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月24日,廣州科技創新新聞發布會上,廣州市科技局副局長孫翔介紹了近期廣州市科技創新的舉措及成果成效。
孫翔透露,2020年《全球創新指數報告》創新集群百強首次將廣州與深圳、香港組合,形成“深圳—香港—廣州創新集群”,排名全球第2。此前,廣州作為單個城市,在這項榜單上的排名為:2017年排名63位、2018年排名32位、2019年排名21位。
排名的提升,離不開近年來廣州在科技創新領域的布局實踐。
廣州按照國家、省的部署,結合全市經濟社會發展的戰略需求,著力加強“從0到1”的原始創新和科學發現,帶動從“1到10”的科技成果產業化,探索并形成“科學發現、技術發明、產業發展、人才支撐、生態優化”的全鏈條創新發展路徑,推動廣州科技創新從引進、吸收、再創新的“反向復刻”模式轉向以科學引領產業的“正向推動”新階段。
此前,《自然》雜志發布的“自然指數—科研城市”榜單,廣州全球排名從2018年第25位躍升至2020年第15位。根據《機遇之城2020》報告,廣州排名第3位,比去年上升1位,其中“智力資本和創新”的排名從去年第4上升至與北京并列第1。
這些在國際、國內極具權威性和影響力的指標,在建設粵港澳大灣區國際科技創新中心背景下,廣州已成為鞏固提升區域創新能力,參與國際競爭的重要一極。
廣州獲科技部支持建設國家新一代人工智能創新發展試驗區;高新技術企業從2015年的1919家增長到超過1.2萬家;2019國家科技型中小企業備案入庫9283家,連續2年居全國城市第一,2020年目前已入庫9540家、超過去年總量。2019年技術合同成交額在2018年翻番的基礎上再增長77%,達到1273億元,連續兩年居全省首位,2020年截至目前同比增長54%。
在科技戰疫中,廣州地區各級科技力量一盤棋聯動,由鐘南山院士、徐濤院士等頂級科學家領銜,全力投入科研攻關,取得顯著成績。鐘南山院士在全國抗擊新冠肺炎疫情表彰大會上獲得“共和國勛章”,廣州醫科大學疫情防控南山團隊、徐濤院士榮獲第二屆全國創新爭先獎。
南方日報記者 李鵬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