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以來,清遠市各地緊緊圍繞“學黨史、悟思想、辦實事、開新局”的目標要求,掀起了開展黨史學習教育活動的良好氛圍。位于英德市的連樟村黨總支部精心謀劃部署,探索實踐“一二三四”新模式,推動黨史學習教育深入基層,深入群眾,深入人心,促深走實,成效凸顯。

“走新”+“走心”,構建一套集中學習制度
連日來,在開展黨史教育中,連樟村黨總支部做好做實做活黨史學習教育。一方面,創新“一學一講一唱一看”學習模式。結合支部委員會議、周例會、黨課、主題黨日活動等組織生活,由“兩委”干部輪流領學“每周一學”活動。另一方面,針對本村外出流動黨員多、參觀學習游客多的實際,對流動黨員、部分行動不便的年老黨員靈活開展線上、線下同步送學活動。
“送學”+“傳學”,創建兩套流動宣傳模式
連樟村以“送學”+“傳學”的模式讓黨史學習教育于有形與無形、有聲與無聲中走入黨員群眾的心中。首先,創建“線上+線下”送學模式。對流動黨員、部分行動不便的年老黨員靈活開展線上、線下同步送學活動,線上以黨員微信群、“騰訊為村”等平臺向黨員發送“百年黨史天天學”、“微視頻”學習資料。目前已在線上推送黨史學習材料163次,發出黨員學習工具包71份。

其次,“動態+靜態”創新傳學模式。連樟村是一條紅色文化村,專門在村中主干道、黨群活動中心、公園廣場設立黨史學習教育宣傳欄及雕像,“靜態”向村民和游客宣傳黨的百年歷史。同時,還不定期邀請村中老黨員、老軍人向村中兒童、來訪黨員群眾“動態”宣講紅色故事、連樟黨組織歷史,營造全民學黨史的良好氛圍。
“用心”+“用情”,打造三個民生實事品牌
今年以來,連樟村用心用情辦好11件民生實事,為民解憂,為民服務,提升村民幸福感。一是“老年沐恩堂”為“一老”。在村黨群活動中心開設“老年沐恩堂”,每天為村中50多位70歲以上的老人提供免費午餐。二是“四點半課堂”為“一小”。在黨群活動中心設立“四點半課堂”,免費為本村的兒童提供免費輔導、興趣培養等服務。三是“四小園”為“大家”。村黨員干部發動全村群眾共同開展人居環境整治行動,建立小菜園、小果園、小花園、小公園“四小園”,進行環境美化與全面整治。

“提效”+“提質”,探索四套黨史學習教育長效機制
近日來,連樟村將黨史學習教育和黨建日常工作有機融合,大力探索推動黨史學習教育長效化、實效化的各項機制。首先,建立黨史學習考核制度。通過《黨史學習教育登記卡》實時記錄每位黨員參與學習情況,并納入黨員評星定級考核內容,計入年度民主評議黨員結果,以推動黨史學習教育入腦入心、落實落深。其次,建立四級聯席會議協調工作機制:定期由縣鎮村組四級人員召開聯席會議,共同商議解決,確保群眾訴求件件有回應、項項有落實。
同時,建立黨群議事廳議事制度:村黨總支每月結合“四議兩公開”機制,每年確定落實十件民生實事和各項微小實事,全方位提升村民幸福感、獲得感。此外,建立黨員認領民生“微服務”機制:推行黨員精細化管理和黨員設崗定責,引導黨員采取訂單式服務、組團式服務等方式,上門開展“微服務”,切實幫助解決群眾的操心事、煩心事、揪心事。
如今,隨著“我為群眾辦實事”實踐活動的深入開展,英德市連樟村作為推進黨史學習教育的出發點和落腳點,聚集村中“一老”“一小”“大家”的“急難愁盼”問題,不斷將黨史學習教育和黨建日常工作有機融合,大力探索推動黨史學習教育長效化、實效化的各項機制,促進各項工作走深走實。(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