隨著新產線的投產,本月底前口罩有望日供2億只。南方日報記者 吳偉洪 攝
南方網訊 2月9日,廣東上市企業中順潔柔紙業股份有限公司發布公告稱,公司之全資子公司中順潔柔(云?。┘垬I有限公司擬開展生產、銷售醫用口罩業務。
這是近期宣布的又一家跨界做口罩的廣東上市企業。南方日報記者不完全統計,A股上市公司中,已有汽車、鞋服、紙尿褲等多家上市公司宣布“跨界”生產口罩。其中,廣東也已經有中順潔柔、陽普醫療、柏堡龍等多家上市公司加入口罩生產大軍中。
包括上市公司在內的企業紛紛“跨界”做口罩,能否緩解當前的“口罩荒”?有行業分析師預測,隨著新產線的投產,到本月底,口罩生產有望日供2億只??鄢煌ㄟ\輸、醫療兩大剛需行業,留給其他行業的口罩數量在每天1.6億只左右,能夠滿足第二產業80%的就業需求。
入局:上市公司股價大漲
自2020年1月1日至2月7日,全國超過3000家企業經營范圍新增了“口罩、防護服、醫療器械”等業務,其中,經營范圍新增醫療器械的企業多達3647家。
從中順潔柔發布的公告看,中順潔柔(云?。榱宿D產“口罩”行業,已經做了大量的準備工作——比如該公司已于近日完成了增加工商變更手續,并將在通過相關備案許可后開展銷售;同時已采購了5條醫用外科口罩生產線,生產能力約為35萬片/日,設備將陸續運抵云浮基地并在安裝調試合格后投入生產。
這家剛剛宣布“跨界”進入口罩行業的上市公司總部位于中山市,是國內首家A股上市的生活用紙企業。從“生活用紙”到“口罩”的跨界,其轉產折射了當前口罩需求缺口大增之下的企業趨勢。據記者不完全統計,過去一周,已經有比亞迪、富士康、五菱汽車、中石化、佛慈制藥等企業,此外水星家紡、華紡股份、報喜鳥、爹地寶貝、三槍內衣、紅豆服飾、雅戈爾等上市公司或子公司發布公告臨時改線轉產口罩、醫用防護服等業務。
據天眼查統計調查發現,以工商注冊變更信息為標準,自2020年1月1日至2月7日,全國超過3000家企業經營范圍新增了“口罩、防護服、消毒液、測溫儀、醫療器械”等業務,其中,經營范圍新增醫療器械的企業多達3647家。以廣東上市公司為例,揭陽上市公司柏堡龍經營范圍新增了口罩相關的業務。在投資者互動平臺上,該公司表示,目前正向政府有關部門申請醫療用途物資生產資格,將加強口罩等抗菌防護功能產品的研發生產能力。此外,2月4日,廣州陽普醫療公告稱,子公司湖南陽普收到由湖南省藥品監督管理局頒發的《醫療器械注冊證》,將具備向醫療機構供應N95級醫用外科口罩的資質。受該消息影響,陽普醫療連續3天股價大漲。同花順iFinD數據顯示,目前國內涉及口罩生產的“口罩概念股”共有34只,其中自2月3日鼠年首個交易日開盤以來,漲幅達20%的股票有27只。
現狀:行業競爭激烈
天眼查的數據顯示,全國共有口罩企業1.66萬家,在廣東就有929家企業。
一天之內大漲108.54%潔特生物,其二級市場的表現與鼠年開盤前一天撤回全資子公司廣州拜費爾空氣凈化材料有限公司(下稱“拜費爾”)的注銷申請有關。這家原計劃要被注銷的子公司,因具備口罩生產能力,潔特生物撤回其注銷申請,并加快有關資質及手續的審批辦理,全力推動恢復口罩等防疫產品的正常生產供應。
潔特生物的故事是口罩行業的一個縮影。一位口罩行業人士告訴記者,在口罩“走紅”之前,口罩行業競爭非常激烈。來自天眼查的數據顯示,全國共有口罩企業1.66萬家,在廣東就有929家企業。
受市場競爭影響,口罩行業的盈利并不高。潔特生物在其招股書表示,子公司拜費爾銷售收入占主營業務收入的比例分別為0.87%、0.57%、0.16%及0.11%。其招股書還提及,公司庫存商品庫齡超過1年的主要是子公司拜費爾的口罩產品。這也是為何不少家上市公司在“跨界”涉足口罩行業,股價受到暴炒后,也發布警示公告——口罩對公司主營業務影響不大。
企業紛紛加大生產馬力,為什么還會出現“一罩難求”?國金證券分析師謝長雁表示,近年來我國口罩行業需求較為穩定,整體供需平衡。疫情暴發疊加春節假期,導致口罩生產企業產能利用率不足?!耙咔閷е驴谡謸屬彛蚨唐诖嬖谳^大缺口。”
預判:滿足第二產業80%需求
隨著新產線的投產,全國有望日供2億只口罩,扣除交通運輸和醫療兩大剛需行業,留給其他行業的口罩數量可能在每天1.6億只左右
上市公司和企業爭相入局,目前各家公司的轉產情況是否順利呢?華創證券首席宏觀分析師張瑜介紹,醫用口罩的生產涉及原材料、設備、廠房、資金、人力、準入許可、生產周期七大要素。記者調查發現,醫用口罩生產技術壁壘不高,其主要瓶頸在于醫用資質和原材料供應。以潔特生物為例,其表示在疫情期間,拜費爾的口罩業務產能受材料供應的限制影響較大。不過,張瑜表示,目前上述兩大瓶頸已經有所緩解。如醫用口罩的生產,需要具有《醫療器械經營企業許可證》。特殊時期,準入許可相對容易解決。原材料問題上,國內聚丙烯供應相對充足,核心原材料可以滿足每日6.5億個口罩的生產。
張瑜所說的情況,我們可以在上市公司的公告中找到跡象。如新綸科技在回答投資者提問時稱,短時間內最大難度是口罩生產線設備:“首先,買不到設備,訂貨需要幾個月;其次,原材料供應鏈,不同型號口罩生產工藝不同、原材料也不同,疫情期間完成一系列工作,有很大難度。另外,根據國家發改委相關決定,將現有口罩生產設備優先調配給已從事口罩生產企業,相關企業應具有醫用口罩生產資質,而非轉型生產口罩的企業?!?/p>
隨著大量公司的入局,多久才能釋放出產量來?能否緩解當前口罩供應的不足呢?據張瑜預測,至本月底,隨著新產線的投產,全國有望日供2億只口罩。扣除交運、醫療兩大剛需行業,留給其他行業的口罩數量可能在每天1.6億只左右,能夠滿足第二產業80%的就業需求,屆時工業生產與建筑業基本恢復正常。
南方日報記者 黎華聯
統籌 陳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