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黨史學習教育開展以來,河源市東源縣針對流動黨員聯系集中難、教育管理難、作用發揮難等問題,創新思路、多點發力、多措并舉,按照“線上+線下”相融合的總體思路,扎實做好流動黨員黨史學習教育工作,確保流動黨員在黨史學習教育浪潮中“不掉隊”。
確保流動黨員“流而有巢”
東源全縣各級黨組織“拉網式”排查流動黨員,建立動態管理臺賬,完善流動黨員信息庫,確保對每個流動黨員都做到基本信息、流動去向、流動時間、聯系方式等“四必清”。
按照以流入地黨組織為主、流出地和流入地黨組織共同管理的工作機制,通過打電話、發短信、送資料等方式幫助流動黨員找準“家門”,增強流動黨員的歸屬感。
針對庫區三鎮(新回龍鎮、錫場鎮、半江鎮)的大多數流動黨員在市區務工,距離遙遠,黨史學習時間、效果難以保證等難題,籌備資金100多萬元在市區成立1個庫區黨員流動黨委、組建1支流動黨員志愿服務隊,讓流動黨員匯集到黨旗下,就近參加組織生活、接受黨史教育、享受組織服務,推動黨史學習教育入耳入腦入心。
打造黨史學習“指尖課堂”
強化媒體服務,創新引領模式,東源縣依托QQ群、微信群、“黨建為村”平臺等媒介,建立流動黨員“云”上黨支部,充分利用“學習強國”APP、“東源發布”公眾號、“東源融媒”視頻號等新媒體平臺,定期向流動黨員推送黨史學習教育專題圖文和音視頻等相關內容,目前已累計發布黨史學習教育相關內容200余條,全面打造黨史學習“指尖課堂”,讓黨史學習不停歇。
利用“云”上黨支部舉辦“黨史知識競賽”“每日黨史競猜”等系列活動,圍繞“憶黨史、銘黨恩、跟黨走”主題,開展“向黨說說心里話”專欄征文活動,積極發動流動黨員齊參與,努力營造創先爭優、比學趕超的濃厚氛圍。同時結合流動黨員“興趣點”,找準黨史學習教育工作“切入點”,充分利用流動黨員對本地紅色資源有親切感、容易接受的特點,深入挖掘身邊黨史題材,講述東源縣阮嘯仙、賴民等革命英雄的革命故事,力爭黨史學習教育工作高質量、有特色、務實效。
確保流動黨員“流而有為”
此外,東源縣以開展黨史學習教育為契機,將黨史學習教育和推動家鄉發展結合起來,認真挑選摸查出一批有情懷、有能力、有文化的外出務工流動黨員,落實“一對一”結對培養跟蹤計劃,耐心宣傳家鄉經濟社會發展情況以及土地、資金、惠農補獎等利好政策,充分激發流動黨員回鄉創業的干事熱情,吸引技術、資金、人才回流,為鄉村振興注入“源頭活水”。
東源縣還積極開展“我為黨旗添彩、我為黨徽增耀”實踐活動,教育引導流動黨員聚焦解決群眾“急難愁盼”問題,利用自身人脈廣、眼界寬、路子活等優勢,做好家鄉群眾外出創業的“引領員”、家鄉招商引資的“聯絡員”、家鄉建設的“領航員”、推介家鄉的“宣傳員”、商品流通的“中介員”,充分發揮流動黨員的先鋒模范作用,在為民服務中厚植人民情懷。
●南方日報記者 黃敏立 通訊員 邱勁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