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新網深圳12月27日電(記者 鄭小紅) 國家新能源汽車技術創新中心主任、總經理,中國汽車芯片產業創新戰略聯盟秘書長原誠寅,27日在深圳舉辦的2021中國高新技術論壇上表示,從國家的層面來看,新能源汽車一定是實現雙碳目標的重要方向,在這個過程中,數字化、電動化將是電動汽車產業化的重要路徑。
該論壇時當天開幕的第23屆中國國際高新技術成果交易會內容之一,以“駛入智能汽車新賽道”為主題進行深入的研討,議題包括跨界入局--新造車、新格局,新使命--電動化、智能化、網聯化;開放合作、技術賦能,打造汽車未來新生態等,會議邀請汽車領域的專家、科技領軍企業高層次等出席。
原誠寅演講的題目是《新能源汽車數字化、電動化與雙碳目標實現》。中國作為世界汽車第一大產銷國,也是世界上新能源汽車擁有數量最多的國家,在2021年的年產銷量將定會超過300萬輛,在市場的占有率超過10%。在這個領域新能源汽車對于雙碳目標的實現會有巨大的正向作用。
他說,圍繞著2030年碳達峰、2060年碳中和汽車產業選擇兩個路徑--數字化、電動化。電動化是未來新四化的核心要素,在電動化過程中,面臨多種挑戰,比如說能源供給結構的優化、電動車輛的使用過程中能源效力的提升以及一些新的能源供給方式,像氫燃料電池的大規模應用。數字化也會對于低碳提出更好的幫助,比如利用數字化技術,可以有效節約在整車設計、研發、驗證過程中的資源投入,提升研發效率,降低研發成本,縮短研發周期。人工智能這些技術在數字化的支撐下,會有效融入汽車產業,而數字化就是推動人工智能和智能化技術大規模應用的變革中心。電動化將是產業發展的新機遇,也是未來十年乃至更長20年的核心技術路線,這個也會助力整個產業的綠色發展。
在電動化的技術中現在非常熱的題目就是氫燃料電池,氫能是零碳排放能源,但是處在起步階段,產業鏈不完整,在一些關鍵技術環節和關鍵器件上面臨調整。儲氫、加氫的成本非常高,較之于充換電技術存在劣勢。未來我們會聚焦新技術,包括多元化、多模式的氫氣的儲、運、加、注技術,這些會對氫能在中國新能源汽車產業中應用產生巨大的助推。
他說,在未來的產業發展過程中,汽車的格局在產生巨大的變化,很多的整車企業由產品的制造商向一個服務的提供商轉化。而且在這個過程中,用到的技術越來越廣泛,除了傳統的車身底盤還會涉及到電池電極電工技術,現在會涉及到大數據軟件、芯片以及云平臺一系列甚至生物健康的技術,這些都會快速融入到汽車產業,汽車產業生態一定是開放融合。(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