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月25日,廣東省學前教育“新課程”科學保教示范項目啟動儀式暨荔灣區項目開題報告會舉行。該會議由廣州市荔灣區教育局主辦、荔灣區教育發展研究院協辦,未來,荔灣區學前教育將從食育教育、養成教育、體質教育、體育教育、適應教育、安全教育等六大板塊構建嶺南特色幼兒園健康課程體系,全面綜合促進荔灣幼兒優質健康發展。
荔灣區教育局四級調研員周美斌說,省級學前教育項目落地荔灣,歷經了重重論證與層層選拔。荔灣區幼教工作者將以更高標準踐行荔灣模式,打造一個科學、創新的嶺南特色幼兒園健康教育課程樣本。
項目落地后如何開展具體研究工作?荔灣區教育發展研究院學前教育教學指導中心副主任劉琨說,荔灣區制定了保障廣東省新課程實施的體系,包括制度、經費和政策性的支持等。有體制機制保障和教科研智力保障的雙重保障,希望廣東省的新課程項目能夠走得更好更遠。
隨后,協和幼兒園和多寶路幼兒園的活動分別展示了養成教育十五字操的豐厚積淀和足球特色教育的魅力。協和幼兒園園長姚萬瓊和多寶路幼兒園園長林遠明分別匯報了《嶺南特色幼兒園健康教育課程》和《通過以足球游戲對提高幼兒身體適應能力的實踐研究》開題報告,闡述了項目的意義、歷史積淀、實施步驟及預期成果,倡議積極研究與搭建具備嶺南特色的幼兒園健康課程以及通過足球游戲提高幼兒身體適應能力,以高質量的課程體系和課程實施內容保障幼兒的身心健康成長。
本次兩個項目都發揮了多學科專家團隊“智庫”作用,積極搭建“政府、高校、幼兒園聯盟”三位一體的合作平臺。
如何在“去小學化”的背景下,開設好課程?兩位園長都強調了讓孩子在游戲中探索學習的重要性。
姚萬瓊說:“‘幼教育人’要根據孩子的年齡和身心發展規律,選擇適合的內容,通過游戲這種形式讓幼兒在‘玩’中‘學’。”
林遠明則說:“愛玩是孩子的天性,游戲也是孩子最喜愛的一種學習方式,所以通過游戲的學習讓孩子自主探索,自主與環境互動,才能夠激發起孩子學習的欲望和探索的興趣。”
報告會還邀請了廣州大學教授葉平枝進行微講座。講座后,五位指導專家與項目領銜園的兩位園長進行了圓桌會議,深刻探討了為何要構建嶺南特色的地方課程以及如何切入展開研究等。
下階段,項目幼兒園將根據專家團隊的指導建議進行修改、調整、完善并且展開實踐研究,弘揚本土文化風韻,力爭形成一個可以傳播、推廣的嶺南特色地方課程。指導專家團隊和荔灣區教育發展研究院幼教中心將全程跟蹤指導和督查示范項目的研究實施,助推地方課程真正“落地生根”,充分釋放優質教育資源輻射效應,促進廣東全面提升優質均衡水平,推動廣東省學前教育在新時代實現更高質量發展。
南方日報記者 馬立敏 實習生林子欣
通訊員 鐘聘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