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月14日,“奮斗百年路·老區煥新顏——走進廣東革命老區”采訪團來到此行第三站,惠州市惠東縣高潭鎮中洞村革命老區。走過中洞改編紀念雕塑、百慶樓(中共東江特別委員會、東江革命委員會、紅二師師部舊址)、紅軍井等革命舊址,那段光榮革命歲月仿佛重現眼前。在這片紅色的土地上,今天的中洞村開啟了鄉村振興新的篇章。
中洞改編紀念雕塑
來到中洞村,你一定會見到一口冒著清泉的水井,這就是紅軍井?!靶⌒〖t軍井,清清水兩方。涓涓流不斷,漾漾萬年長。講講紅故事,人人當自強。儕儕心向黨,代代好兒郎?!边@首朗朗上口的詩句描述的就是這口紅軍井。
1927年10月,南昌起義軍余部1200多人進入中洞村后,人口突然增加,生活用水嚴重不足。于是,紅二師師長董朗便帶領戰士和中洞人民一起,挖了這口井。紅軍離開中洞后,當地群眾飲水思源,為了紀念紅軍,將這口井取名為“紅軍井”,完好地保留,至今仍在使用。
百慶樓(中共東江特別委員會、東江革命委員會、紅二師師部舊址)
紅軍井旁,村民戴木貴經營的一家“紅軍茶”店鋪生意正旺。5年前,在外打工的他看到了鄉村發展的機遇就返鄉創業了。
“隨著村里越來越重視紅色文旅產業的開發,現在我們的游客一天比一天多,最多的時候每天能有四五千人,客流大的時候一個月可以賺2萬元。我希望我們能夠守住這片土地,把紅軍茶祖祖輩輩傳下去?!?戴木貴說。
高潭鎮中洞村作為革命老區之一,通過對紅色文旅產業的開發,每年吸引大量游客前來參觀學習
高潭鎮中洞村“95后”黨委副書記江明坤也是返鄉工作的一員。他告訴記者,高潭中洞革命老區常年對外免費開放,全年開放時間不少于300天。
近年來,根據惠州市委、市政府在高潭“建成三個基地、辦好十件實事”的部署要求,總共投入7億元用于修復重建中洞革命舊址、景觀改造、游客服務設施以及潮惠高速連接線建設等。
作為紅色旅游基地,中洞村還將通過結合酒店民宿、特色旅游產品,組織村民提質增效,打造精品紅色旅游路線,擦亮紅色旅游品牌。
文/羊城晚報全媒體記者 林曦
圖/羊城晚報全媒體記者 楊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