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5日,中國人民銀行下調金融機構存款準備金率0.5個百分點(不含已執行5%存款準備金率的金融機構),全面降準“靴子”落地。記者從人民銀行廣州分行14日舉行的新聞發布會上了解到,此輪降準預計為其轄內法人銀行釋放資金320億元,將有效增加銀行機構支持實體經濟的長期穩定資金來源,促進銀行機構加大對中小微企業信貸支持力度。
發布會公布的2021年二季度廣東經濟金融數據顯示,今年1—6月,廣東本外幣貸款增加1.68萬億元;企業中長期資金供給持續增加,企業中長期貸款增加8119億元,同比多增909億元;“房住不炒”得到嚴格落實,個人住房貸款同比少增658億元。
數據之外,發布會還介紹了金融支持實體經濟發展、激發市場活力取得的亮點成果,如首次公布粵港澳大灣區13家金融機構環境信息披露報告細節、外匯局廣東分局引導企業樹立“匯率風險中性”理念管理匯率風險等內容。
降低企業再融資成本
“今年上半年,全省貨幣信貸和社會融資規模穩定較快增長,對制造業、小微企業、科技創新、綠色發展等領域信貸支持力度進一步加大,對實體經濟資金支持保持合理充裕和精準有效,社會綜合融資成本穩中有降?!比嗣胥y行廣州分行調查統計處處長汪義榮介紹,6月末,廣東本外幣貸款余額21.25萬億元,同比增長14.5%。
值得一提的是,5月下旬廣東局部地區出現突發疫情后,人行廣州分行加大了窗口指導和穩企業保就業政策力度,6月廣東貸款增加2854億元,環比多增1202億元,同比多增440億元。
隨著疫情影響的逐漸減退,企業短期應急性資金需求有所回落。數據顯示,上半年,企事業單位貸款增加1.10萬億元,同比少增2124億元。其中,中長期貸款增加8119億元,同比多增909億元;短期貸款增加1841億元,同比少增3091億元。
企業中長期貸款同比多增,短期貸款同比少增,原因何在?汪義榮介紹,一方面,是因為對企業中長期流動資金供給在政策引導下持續增加。“為了降低企業的再融資成本,避免資金‘短借長用’,全省銀行金融機構加大了長期貸款的投放力度?!绷硪环矫妫且驗橐咔闆_擊所造成的短期應急性資金需求自去年下半年以來持續回落。
從數據看,備受關注的小微企業、個體戶得到資金呵護。截至6月末,人行廣州分行轄內地方法人銀行已對5.84萬戶經營主體682億元普惠小微貸款實施延期還本付息,對5.61萬戶經營主體發放普惠小微信用貸款344億元,撬動各類銀行機構對1571億元普惠小微貸款進行延期,發放3337億元普惠小微信用貸款。1—6月,轄內累計發放支小再貸款和投向小微企業的再貼現資金共計510億元。
此外,廣東金融數據還顯示,“房住不炒”定位和房地產金融宏觀審慎管理政策得到嚴格落實。6月末,廣東房地產貸款余額7.02萬億元,同比增長9.7%;比年初增加3680億元,同比少增784億元,占各項貸款增量的21.9%,比上年同期下降3.1個百分點。其中,個人住房貸款比年初增加2592億元,同比少增658億元。
13家銀行發布環境信息披露報告
金融機構環境信息披露是綠色金融體系的五大支柱內容之一。發布會上,粵港澳大灣區13家金融機構環境信息披露報告細節首次公布。“這是國內首個由區域統一組織、集中公開展示的金融機構環境信息披露模式?!比诵袕V州分行金融研究處副處長李美洲表示。
今年初,人行廣州分行正式啟動大灣區金融機構環境信息披露試點工作,首批試點對象涵蓋大灣區內地8市13家法人銀行機構,旨在通過試點為全省金融機構開展環境信息披露探索路徑和積累經驗。
目前,廣州銀行、廣州農商行、珠海華潤銀行、珠海農商行、博羅農商行、東莞銀行、東莞農商行、中山農商行、江門農商行、南海農商行、順德農商行、四會農商行、德慶農商行等13家試點機構均已提交高質量的環境信息披露報告,并通過“粵信融”平臺掛網發布。李美洲介紹,13家金融機構發布的環境信息披露報告既有定性披露,也有量化指標分析,對社會公眾和投資者最為關心的“碳足跡”“碳減排”等關鍵信息均進行了披露?!霸圏c機構在完成披露框架基本內容后,還從不同角度對披露內容進行了延伸,體現了‘規定動作+自選動作’的組合披露特點?!彼e例道,南海農商行開創性地對火電、化工、石化、陶瓷、有色金屬壓延加工、有色金屬冶煉、鑄造及其他金屬制品制造七個行業開展環境壓力測試,是目前國內開展環境壓力測試覆蓋行業最多的中小金融機構。四會農商行選擇水泥行業、順德農商行選擇印染行業進行壓力測試,為省內中小金融機構測算氣候變化相關金融風險提供有益探索。
此外,廣州銀行對18個行業對公信貸客戶的碳排放量進行了核算,南海農商行對八大行業和貸款余額在5000萬元以上的客戶的碳排放量進行了核算,清晰識別并展示了信貸資產層面主要的“碳排放源”,為下一步推動信貸資產結構調整和信貸資產層面“碳中和”提供了數據支撐。東莞銀行、南海農商行還披露了自身發行的綠色金融債券所募集資金投資支持項目的碳減排效應,從更寬泛的角度向社會公眾展示了綠色資產的環境效益。
引導企業適應匯率雙向波動
近年來,受市場供求和國際金融市場變化等多重因素影響,人民幣匯率有升有貶,雙向波動彈性不斷增強。在匯率雙向波動逐漸常態化的環境下,如何做好匯率風險管理,對國際業務占比較大的企業財務績效具有十分重要的影響。
“我們在調研中發現,部分企業存在匯率‘浮動恐懼’或匯率投機等心理,在風險管理操作上則表現為匯率避險‘裸奔’或‘順周期’行為?!比诵袕V州分行外匯綜合處副處長李繼偉表示。
記者了解到,匯率避險“裸奔”指企業風險管理較為被動,缺少科學有效的匯率風險管理手段;匯率避險“順周期”則指企業存在“賭博投機”心態,在資產負債管理方面存在過度“順周期”財務運作,希望謀取匯率升貶值的收益,忽略承擔的風險,缺乏“單邊賭人民幣升值或貶值,久賭必輸”的認識。
為了讓轄內市場主體更好地適應匯率雙向波動的常態,今年,外匯局廣東省分局將提升企業匯率風險管理水平作為今年的重點推進工作事項,加大匯率風險中性理念宣傳,引導企業審慎安排資產負債貨幣結構,合理運用外匯衍生產品管理匯率風險,降低企業經營風險,為企業穩健經營提供有力支持。
截至目前,廣東轄內企業匯率風險意識明顯增強,綜合運用匯率避險工具的能力得到提升。外匯局廣東省分局數據顯示,2021年上半年,銀行對客外匯遠期、期權累計簽約額同比增長176%;廣東企業套保比率24.01%,同比上升10.5個百分點。
南方日報記者 唐柳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