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方日報訊 (記者/潘俊宇 通訊員/李巧)近日,一部以韶關乳源瑤漢群眾為救護受傷紅軍,不惜拋頭顱、灑熱血、棄家園悲壯慘烈歷史敘事為題材的紅色專題紀錄片《追源——乳源人民救護紅七軍的悲壯歷史》正式發布,吸引該縣黨員干部群眾約3萬人觀看。
該片于2020年9月開拍,歷時半年制作,片中采訪了張云逸嫡孫張曉健、《讓歷史不再沉寂》作者黃學員以及幸存者張賤香等,真實敘述那段可歌可泣的英雄故事。
該片的歷史背景為:1930年冬,中國工農紅軍第七軍從廣西北上東進江西中央蘇區。1931年2月1日進入廣東粵北乳源縣梅花鄉(1952年劃今樂昌市轄)。2月2日,在梅花戰場上與數倍于我的國民黨強敵展開血戰,殲敵1000多人?!懊坊ㄑ獞稹敝屑t七軍傷亡700余人,幸存人員連同原有部分共400多名傷病員,由地方黨組織秘密轉移到今乳源縣大橋鎮的鐵龍頭村。3天后,紅七軍多數傷病員撤離,留下44名重傷病員在鐵龍頭村養傷。在中國共產黨的領導下,支援紅七軍轉移和重傷病員的救護工作開始了。國民黨反動軍隊為搜捕紅軍傷病員,對鐵龍頭村進行兩次“圍剿”,村莊兩次被燒,44名村民遇難。村民用鮮血和生命保護了紅七軍傷病員的安全。
“這段感人的故事,不該只躺在檔案袋里,不該只在少數人、當地人間口口相傳,它應該被更多人知道?!眳⑴c制片的干部付慧燕說。
“通過觀看紀錄片,讓我深刻體會到革命先烈的高尚品格?!贝髽蜴傖宓狞h員李湖養觀看后說,要繼續發揚革命先輩吃苦在前、享受在后、甘于奉獻、不怕犧牲的寶貴精神,時刻為群眾著想,為群眾辦實事。
乳源在黨史學習教育中,還著力編寫“紅色歌曲”、編制“紅色專題片”、組建“紅軍班”等,抓好紅色主題文藝節目和文創作品的創作生產和宣傳推廣,抓實開展好各類紅色文化活動,讓本土紅色歷史家喻戶曉、深入人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