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月30日晚,廣州市新型冠狀病毒肺炎疫情防控指揮部發布《關于加強離穗車輛和人員管理的通告(第14號)》,通告稱,為減少因人員流動帶來的疫情傳播風險,決定暫時對離穗車輛和人員實行多項管理措施:從2021年5月31日晚10時起,對通過廣州轄區內機場、鐵路、公路客運站等站場離穗的旅客(不含外地中轉旅客),以及離穗出省的小型汽車司乘人員等多類出行人員提出包括“健康碼”綠碼、72小時內核酸檢測陰性證明等不同的離穗要求,并為因離穗通道管控而無法出行旅客申請免費退改簽服務。
5月31日晚,廣州白云機場,旅客在通過“一碼一證”的查驗后,被允許進入安檢區域。南都記者 鄒衛 攝
5月31日晚,廣州南站,一名旅客持有“一碼一證”的乘客在接受查驗后進站。南都記者 張志韜 攝
5月31日晚,廣州火車東站,一位旅客展示其核酸檢測陰性證明。南都記者 陳沖 攝
離穗通道的附條件管控,是基于當下廣州疫情防控的切實需要,是為了最大限度阻斷本輪疫情反撲的果決措施,更是廣州這座城和她的人民,為全國疫情防控做出的“提前量”的犧牲和奉獻。
疫情局勢還遠未到完全不可控、無法收拾的地步,卻依然使出管控離穗通道的撒手锏,廣州并非不淡定,恰恰相反,這是對廣州一定能扛住此番疫情反撲的一種信心,是在試圖用大概率思維去應對小概率事件。
與疫情賽跑,不僅需要每個人都給出防護的“提前量”,需要每一個人的高效協同、配合響應,也需要廣州這座城市在第一時間給出不敢有絲毫懈怠的防控決斷和大局奉獻。
事實上,在過去幾天時間里,廣州不同區域已實施了一定程度的交通管制,市民在過程中所展現出的理解與配合都令人動容。就在5月31日早間,一度“封島”的番禺區洛浦街南浦島陸續恢復通行,地鐵南浦站持續兩天執行的雙向“飛站”措施取消,官方通報顯示,島上16.5萬已采樣居民,第一次核酸檢測結果全為陰性。
5月29日,廣州番禺區南浦島麗江花園漁人碼頭核酸采樣點處,市民有序排隊等待采樣。南都記者 鐘銳鈞 攝
交通受阻、通行不暢,當然會給整個城市的正常運轉帶來巨大影響和損失,但在突發疫情并未完全被摸清和控制的背景中,很多非常規措施的使用,成為需要得到全社會高度理解和配合的一種不得已。
這幾天,廣州為全國肩負巨大“外防輸入”壓力的話題一度在社交平臺引發熱議,讓更多的人開始知道,過去一年多的時間,廣州在抗疫中一直都承擔著“頂硬上”的角色。此番離穗通道的管控,于居住在此的市民而言,意味著生活便利度的降低,意味著犧牲和奉獻;而對全國更大范圍的公眾來說,應當看到的,是廣州抗疫不服輸的“頂硬上”態度,和一以貫之的冷靜與專業操作。
廣州的“頂硬上”,是決心,也在讓更多的人安心!
“要對我們有信心”“這一輪疫情肯定能過去”,昔日“最美逆行者”的在場,城市對疫情的攻防部署和給市民的充足保障,都在堅定整座城市乃至全國“一定能挺過去”的信心。
當然也必須提醒和呼吁,離穗通道暫時的附條件管控和限制,已是基于當下疫情狀況給出的“防控提前量”,對不同類型離穗人員提出的具體要求也非常明確,但并不是徹底關閉!各地對已符合離穗條件的車輛、人員,切勿再加碼采取極端的防控措施和手段,也希望不再重蹈此前部分區域對離鄂人員、車輛無端排斥與歧視的覆轍。
隔離病毒不隔離人心,一個成熟的社會,對未知疫情從恐懼到了解再到徹底戰勝,可以是正常的認知階段,但要能有足夠充沛的理性和對科學的信心。
“必須跑得更快才能阻斷感染鏈條”,疫情防控的方方面面,都需要超出常規的應對,需要速度與決斷,更需要犧牲和奉獻,離穗通道管控就是其中一種。廣州這座城的奉獻與犧牲值得銘記,而每一個廣州人和他們“頂硬上”的堅持和韌性,正在被歷史定格!
來源:“南方都市報”微信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