時隔四年,江西“小馬云”回家再次引發媒體和社會關注。從相關的評論反饋來看,相比四年前人們對他困境生活的不忍,四年后又讓人更多了幾分唏噓。
2016年11月,8歲的范小勤因長得像阿里巴巴集團創始人馬云而在網絡上備受追捧。2017年秋天,“小馬云”被河北一家公司從村里帶走,去往1000多公里外的河北石家莊,進入南栗小學讀一年級。
過去四年“小馬云”幸福嗎?單以物質條件而論,他衣食有保障、一度有書讀,那家公司還會給他家里每年寄來“萬八千塊錢的生活費”,甚至有保姆專人照看,看起來生活的方方面面都改善了不少。
然而,“小馬云”真的變了嗎?至少相關報道展現給人們的更多是失望,比如“同學記得他很少參加考試,偶爾參加一次,也只是在試卷上畫圈圈”“(學校)建議其轉回老家讀書”;再如,盡管他以“長得像中國最有錢的人”而走紅,當記者拿出100元問他時,卻回答“是兩個鴨蛋”。
透過報道不難看出,從物質上,或許很難下定論說公司對“小馬云”和他的家里不好,然而,關鍵在于一個孩子的健康成長遠不止滿足物質。與網絡直播中和宣傳照上的“光鮮”相比,卻總是讓人覺得“小馬云”更像是一個道具:被用來制造噱頭,被很多圍觀者“消費”。
“別人叫他做什么,他就做什么;別人教他說什么,他就說什么。”顯然,“小馬云”背負了太多成人的功利,卻并沒有被教會生活。這恐怕是最大的問題之處。
【作者】 張東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