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保證中小學生擁有充足的睡眠時間?4月2日,教育部召開新聞通氣會為加強中小學生睡眠管理列出3項重要時間表:小學生每天睡眠時間應達10小時,初中生應達9小時,高中生應達到8小時;小學上午上課時間一般不早于8:20,中學一般不早于8:00;小學生晚上就寢時間一般不晚于21:20,初中生一般不晚于22:00,高中生一般不晚于23:00。
針對影響學生睡眠問題的外在干擾因素,教育部提出作業“中斷”、校外培訓“中斷”、游戲“中斷”3項“中斷機制”。
小學生初中生存在睡眠不足問題
南都記者了解到,2007年中共中央國務院印發的《關于加強青少年體育增強青少年體質的意見》明確要求,科學規范學生作息制度,保證小學生每天睡眠10小時,初中學生9小時,高中學生8小時。
不過,教育部在調研中發現,個別地方和學校仍存在學校作息時間不合理、校內外課業負擔擠占睡眠時間以及一些外在因素影響學生睡眠質量等問題。2020年12月,教育部基礎教育司委托有關研究機構對10省市開展的中小學生學業負擔監測結果顯示,小學生、初中生平均睡眠時長分別為9.5小時和8.4小時,不同程度存在睡眠不足問題。
上海交大醫學院兒童睡眠障礙診治中心主任、中國醫師協會睡眠醫學專委會兒童睡眠學組組長江帆指出,對正處于快速生長發育階段的兒童青少年來說,睡眠剝奪、生物節奏紊亂不僅會引起短期注意力不集中、學業成績下降等后果,長期來看更可能損害兒童腦功能,導致青少年抑郁、焦慮、注意力缺陷、行為沖動等情緒行為問題,顯著增加肥胖等代謝性疾病風險,損害身心健康與學業發展。
小學上午上課一般不早于8:20
中小學生睡眠問題已被列入教育部門今年的重要工作要點之一,為保證中小學生享有充足睡眠時間,近日,教育部辦公廳印發了《關于進一步加強中小學生睡眠管理工作的通知》(以下簡稱《通知》)。
此次《通知》提出3個“重要時間”,再次明確小學生每天睡眠時間應達到10小時,初中生應達到9小時,高中生應達到8小時。
在學校作息時間方面,要求省級教育行政部門要從保證學生充足睡眠需要出發,結合實際情況合理確定中小學作息時間。小學上午上課時間一般不早于8:20,中學一般不早于8:00。
記者注意到,《通知》還提出學校不得要求學生提前到校參加統一的教育教學活動,對于個別因家庭特殊情況提前到校學生,學校應提前開門、妥善安置;同時要合理安排課間休息和下午上課時間,有條件的地方和學校應保障學生必要的午休時間;寄宿制學校要合理安排作息時間,確保學生達到規定睡眠時間要求。
晚上就寢時間方面,小學生一般不晚于21:20,初中生一般不晚于22:00,高中生一般不晚于23:00。
江帆認為,通知提出的必要睡眠時間要求與國際公認的睡眠推薦時長相符。這是平均要求,但落實到個體上,家長還需要掌握個體差異,小學生每日睡眠時間需求范圍在9-12小時,中學生在8-10小時。教師和家長可與孩子加強溝通,一起制訂適合學生個體的作息時間計劃安排,同時可以從孩子的精神狀態、自我感受等方面了解是否睡足睡好,并根據實際對作息時間做出調整。
作業、校外培訓、游戲“中斷機制”
教育部基礎教育司司長呂玉剛介紹,針對外在干擾因素影響學生睡眠問題,《通知》還提出了3個“中斷機制”,要求作業、校外培訓、游戲都要為學生睡眠讓路。
第一是作業“中斷”,要求小學生在校內基本完成書面作業、中學生在校內完成大部分書面作業,個別學生經努力到就寢時間仍未完成作業的,家長應督促按時就寢不熬夜,確保充足睡眠?!爱斎?,教師要對此進行針對性分析,加強輔導,如有必要可調整作業內容和作業量。”呂玉剛說。第二是校外培訓時間“中斷”,要求校外線下培訓結束時間不得晚于20:30,線上直播類培訓結束時間不得晚于21:00,不得以課前預習、課后鞏固、作業練習、微信群打卡等任何形式布置作業。另一個則是游戲“中斷”,《通知》要求各地教育部門按照管理權限,會同相關部門采用技術手段加強監管,確保每日22:00到次日8:00不得為未成年人提供游戲服務。
記者注意到,此次《通知》還明確提出,各地各校要把科學睡眠宣傳教育納入課程教學體系、教師培訓內容和家校協同育人機制,通過體育與健康課程、心理健康教育、班團隊活動、科普講座以及家長學校、家長會等多種途徑大力普及科學睡眠知識?!锻ㄖ芬矎娬{要將學生睡眠狀況納入學生體質健康監測和教育質量評價監測體系,納入日常監督范圍和政府履行教育職責督導評價,暢通家長反映問題和意見渠道,確保有關要求落實到位。
如何確定孩子多長時間能睡夠?
在新聞通氣會上,江帆對此回應稱,“10、9、8”的睡眠時長要求更多是要指導學校層面如何規定作息時間,因為學校要面對的是群體,這是沒有辦法個性化的,所以要提出統一剛性要求。
但是具體到每個孩子,睡眠時間有個體差異,所以家長和學生要能夠找到自己最需要的睡眠時間。有的小學生睡8小時就夠了,但是有的小學生可能要睡到11個小時。
如何確定孩子總的睡眠時間需求是多少?江帆介紹,家長可以在假期有規律地給三天時間讓孩子睡好睡足,第四天基本上就能夠呈現他的睡眠生理需求,因為前面可能還會有些睡眠不夠、需要補覺的問題,到第四天就正常了?!凹议L掌握了自己孩子的這個睡眠生理需要以后,就可以更好地與教育部出臺的作息時間規定匹配。這樣就可以把共性的規定要求和個體實際需求做到非常完美的結合。”江帆說。
到就寢時間作業沒做完怎么辦?
呂玉剛表示,如果在健康和學業質量兩者間遇到矛盾,首先選擇的是堅持身心健康第一,這是我們必須要遵循的教育理念,這是基礎和前提。
他認為保障學生的學業質量有個客觀標準,即要達到國家規定的課程質量標準,不要超綱,不要超前,不要人為過早地施加壓力。
呂玉剛透露,教育部在制定作業管理辦法,不久后也將向社會公布。學校、老師要加強對學生完成作業的指導,特別是幫助學習有困難的學生,加大輔導、答疑的力度,使學生能夠在規定的時間內完成作業,特別是小學生,盡量不要把書面作業帶回家去。即使少量的帶回家去,到了就寢時間,做不完的也不要做。即將出臺的作業管理辦法就是要解決這些問題,也希望家長不要再增加額外的作業,特別是報很多的培訓班,擠占了孩子大量的時間,讓孩子沒有休息、沒有活動,也沒有完成正常作業的時間,這是不可取的。
相關新聞
首個中小學生課外讀物管理辦法出臺這12類書籍禁止進校園
近日,為防止問題讀物流入中小學校園、幼兒園,教育部發文明確中小學校課外讀物推薦的方向和標準,并列出不得推薦或選用為中小學生課外讀物的12條負面清單,包括違背黨的路線方針政策,污蔑、丑化黨和國家領導人、英模人物,戲說黨史、國史、軍史等。
文件還明確要堅持自愿購買原則,禁止強制或變相強制學生購買課外讀物,學校不得組織統一購買。禁止任何單位和個人在校園內通過舉辦講座、培訓等活動銷售課外讀物等。
劃出12條“紅線”
南都記者了解到,目前國家層面對教材和教輔都有專門的管理辦法,但對課外讀物的管理仍然是空白。教育部基礎教育課程教材發展中心副主任張國華認為,當前各種“進校園”活動名目繁多,進校園課外讀物質量參差不齊,如果不加以引導和規范,不僅會加重中小學生的課業負擔和學生家長的經濟負擔,更為嚴重的是,問題讀物進校園可能會影響中小學生的身心健康,甚至是意識形態安全。
為規范課外讀物進校園流程,防止問題讀物流入中小學校園、幼兒園,確保進校園課外讀物的質量,近日教育部制定印發了《中小學生課外讀物進校園管理辦法》(下稱“管理辦法”)。
《管理辦法》首次界定了“中小學生課外讀物”的內涵,即教材和教輔之外的、進入校園供中小學生閱讀的正式出版物(含數字出版產品)。
教育部教材局局長田慧生介紹,《管理辦法》的出臺,既要治理以往課外讀物進校園過程中產生的亂相,又要鼓勵優質讀物進校園,營造學校良好的閱讀氛圍,達到良法善治的目標。
在讀物質量把握方面,《管理辦法》明確堅持方向性、全面性、適宜性、多樣性和適度性的推薦原則,要求符合主題鮮明、內容積極、可讀性強和啟智增慧的推薦標準,同時,還列出了不得推薦或選用為中小學生課外讀物的12條負面清單。包括:
(一)違背黨的路線方針政策,污蔑、丑化黨和國家領導人、英模人物,戲說黨史、國史、軍史的;
(二)損害國家榮譽和利益的,有反華、辱華、丑華內容的;
(三)泄露國家秘密、危害國家安全的;
(四)危害國家統一、主權和領土完整的;
(五)存在違反宗教政策的內容,宣揚宗教教理、教義和教規的;
(六)存在違反民族政策的內容,煽動民族仇恨、民族歧視,破壞民族團結,或者不尊重民族風俗、習慣的;
(七)宣揚個人主義、新自由主義、歷史虛無主義等錯誤觀點,存在崇洋媚外思想傾向的;
(八)存在低俗媚俗庸俗等不良傾向,格調低下、思想不健康,宣揚超自然力、神秘主義和鬼神迷信,存在淫穢、色情、暴力、邪教、賭博、毒品、引誘自殺、教唆犯罪等價值導向問題的;
(九)侮辱或者誹謗他人,侵害他人合法權益的;
(十)存在科學性錯誤的;
(十一)存在違規植入商業廣告或變相商業廣告及不當鏈接,違規使用“教育部推薦”“新課標指定”等字樣的;
(十二)其他有違公序良俗、道德標準、法律法規等,造成社會不良影響的。
禁止強制學生購買課外讀物
文件提出學校是進校園課外讀物推薦責任主體,負責組織本校課外讀物的遴選、審核工作。推薦程序應包括初選、評議、確認、備案等環節。欠發達地區規模較小的學校,可由上級教育行政部門負責推薦。
除學校外,縣級教育行政部門建立進校園課外讀物推薦報備制度。地市級教育行政部門定期對進校園課外讀物的推薦情況開展抽查。省級教育行政部門要全面了解和把握課外讀物進校園情況,根據需要開展專項督查。各級教育督導部門要將課外讀物進校園有關情況納入督導范圍。
南都記者關注到,教育部明確進校園課外讀物推薦目錄要向學生家長公開,堅持自愿購買原則,禁止強制或變相強制學生購買課外讀物,學校不得組織統一購買。禁止任何單位和個人在校園內通過舉辦講座、培訓等活動銷售課外讀物。校園書店要建立進校園讀物的審核機制。
對于借著公益活動進校園的書籍質量問題如何把握?對此,《管理辦法》專門提出,學校要明確受捐贈課外讀物來源,由學?;蛏霞壗逃姓鞴懿块T進行審核把關,明確價值取向和適宜性把關要求。
采寫:南都記者 吳單 實習生 靖昊 發自北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