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1屆高校畢業生規模達909萬人,再創歷史新高,加上往屆未就業畢業生,求職競爭激烈。
臨近秋招,簡歷優化成為熱詞,一些求職者疑惑,找工作時請人改簡歷真的有用嗎?花錢購買簡歷優化服務是交智商稅嗎?
簡歷優化不等于智商稅。打個比方,一盒藥對感冒及相關癥狀很有療效,但藥品說明書寫得一塌糊涂,存在主治功能不明確、信息冗雜、篇幅過長等問題,不當價值呈現可能會降低產品市場競爭力,有必要進行優化。固然,求職者的核心競爭力在于綜合素質而非一紙簡歷,但不可否認,簡歷具有錦上添花的作用,可以成為職場“敲門磚”。因此,不必將“優化簡歷”和“優化自身”對立起來,設下一個“二選一”陷阱等人跳。
個人簡歷是對求職者的“說明書”。每逢招聘季,面對大量簡歷,HR在每份簡歷上的停留時間通常只有十幾秒。這種情況下,一份措辭得體、排版整潔的簡歷就顯得非常重要。作為應用文體,簡歷具備特定的思維方式與寫作技巧,有一定專業性。譬如,如何從強調“我很優秀”的學生思維轉換成“我很適合”的職場思維,如何重點呈現可以凸顯人崗匹配度的信息,如何個性化定制簡歷等。職場“小白”是選擇自己學習經驗,還是花錢請人修改,在保證內容真實的基礎上,只是更好地展現自己的渠道差異,無傷大雅。
簡歷優化之所以能夠成為一門生意,說明背后存在巨大需求。媒體對1534名受訪大學生進行的調查顯示,71.2%的受訪者在簡歷制作時存在困擾。93%的受訪大學生表示需要支持,76.5%的受訪者希望請求職成功的前輩分享經驗。對此,高??梢栽诖髮W生求職與面試輔導上進一步發力。
簡歷是一種技術性寫作,更是系統化的自我認知與職業規劃,其負載的自省功能無法由他人代勞。以簡歷制作為契機,我們回望自己所思所學、社會實踐、見習或工作經歷、優缺點,向被人介紹自己的過程,實際上也是自我互動、自我審視的過程。有了這種反省意識,我們會更加自覺主動豐富各種實踐經歷、學習更多特長技能,前瞻性思考職業選擇,在日常有意識地“填充”個人簡歷。
從這個意義上說,好的簡歷不是一天甚至幾個小時寫就的,不是別人“優化”出來的,而是經年累月積淀下來、厚積薄發呈現出來的。
文|維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