的基本醫療衛生制度,率先取消藥品、耗材加成,“小步快跑”調整醫療服務價格,“三醫聯動”推進公立醫院綜合改革。全省分級診療格局基本成型,74個城市醫療集團、104個縣域醫共體、398個專科聯盟、102個遠程醫療協作網實現網格化布局,我省在2019年全國分級診療制度建設績效考核獲總分第一。
健康灣區建設:五年來,廣東不斷完善粵港澳重大公共衛生事件聯防聯控機制,推動法定傳染病疫情定期通報與突發事件信息交換機制更成熟,粵澳實現健康碼轉碼、核酸檢測結果“雙互認”,疫情期間港澳返粵人員健康管理用心細致。
中醫藥發展:2020年全省中醫醫療床位達7.7萬張、中醫住院服務人次189.4萬,較2015年分別增長46.6%、22.2%。2020年全省中醫醫療床位達7.7萬張、中醫住院服務人次189.4萬,較2015年分別增長46.6%、22.2%。全省中醫服務量保持全國第一,19個重點??萍{入國家區域中醫(??疲┰\療中心建設,數量全國第一?!笆濉逼陂g,新增2名國醫大師、4名全國名中醫、7名岐黃學者,4人獲得全國中醫藥杰出貢獻獎。青蒿素復方抗瘧產品獲40個國家專利授權。
公共衛生:2020年中央和省財政補助公共衛生資金69.8億元,較2015年增長144%。全省傳染病疫情總體平穩,甲、乙類傳染病發病數較“十二五”穩中有降。艾滋病疫情整體維持低流行水平,肺結核報告發病率降至58/10萬以下,較2015年下降超20個百分點。5歲以下兒童乙肝表面抗原攜帶率降至1%以下,乙腦、流腦等多種疫苗可預防傳染病發病率保持極低水平,預防接種異常反應補償保險制度全面推行。嚴重精神障礙患者管理多項指標在全國領先,腫瘤登記覆蓋全省近一半常住人口,國家和省慢性病綜合防控示范區數量較2015年翻了一番。出生缺陷發生率較實施綜合防控前下降21個百分點。
健康扶貧:全省貧困人口基本醫療衛生服務實現全覆蓋,累計63.7萬建檔立卡的因病致貧返貧人口全部脫貧。
【記者】黃錦輝 李秀婷
【通訊員】粵衛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