陳祖輝在醫療隊員的防護服上寫名字。通訊員供圖
5月21日,廣州出現本土新冠肺炎疫情,暨南大學附屬第一醫院感控專家陳祖輝再次奔赴抗疫一線。
哪里最需要醫護人員,陳祖輝就到哪里去。1998年湖北武穴洪水、2008年支援汶川、2018年援藏……每一次緊急出發,都有他的身影。2020年,他在除夕緊急出發,是第一批馳援武漢抗擊新冠肺炎疫情的廣東醫療隊醫生。
面對各種挑戰,陳祖輝從未退縮,是奮戰在一線不畏艱險的“抗疫戰士”。他說:“我是一名有26年黨齡的黨員,信仰和情懷支撐著我一次次逆行不辱使命;我是一名醫生,向善為善是最基本的職業道德。”
面對新冠病毒Delta變異株
院感防控要更嚴密
疫情中,“院感人”要為隊員搭建和維護阻隔病毒傳染的堅固屏障,被醫務人員親切地稱作“安全守護神”。院感防控需要排查病區可能引起交叉感染的風險,及時發現問題并糾正。
廣州本土疫情發生以來,陳祖輝先后深入到荔灣區人民醫院鶴洞院區、廣鋼新城醫院和廣東省中醫院等地開展院感工作的梳理和指導。醫院物理布局是否合理、建章立制有沒有漏洞、如何收治非新冠肺炎的發熱患者,他一一細致地了解,并且給予院感防控的建議。
6月12日,陳祖輝帶領省市院感專家團隊,進駐廣州新冠肺炎救治的“主戰場”——廣州醫科大學附屬市八醫院,開展院感防控指導工作。
廣州醫科大學附屬市八醫院目前有14個病區,陳祖輝帶領團隊深入一線開展督導,觀察病區的環境布局,了解醫護人員、保潔人員的防護情況。陳祖輝還加強了該院醫護人員、保潔人員的個人防護、職業暴露和醫療廢物處理的培訓,并且梳理優化了相應的院感防控規范制度和具體工作指引。
“醫院感控無小事,一定要嚴守院感紅線、底線和高壓線。”時間緊,任務重,每天忙到凌晨一兩點才入睡,是陳祖輝工作的常態。進駐市八醫院的10多天來,他瘦了10來斤。
面對傳染性較強的新冠病毒Delta變異株,陳祖輝坦言,院感工作要“如臨深潭、如履薄冰”,院感防控要更嚴密,一刻也不敢松懈。陳祖輝說,一旦發現院感漏洞,要“一竿子插到底”,對接醫院的職能中層,制定具體的工作時間表、路線圖,確保院感工作有效落實。
6月22日,陳祖輝因為勞累過度,出現了心肌缺血等癥狀,不得不暫時離開工作崗位,入院觀察治療。暨南大學附屬第一醫院集結了最優質的診治專班,不但安排了心血管內科的專家進行治療,還有心理科的專家幫助他進行心理減壓疏導。目前,陳祖輝的胸悶癥狀已明顯緩解,正在接受進一步的治療。但他還一直牽掛著在一線的隊員們:“希望我能盡快恢復,回歸隊伍。”
一名黨員的情懷和擔當
全國抗擊新冠肺炎疫情先進個人、廣東省崗位學雷鋒標兵、“中國好醫生、中國好護士”抗疫特別人物……從業多年,陳祖輝獲得了許多榮譽,但他一直堅守的,是一名共產黨員的初心和使命。
自1996年大學畢業后,陳祖輝深耕院感防控一線20余載,擁有豐富的救災經驗。“我做感控有年頭了,守護好病區每一位隊友,我心里是有底氣的。”
1998年湖北抗洪,當時25歲的陳祖輝作為年齡最小的隊員,主動報名加入醫院抗洪救災醫療隊,肩負起控制洪災中流行病暴發傳播的重任。
2008年汶川地震,陳祖輝加入廣東醫療隊院內感染及控制分隊,抵達青川縣等地開展院感和疾控相關工作。災后嚴峻的環境、頻繁的余震、包括“手足口”在內的流行疾病,都是他們在災區要對抗的“敵人”。
2018年7月,作為廣東省第四批“組團式”援藏醫療隊領隊,陳祖輝帶隊去了西藏,進行為期一年的醫療援助工作,專注提升援建醫院院感防控水平。
2020年1月24日,得知暨南大學附屬第一醫院赴湖北支援的醫療隊需要院感醫生,陳祖輝第一時間報名,當晚啟程奔赴武漢。
進駐武漢市漢口醫院呼6病區(原呼吸內科)后,陳祖輝和隊友迅速投入戰斗。為了避免醫護人員在工作期間出現交叉感染,他們決定盡快改建出兩個緩沖區。方案確定后,醫院找來了工人。施工之前,陳祖輝細心培訓工人,傳授防護知識。經過一周左右,分區通道全部改造完成。
因為院感防控經驗豐富,陳祖輝在武漢承擔了絕大多數廣東援漢隊員的個人防護培訓工作。最多時,他一天在不同地方連開三場培訓。不少隊員感嘆道:“院感防護原來有這么多竅門?!?/p>
陳祖輝不但細心,還特別溫柔。在感控一線值班,陳祖輝嚴格監督隊友出入艙防護,杜絕院感隱患。當隊員出艙時,陳祖輝會向他們道聲“辛苦了!”一句又一句為隊友加油打氣的鼓勵話語,讓他獲得了一個親切的外號——“緩沖區暖爸爸”。
“清理醫療垃圾的時候,我是個‘掃地僧’;指導病區進行感染控制防護工作,我是專職的感控人;緩沖區布局整改要監督工程隊,我又是‘包工頭’;直到開黨委會議坐下來的時候,我意識到,我是一名老黨員,要有情懷和擔當,這是我最根本的身份?!标愖孑x說。
南方日報記者 朱曉楓 見習記者 吳曉嫻 通訊員 劉麗芳 張燦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