時隔22天,我國再次出現本土確診病例。
5月13日,安徽六安世立醫院在對就診患者開展例行新冠病毒核酸檢測時,發現一例呈陽性。當晚,安徽六安市衛健委發布通報,患者確診為新冠肺炎(普通型)。
就在同一晚,該病例密接者李某某,在安徽肥西縣被確診為新冠病毒陽性患者。
5月15日,在肥西縣人民醫院,市民接受核酸檢測。新華社記者 黃博涵 攝
疫情警報再次驟然拉響。第二天,安徽六安兩地、合肥一地升級為中風險區。
這是自5月4日瑞麗中高風險地區清零后,全國再現中風險區。
在此后的幾天里,安徽、遼寧等多地陸續出現新的本土病例。截至5月17日24時,安徽省共報告新增本土確診病例7例,無癥狀感染者9例。遼寧省共報告新增本土確診病例13例,無癥狀感染者5例。
本輪疫情背后,有一個現象值得關注。從目前的信息來看,多數感染者有一個共同的特點——沒有接種過新冠疫苗。
事實勝于雄辯
安徽遼寧疫苗接種意愿飆升
5月14日,安徽省衛生健康委副主任、省中醫藥管理局局長董明培在接受新華社記者采訪時指出,目前了解的情況是,此前安徽確診病例未接種過新冠疫苗。
5月15日,遼寧省營口市疾控中心副主任李巖在接受中新網記者采訪時表示,營口5例新冠肺炎感染病例均未接種過新冠疫苗。
5月16日,遼寧新增1例83歲的本土新冠肺炎確診病例,為前一日61歲的確診患者的母親,均不在沈陽市第一批接種疫苗18-59歲重點人群的范圍,均未接種過新冠疫苗。
而據《環球時報》報道,截至本月15日,本輪疫情重點區域——安徽、遼寧的疫苗接種均未達到每百人20劑次,低于廣東、浙江、重慶、山東等地,遠落后于全國整體水平。
不過,這一現象在安徽出現本土疫情之后得到改善。
統計數據顯示,合肥單日接種疫苗量在13日和14日連續創出新高,14日全市接種疫苗36.41萬劑次。在沈陽,自12日以來,全市每天的接種量都在10萬劑次以上。其中,13日接種達到15.4萬劑次,達到近日接種新高。
5月17日,居民在合肥市義城街道社區衛生服務中心接種點進行新冠疫苗接種。新華社記者 曹力 攝
放眼全國,新冠疫苗接種劑次,也在5月14日、16日創下歷史新高。
正如中國疾控中心研究員、科研攻關組疫苗研發專班專家組成員邵一鳴所說,事實勝于雄辯。民眾接種意愿的飆升,是一個好趨勢。
十天內五次強調!
鐘南山:我已接種,大家盡快
事實上,不少專家都曾強調過疫苗接種的重要性。比如,在過去的十天里,中國工程院院士鐘南山就曾五次公開強調疫苗接種的重要性。
第一次是5月8日。當天,在廣州醫科大學附屬腫瘤醫院“2021醫院管理與腫瘤防治系列線下研討會”上,鐘南山在視頻致辭中表示,目前中國疫苗的接種率還不高,距全民免疫還遠遠不夠,仍然要高度重視,謹防輸入的風險。
.?
第二次是5月13日。在第20屆亞洲科學理事會大會上,鐘南山圍繞“群體免疫”發表看法,在他看來,除去“不現實、不科學、不人道”的自然免疫途徑,還有一種方法就是大規模的疫苗接種,這需要2-3年時間的全球協作。
鐘南山指出,在疫苗有效性達到70%的時候,實現群體免疫,中國接種率需要達到83.3%;當有效性上升至80%時,接種率需要達到72.9%。但目前來看,我國的這一數據僅為23%,與其他國家還有較大差距。
鐘南山接種新冠病毒疫苗
就在第二天,鐘南山第三次呼吁大家盡快接種疫苗。5月14日,鐘南山接種新冠疫苗現場視頻首次曝光?!拔易罱步臃N了咱們國家的國產新冠疫苗,感覺很好,希望大家一起努力,盡快接種疫苗,為國家、世界,也為個人預防新冠盡一份自己的努力。”他再次呼吁。
第四次強調,是在新華社的專訪中。作為世界衛生組織“大流行防范和應對獨立小組”的一員,鐘南山指出,通過廣泛的疫苗接種從而建立群體免疫是當前控制疫情的重要環節。他希望通過建立全球性的、高層次的抗疫領導機構,對疫情防控提供足夠的資金支持,建立全球性疫苗公平分配計劃,“讓新冠成為人類最后一個暴發的大流行”。
日前,在接受央視的采訪中,鐘南山第五次強調接種疫苗的重要性。他認為,未來抗疫的關鍵,是要留意病毒的變異問題,以及盡快接種疫苗建立群體免疫。
“接種越早,建立群體免疫越早,病毒的變異就越少。這對我們中國來說是非常急迫的?!辩娔仙綇娬{。
累計接種突破4億劑次
疫苗接種迫在眉睫
截至16日24時,全國累計接種新冠疫苗已突破4億劑次。
在部分地區,一些群眾還存有“疫苗猶豫”的心態,認為國內疫情得到控制,不需要接種,或是擔心接種疫苗會帶來不良影響。
事實上,一方面,在境外疫情加速蔓延、國內疫情零星散發的情況下,通過疫苗接種,形成全民免疫屏障迫在眉睫。另一方面,我國疫苗采用的是傳統的成熟技術,副作用非常小,且包括巴西、印尼在內的國家都對中國疫苗稱贊有加。因此,民眾無須過度擔心。
正如人民網評論指出,接種新冠疫苗不是選擇題而是必答題。此次疫情也告訴我們,防疫不能掉以輕心,疫苗接種沒有猶豫的空間,這不僅是對自己負責,也是對社會負責。
共同構筑免疫屏障,需要每個人的“一臂之力”。
綜合整理自新華社、央視、澎湃新聞、半月談、人民網
整合:辜繼漫
策劃:尤立川
統籌:鄭佳欣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