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顯崗水庫有鷺鳥覓食、村民捕魚,宛如一幅詩意滿滿的漁舟晚唱圖。晚上住在民宿里,看星星眨眼、螢火蟲閃爍,遠處還有霓紅燈閃爍,這樣的原生態環境在珠三角太難尋了。”東莞游客沈虹瑛對上良村的假期體驗贊不絕口。
近日,位于惠州市博羅縣橫河鎮的上良村摘得一項“國字號”榮譽。在文化和旅游部官網和國家發改委聯合公布的第二批全國鄉村旅游重點村名錄中,上良村成為惠州唯一上榜的村落,這也是惠州繼南昆山中坪尾村之后第二個全國鄉村旅游重點村。
近年來,依托毗鄰羅浮山和坐落于顯崗水庫的獨特地理優勢,上良村以“民宿+旅游”的創新模式推進新農村建設,通過村企合作的方式建成13棟91間各具特色的主題民宿客房,帶動村民增收致富、回鄉創業,探索出一條鄉村旅游推動鄉村振興的新路徑。
去年接待游客30萬人次,旅游收入860萬元
“吃農家飯、住農家屋、干農家活、享農家樂”成為了疫情期間旅游新業態。在剛剛過去的暑假,惠州鄉村儼然成了孩子們的游樂天堂。8月24日,上良村一片歡聲笑語,來自東莞、深圳的學生在這里享受難得的假期。
DIY竹筒飯、制作植物標本、現場素描、做艾粄、下水摸魚……上百名小朋友在這里“放飛”自己,盡情體驗農村生活,感受農耕樂趣,甚至有孩子直言“我喜歡這個與城里不一樣的家”。
孩子們喜歡的這個“家”離羅浮山僅10公里,依山傍水,風光旖旎,前有博羅縣最大的顯崗水庫,坐擁百畝濕地公園,后有百年古樹公園。水庫內魚蝦種類豐富,水邊是鷺鳥棲息地,隨處可見原生態風景。
近年來,在新農村建設的輻射下,上良村著力發展鄉村特色旅游,在完善各類配套設施的基礎上,2015年引進企業進行旅游開發,通過村企合作的方式建成13棟91間風格迥異、各具特色的主題民宿客房,實現農房變客房、產區變景區、田園變公園的創新模式。
截至目前,上良村有14戶村民加入民宿項目,將閑置房屋交由企業按統一風格進行裝修、經營及管理。不少村民將一樓留作自住,附帶為游客提供農家樂、特產銷售、咖啡吧休閑、竹編體驗等旅游服務。
上良民宿生態旅游區總經理蘇惠霞介紹,經過幾年耕耘,上良民宿旅游區集民宿、親子研學、野趣、休閑于一體,滿足吃、住、行、游、購、娛六大旅游要素,2019年12月獲評國家3A級景區,成為羅浮山周邊獨具博羅地域文化的民宿建設典范。
作為惠州的“網紅”民宿村、休閑旅游村,上良村經常在朋友圈亮相?!拔液团笥岩黄鹱隽谁h保袋,蠟染了一個小布袋。裁縫、蠟染、繪畫、陶藝、石磨豆腐……我們的童年記憶,都可以在這里得到釋放。”今年5月來上良村度假的客人鄒女士在朋友圈分享說,最驚喜的是晚上居然能看見螢火蟲,可見生態環境真的特別好。
“滿眼翠綠,空氣清新,上良村滿足了我對美麗鄉村的所有想象,真好。”因為地處廣州深圳一個小時經濟生活圈,到這里度假成為諸多珠三角游客向往的生活。
據博羅縣橫河鎮旅游辦統計,在上良民宿的帶動下,2019年,上良民宿旅游區共接待游客30萬人次,旅游綜合收入達860萬元。
14戶村民開辦農家樂,年收入超過10萬元
上良村是顯崗水庫移民村,28戶村民自1959年水庫建庫時安置于此。在村里的文化禮堂,還陳列著上良村昔日的老照片,當時村民還居住在低矮狹窄、破敗不堪的泥磚瓦房里,房前屋后都是爛泥路。村民主要以打魚為生,閑暇時只能坐在村口的石凳上聊聊天。
2012年,為徹底改變貧窮落后的面貌,結合橫河鎮“名鎮名村”建設,上良村利用省移民資金和村民自籌資金,在原村舊址將原有泥磚房拆除,由村民小組牽頭統一規劃設計、統一布局建設28套3層基礎的一層樓房。后來,村民陸續將自家房屋進行加建。
當有企業有意進駐開發民宿,上良村村民普遍表示歡迎和支持?!坝捎谧〉娜松?,村里二樓以上的房子基本都閑置著,大家很愿意拿出來租給企業建民宿,多一份租金收入?,F在人氣旺了游客多了,我們還在自家一樓開了農家樂,生意還不錯。”家住上良村26棟的村民黃愛群告訴記者。
黃愛群介紹,以前夫妻二人一直靠在村邊的小河里打魚為生,他們是首批加入民宿開發的村民之一,把二樓三樓騰出來做民宿以后,每年增加3萬元左右的租金收入。
在民宿企業的指導和培訓下,黃愛群夫妻倆在自家一樓經營農家樂,為游客提供扒鵝、窯雞等當地特色菜肴,每月大約有8000元的收入,一年總收入超過10萬元。作為村里的首批農家樂示范點,他們最初還獲得1萬元的扶持資金用于購買餐飲設施。
“我2006年嫁到這里,現在村里大變樣,從來沒想過會發展得這樣好。”黃愛群感慨道,像她一樣開著農家樂的村民還有13戶。另一位村民賴先生在開著農家樂的同時,還在院子里開了一家特產小店,售賣當地的特色農產品和旅游商品。
黃愛群還提到,以前只有十來戶人家留在村里,以打魚或者打零工為生。這幾年村里發展變好以后,大家慢慢都搬回來了,在鎮上開農家樂的回來了,村長的兒子也回家幫忙打理農家樂。
博羅縣橫河鎮旅游辦相關負責人介紹,近年來,上良村村民通過出租房屋、提供餐飲服務和銷售旅游商品,實現“農民變旅游從業人員,農產品變旅游商品”創業致富,年收入從幾千元漲到十萬元,日子越過越紅火。
實施農村“新三變工程”,為鄉村振興注入新動能
“最初來上良村考察時,發現這里不僅離羅浮山近,毗鄰顯崗水庫,生態好,而且有統一的現成房屋可直接開發利用。”蘇惠霞介紹,在當地村民的支持下,2015年起,公司投資2000多萬元打造上良民宿,發展鄉村休閑游。
與此同時,上良村積極爭取政府支持,在企業和村集體共同參與下,有效整合水、農田、村莊、生態等資源,修建了環湖棧道、荷花池等休閑設施,沿顯崗水庫修建起一條近1公里的環水庫道路,建設“水陸”結合的生態景觀廊道。如今,這里處處是美景,市民游客既可登山賞景,臨水漫步,還能環湖騎行。
當地村民不僅實現了增收,更紛紛投身鄉村旅游服務業,共同助推鄉村振興。蘇惠霞透露,預計上良民宿直接帶動民宿、餐飲、特產及各類服務配套總產值約2300萬元,實現村集體年純收入260萬元,直接間接帶動村民就業30余人。
上良村主客盡歡的旅游體驗為惠州全域旅游寫下了生動注腳,成為惠州市全域旅游驛站、博羅民宿村,也是2018年廣東省全域旅游現場會的參觀點。
蘇惠霞介紹,該企業在上良民宿的基礎上,延伸旅游鏈條,提升旅游品位,將繼續完善濕地公園和后山森林公園的景觀設計以及旅游配套設施,并計劃在上良村西北側建設占地100畝的上良研學公園,打造一個全新的上良民宿特色小鎮。
其中,上良研學公園將打造成可以容納1000人的親子研學基地,融山水文化與自然探索于一體,涵蓋自然博物館、民俗體驗館、荒野訓練場、星空劇場、森林索道、山頂觀星臺、研學公寓等多個體驗項目,目前正在進行前期征地工作。
從泥磚瓦房到三層半小洋樓,從貧窮落后的小鄉村到新型鄉村旅游景點,從近乎“空心村”到獨具特色的移民新農村……近年來,上良村通過村企合作盤活農村閑置物業,帶動村民創業致富,實施農村“新三變工程”(資源變資本、資產變股金、村民變股民),用鄉村旅游這把鑰匙打開了鄉村振興的大門,打造鄉村振興“惠州樣本”。
當前,惠州正在培育壯大龍門縣中坪尾村、博羅縣上良村等一批休閑農業與鄉村旅游示范鎮(點),探索出七種可推廣的鄉村旅游模式,帶動當地群眾積極參與旅游創業就業,共享旅游發展成果。
惠州市文廣旅體局相關負責人介紹,惠州將依托江河湖海山泉瀑的優美生態,積極探索鄉村旅游推動鄉村振興的新路徑,推動“產區變景區、田園變公園、勞作變體驗、農房變客房”,著力打造宜居宜業、可憩可游的新農村示范村,留住美麗鄉愁的同時,掘金美麗經濟。
南方日報記者 糜朝霞 王昌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