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月15日,佛山市中級人民法院對林鏡泉等16人涉黑案作出終審裁定。該案因涉及近30億元賠償,被稱為全國索賠最高的環境民事公益訴訟案。
二審法院經審理查明,20世紀90年代開始,林鏡泉通過在佛山市三水區經營漁港、夜總會、洗滌用品廠,積累經濟實力,并招攬社會閑散人員作為手下。
1999年底,林鏡泉指使手下在某夜總會門口鳴槍耍橫,恐嚇驅趕競爭對手,確立了其強勢地位。此后,林鏡泉組織多人實施非法采砂、聚眾斗毆、尋釁滋事、串通投標等犯罪,逐步形成了以其為組織、領導者,骨干成員固定,人數眾多的黑社會性質組織。
2000年開始,該組織在北江干流三水河段非法開采河砂獲利上億元,造成河道生態環境損害總計29.6億余元。
2009年至2018年,該組織又與陳志輝(另案處理)黑社會性質組織、張淑華(另案處理)團伙勾結,通過串通投標報價,參與北江干流清遠河段的河砂開采項目投標,中標后共同開采河砂獲利超10億元。
2010年5月,為維護其組織的壟斷地位,林鏡泉指使手下糾集百余人員聚集,佩戴統一標識、持棍棒等工具,恐嚇、驅趕其他采砂船和人員。該組織對佛山、清遠等地的非法采砂行業形成控制,欺壓、殘害群眾,嚴重破壞了當地的生態環境,以及經濟、社會生活秩序,造成極其惡劣的社會影響。
佛山中院認為,原判認定事實清楚,證據確實、充分,適用法律及定罪準確,量刑適當,審判程序合法,遂依法作出上述裁定。
此前,佛山市順德區人民法院以組織、領導黑社會性質組織罪,尋釁滋事罪,聚眾斗毆罪,行賄罪,串通投標罪,非法采礦罪,組織賣淫罪,非法收購珍貴、瀕危野生動物制品罪,數罪并罰,判處主犯林鏡泉有期徒刑二十四年六個月,并處沒收個人全部財產;其余15名被告人有期徒刑十九年至三年。
對檢察機關提起的附帶民事公益訴訟請求,法院予以支持,判決林鏡泉等9人連帶賠償生態環境修復費用29.6億余元。
佛山中院駁回上訴,維持原判。
南方日報記者 尚黎陽 通訊員 李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