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坐落在公園里的福田區新時代文明實踐中心啟用,深圳的新時代文明實踐又添一重要陣地。每個周末,這里將舉行理論化心、志愿暖心、文體潤心、潮流知心等系列活動,讓文明點亮生活。

新時代文明實踐建設引領著基層群眾的思想文化活動和精神文明建設。近年來,深圳積極推進新時代文明實踐中心建設工作,聚焦群眾需求,倡導文明新風,以深入基層的多種創新服務方式,凝聚各行各業力量發揮專業特長,打通文明建設的“最后一公里”,不斷充實新時代文明實踐內涵。
強化陣地建設,夯實文明根基
傍晚時分,南山區桃源街道新時代文明實踐所熱鬧了起來。民樂隊正在排練新的曲目,在圖書閱覽室,不少剛放學的孩子們來到這里,靜靜閱讀;而桑泰丹華老年合唱團正在董阿姨的帶領下一遍遍地練習合唱《母親是中華》。散場后,董阿姨對團友們說:“明天繼續練!”
在桃源文化中心,21個免費開放的功能室和1個綜合圖書館面向公眾開放,大量公益性文體活動在這里舉行,轄區文體社團可預約開展排練活動。

在新時代文明實踐活動中,深圳選取了一批面向社會開放、設施較為完備、人流較為密集、交通較為便利的場所作為實踐活動陣地。在多地建立起了中心、所、站、特色基地全面覆蓋的四級架構體系,作為規范化、機制化建設和常態化開展群眾宣教活動、志愿服務活動的陣地。全市還建立起了近兩千支文明實踐志愿服務隊伍,在群眾中深入開展文明實踐。
新時代文明實踐工作通過各項活動,深化推進學習實踐科學理論、深化黨的政策宣傳宣講、深化主流價值培育踐行、深化群眾文化活動、深化移風易俗,扎實建設基層文化思想陣地。實施“新時代宣講師計劃”,依托黨群服務中心、文化站等各場所,打造了“深圳北站黨群服務中心”等7個特色宣講示范點,形成南山干部大講堂、院士講堂等一批宣講品牌。
創新開展方式,提升服務質量
理論宣講類別活動有“百年征程初心不忘”黨史學習微課堂、“黨的光輝照我心”青少年黨史學習活動等;教育服務類的智能手機公開課、親子成長小組、長青老齡大學樂器培訓等;健體服務類的有舞蹈、形體、瑜伽、青少年籃球、老年慢性病防治講座、安全用藥等……上周,鹽田區發布了這一周的新時代文明實踐活動菜單,100多項活動一目了然,給轄區群眾提供了豐富選擇。

在深圳這座創新之城,新時代文明實踐中心建設也在通過各種探索,不斷激發新的活力。深圳通過構建“群眾點單、中心(所、站)派單、志愿者接單、群眾評單”工作閉環,及時搜集反饋群眾需求,暢通服務雙向對接與認領,提供點對點、一對一的服務。根據不同群體需求,量身定制服務項目,定時定點上門服務,不斷提升服務層次和效益。鹽田區新時代文明實踐中心各成員單位通過搜集群眾意愿,科學制定“文明實踐菜單”并每周對外發布,覆蓋全區所有群眾,滿足群眾拿著“菜單”“點菜”需求。
作為一座年輕的城市,深圳為新時代文明實踐注入了青春的色彩。許多專業人士加入了志愿者團隊,讓新時代文明實踐活動有了時尚多元的新面貌。
在這座國際化城市,深圳的文明實踐也帶動了許多外國友人,南山區招商街道沿山社區的志愿者會組織民俗活動,邀請轄區的外國友人一起體驗包粽子、包餃子、做月餅等民俗;而不少社區則針對年輕人開展了不少關于西點烘培、育嬰育兒知識分享等活動?!拔覀兩鐓^主要以年輕人居多,所以志愿服務也是立足于年輕人的興趣和特點。”寶安區展城社區的志愿者賴翔龍告訴記者。

而福田區成立了國內首個線上線下交互式“文明學院”,通過搭建一個中心學院,10個分院,N個虛擬文明課堂,形成“1+10+N”的三級教學體系,線上線下多點位覆蓋,將文明教育之風吹遍福田乃至深圳各個角落。
龍華區公共文明促進會和區慈善會共同發起成立全市第一個新時代文明實踐基金,搭建社會參與支持新時代文明實踐中心發展的良好平臺,重點支持轄區文明實踐項目活動開展、志愿服務組織培育、道德模范關愛、困難群體幫扶等公益項目,建立完善健康、高效、有活力的文明實踐運行機制。

不少區還將區級融媒體中心作為新時代文明實踐中心一個重要的平臺資源,著力從物理對接向化學反應轉變,推動“兩個中心”平臺、終端、渠道互聯互通,陣地、內容、人員相互融合,讓網上網下同頻共振、相互促進、相得益彰。
挖掘文化資源,發揮城區特色
在新時代文明實踐中心的建設中,深圳深耕本地文化,發揮區域特色, 新時代文明實踐呈現出百花齊放的美好風景。
各區統籌轄區各類陣地設施,匯集愛國主義教育基地、紀念場館、烈士陵園等紅色資源,統籌群團組織、企事業單位以及“五老”人員、公益人士等各方面力量,統籌安排各部門下基層活動,提高區、街道、社區三級公共服務資源的綜合使用效率。

扎根于各地的新時代文明實踐特色基地盡顯本地特色。在龍華,當地時尚文化的觀湖街道上圍藝術村、大浪時尚小鎮、觀瀾版畫基地等,展示產業特色的龍華街道富士康產業園、福城街道產業奉獻者奮斗長廊等,都是文明實踐特色基地。南山區以深圳灣總部樓宇群作為主陣地,打造“中國紅”系列燈光秀,講好新時代“中國故事”和深圳、南山改革開放史,使之成為深圳規模最大、關注度最高的文明實踐展示窗口。

一系列特色文化活動讓新時代文明實踐更具活力。鹽田培育戲曲社、民樂社等團體,依托紫禁書院、習學書院等特色實踐站開展“傳統文化普及”“國學經典誦讀”等活動,將中華優秀傳統文化融入市民心中。大鵬新區新時代文明實踐中心則以劉黑仔舊居、東江軍政干部學校舊址、“紅色街區-戴屋巷”、大鵬自然童書館等地方特色濃郁的場所,打造理論宣講平臺、教育服務平臺、健體服務平臺、文化服務平臺、志愿服務平臺以及科技與科普服務平臺,利用豐富的紅色文化、充裕的活動空間和超高的人氣人流,激發文明實踐活動的活力。
(原標題《深圳持之以恒推進新時代文明實踐 打通最后一公里 繪出文明新畫卷》)
(作者:深圳特區報記者 韓文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