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年的4月和10月,全球客商關注中國,聚焦廣州。
中國進出口商品交易會,又稱“廣交會”。這場被視為“中國第一展”的展會攪動著全國進出口的一池春水:來自全球的數十萬采購商共同相聚,說著不同語言,擁有不同膚色,目的地都只有一個——廣州。
城市繁榮度是培育建設國際消費中心城市的基礎之一。從世界城市發展經驗來看,繁榮的城市是強大消費力的來源,更是創造高價值消費的重要支撐,令城市發展迸發強大生命力。
2020年GDP總額超2.5萬億元,人均GDP突破2萬美元,達到高收入經濟體水平。疫情前,2019年接待游客2.45億人次,旅游業總收入4454億元,國際、國內企業和游客吸附力較強。中國消費者協會《2019年100個城市消費者滿意度測評報告》4個一線城市排名第2,11個華南區域城市排名第1……
以廣交會、財富全球論壇、中超、馬拉松為代表的具有全國乃至全球知名度的重大會展、會議和活動,不僅是廣州融入全球化的生動實踐,更是強化城市繁榮度的直接體現。
建設國際消費中心城市,做強城市“人氣”,廣州當仁不讓!
廣交會是故事的起點,那是1957年的春天。
“在1萬多平方米的展館里,塞滿了來自19個國家和地區的客商?!?956年秋,香港商人李歡收到了赴廣州參加中國出口商品展覽會的邀請函。他一路乘著燒煤火車北上,首屆廣交會的盛況讓他目不暇接。
首屆廣交會展出面積為9600平方米,展示了1.09萬種商品,共實現出口成交1754萬美元。此后的64年,不論是特殊歷史時期還是受到疫情的影響,廣交會風雨無阻、從不間斷,成為我國對外貿易的“風向標”“晴雨表”。
從線下到云上,從中國到世界,非常時期的非常廣交會及相關會展為高質量發展注入新動能、拓展新空間。
去年7月以來,廣州成功舉辦疫情后全球規模最大展建博會、家博會、美博會,全球唯一如期舉辦的國際A級車展以及規模居全國首位的藥交會、廣州設計周、茶博會等知名品牌展會,極大地提振了行業發展信心。今年上半年,廣州舉辦經貿類展覽83場,展覽面積269萬平方米,分別是去年同期的7.5倍和20.7倍。
從會展產業的鏈動性來看,廣州一年兩屆廣交會,每屆20萬左右的客商云集,以及每年各類超大型展會如家具展、建博會、美博會、照明展等,動輒10萬以上客商,不斷刷新廣州吃住行、游購娛的消費峰值。
世界上許多城市因會展而興,從而成為世界名城,如德國的漢諾威、意大利的米蘭、法國巴黎等,都是通過打造世界一流的國際會展中心,形成跨產業、跨區域的信息流、資金流、物流、人流,鏈接著制造端和消費端,是城市“發動機”,其噴薄而出的消費動能,超出許多人的想象。
而據廣州市統計局、商務局對2019年第125屆廣交會交易來賓花費結構的分析,第125屆廣交會來賓在長途交通和住宿上的花費,比同年度廣州市游客平均花費分別高出16.2和14.9個百分點;參加廣交會的過夜來賓,人均停留天數、人均花費和人均每天花費指標,也分別比普通展會高34.9%、174.9%和103.8%。
去年6月,廣州國際防疫物資展覽會開展。這是全國首個國際防疫物資展覽會,也是疫情暴發以來全國一線城市舉辦的首個線下展會?!耙咔榉揽夭环潘?,展會從原先不到1萬平方米、展位數300個,增加到如今的3.6萬平方米、展位數達850個,展位仍一位難求??梢娛袌龅臒崃曳错??!睆V州市貿促會有關負責人表示。
數據顯示,2020年廣州全市各類場館共舉辦展覽575場,居全國首位,展覽面積471萬平方米,居全國第二位,接待參展參觀人員525.22萬人次。如以疫情前2019年計,全年參展觀展則達1374.35萬人次。
在廣交會展館四期項目啟用后,廣交會展館將成為全球最大的會展綜合體之一。從千年商都到會展之都,天下商賈熙熙攘攘,廣州仍是全球經濟活動繞不開的關鍵節點。
全球開放合作的思想火花在這里迸發。
去年10月,“讀懂中國”廣州國際會議第二次來到這座城市,先后有來自世界各國近百位政治家、戰略家、企業家參會,已成為世界了解中國發展戰略最具影響力的平臺之一。
當前全球疫情仍在持續演變,外部環境更趨復雜嚴峻。我國日益走近世界舞臺中央,正需要更多窗口來廣泛宣介中國主張、中國智慧、中國方案。而從廣交會開始,廣州便與國際高端會議緊密結緣,成為讀懂中國、連接世界的重要窗口之一。
據不完全統計,去年僅11月,廣州就迎來了“世界跨境電子商務大會”“IFF第17屆全球年會”“世界城地組織廣州世界理事會會議”“ CNBC全球科技大會”“讀懂中國”國際會議等多個重磅大會。
伴隨著新興會展城市的崛起,一線城市要鞏固地位不僅要強化專業辦展,更要抓好國際會議這一關鍵砝碼。
從展到會,不僅是廣州這座國家中心城市、大灣區區域發展核心引擎的格局顯現,也是城市搶抓未來機遇的雄心所在。
“這是一座充滿機遇的城市,是通向成功的橋梁?;浉郯拇鬄硡^的建設讓廣州比任何時候都更加強大和重要?!痹诮衲甑膹V州國際投資年會上,法國米其林集團全球副總裁、米其林中國區總裁兼首席執行官偉書杰興奮地表示。
《財富》的腳步走過世界上的許多城市,但廣州卻成為唯一與《財富》雜志達成長期合作協議的城市;國際金融論壇(IFF)與全球50多個國家和地區, 50多家國際和地區組織、200多位全球財經領袖保持了緊密的聯系,最終將永久會址落地廣州;今年的廣州投資年會首次在四大洲6座城市設置海外分會場,全球企業家熱議廣州機遇……廣州已初步形成高規格、寬領域、多形式的國際會議格局。
全球人流在這里交往密集,伴隨著人才的流動,其背后知識、技術、資本等要素也在加快集聚,從廣交會到《財富》全球論壇再到讀懂中國國際會議,廣州頻頻成為國際會議的“主場”,人氣旺盛的帶來是高端資源要素的落地生根、開花結果。
依托國際投資年會的牽線搭橋,米其林已經和廣汽集團、小鵬汽車等廣州汽車企業達成合作。
“我們共同成立了專門的研發團隊,開發量身定制的高科技輪胎,為小鵬和廣汽的汽車助力實現最佳的駕駛性能。憑借我們在國際上的網絡,還可以幫助合作伙伴進入海外市場?!眰苷f。
4月20日晚,廣州天河體育中心,火神杯“從天而降”。
2021賽季中超聯賽以一種特有的“炫酷”方式在廣州拉開帷幕——載有火神杯的飛行器,從位于天河體育場東門的網球場廣場起飛,飛躍天河體育場上空,落在體育場內場。當晚在滿眼的紅藍交織間,3萬球迷涌進了廣州天河體育中心,這是去年疫情暴發以來國內現場上座觀眾最多的一場體育賽事。
在接下來的4個月時間,8支中超球隊在廣州賽區全力角逐,重新開放球迷進場觀賽,廣州作為兩大賽區之一,迎來全國各地的數十萬球迷群眾。
不止是中超,今年,世界田聯也選擇了廣州。上月,世界田聯在其官網發布消息,廣州獲得2023年世界田聯接力賽的舉辦權。這是該項賽事首次來到中國,也是廣州繼舉辦亞洲田徑錦標賽后再次舉辦重大田徑賽事。預計屆時將有來自近50個國家和地區約900名運動員參賽。
此前,“奔跑中國”系列賽事,世界田聯、中國田協“雙金”賽事——2020廣州馬拉松賽在廣州天河體育中心鳴槍起跑,2萬名跑者參加全程馬拉松賽事,成就2020年世界最大規模全馬賽事。
重大賽事頻頻落戶,廣州打造出讓世界矚目的品牌活動。
文化軟實力成為城市綜合實力和競爭力的重要指標。對標新加坡、巴黎、阿姆斯特丹等花園城市,廣州自2013年起開始打造的“廣州過年,花城看花”城市文化品牌持續釋放“引力波”。從超過1600萬游客選擇過年“游廣州”,到海內外知名人士不遠萬里慕名而來,足以看出“廣州過年 花城看花”這一城市文化品牌的影響力。
華夏新供給經濟學研究院院長、中國財政科學研究院研究員賈康接受媒體采訪時指出,國際消費中心城市,必然是在經濟達到一定發達程度,常住人口和外來流動人口有比較穩固的收入水平支撐,而形成的具有不斷支付能力的購買力。
這實際上表達了三重理解:國際消費中心城市一是要有人氣因素,二是要有收入支撐因素,還有第三就是利用好城市品牌的美譽度和吸引力、輻射力,實現有效供給。
根據大數據監測和抽樣調查顯示,今年,“五一”假期疊加中超賽事,外地來穗過夜游客人均花費2412.6元,較2019年增長16.7%,升幅明顯,尤其是省外游客在穗人均花費達到3095.3元,表現出可觀的消費力。根據測算,“五一”假期外地游客在穗消費約71.68億元,同比增長2.7倍。
伴隨著城市形象傳播力和美譽度的提升,各類大型賽事活動催生的消費盛宴不斷送到城市的中心、社區、場館里,讓廣州持續成為“人氣爆棚”之地。
□對標一流?
分工精細、產業完備的“世界會議之都”
在歐美,談起會展業,法國巴黎是避不開的話題。這座有著“世界會議之都”之名的城市,在過去的十數年里,常年占據ICCA國際會議市場的首位。
根據ICCA統計的數據,在全球疫情發生前的2019年,法國巴黎以237場國際會議排名第一。同年,廣州的舉辦場數為17場。
質量高、數量多、參與面影響面皆廣的會議為巴黎乃至法國拉動客觀的收益。有數據顯示,2019年巴黎的會議市場直接產出約14.8億歐元,較往年增加1.35億歐元,同比增長10%,平均每場大會產出約為136萬歐元,同比去年增長10%。
不難發現,國際上會展界的“強者”,往往都是世界公認的國際大都市,紐約、倫敦、巴黎、東京、新加坡、香港等皆為著名的國際會展中心。
城市繁榮與會展業的發展相輔相成,發達的交通、興旺的人氣、完善的城市配套和服務,成為會展發展的基礎和引力,興盛的會展業能夠提供對外交往功能、貿易促進功能、城市形象宣傳功能、知識傳播功能。
除卻這些國際會展中心城市的共性,巴黎也具有自己的特性。在法國會展業的運營中,政府扮演重要角色,負責投資興建場館,制訂相應法規和經營規則,而后將場館管理以經濟合同方式委托專業公司經營。會展項目的經營則由會展公司負責運營。
這種政府負責投資建館、制訂規范,展館管理公司負責展館運營,會展公司負責會展項目的分工,讓專業人做專業事,“各專其職”從而在各個細分領域做深做細,提供更高質量、更專業的服務。
近年來,隨著展會之間的競爭的日趨激烈,也有不少行業協會將行業展覽會出售給專業的展覽公司,或和專業展覽公司合資組織股份公司,行業協會保留一定股份,將展會的經營全部或部分交給展覽公司去經營。
除了分工的細化和專業化,多年的會展繁榮也催生了巴黎高度成熟的行業配套體系,除主辦企業和場館外,巴黎有許多服務于展覽后勤的展覽服務企業,如展臺設計和搭建、視聽設備供應,電氣安裝,清潔等公司等,形成了一條完備的會展產業鏈。
不斷提升城市繁榮度,強化重大會展會議功能,巴黎的實踐或許能為廣州提供更廣闊的視野和更全面的借鑒。
□專家策?
如何用好會展名片推動城市消費繁榮?
對話中國會展經濟研究會副秘書長姜淮
數據顯示,去年復展后廣州各類場館共舉辦展覽575場,居全國首位,展會舉辦面積居全國第二位。在城市繁榮度上,會展會議、重大賽事等作出重要貢獻。廣州應該如何發揮會展業在消費中的作用,強化城市的繁榮度?南方日報、南方+記者對中國會展經濟研究會副秘書長姜淮進行專訪。
南方日報、南方+:建設國際消費中心城市,廣州如何發揮好會展會議等重大活動作用?
姜淮:廣州要打造產業與消費相互促進、國內國際雙向消費協調發展的特色型國際消費中心城市,可從會展資源深度開發利用、與本地和周邊產業配套辦展、展會向生產消費兩端延伸等方面入手。
要注重對知名展會所帶來的國際國內優質資源的二次開發。品牌知名展覽、會議將帶來優質客商、高端技術、創意產品、新型商業模式,如通過包括會展公共服務數字平臺在內的各種載體加以轉化推廣,將會孵化出新的價值。
借鑒義烏、東莞兩地會展“以貿興展,以展促貿”或“產地辦展,以展興貿”的?“前店后坊”模式,以及海南消博會及上海進博會所配套規劃的全球消費精品中心項目規劃與進博匯項目建設,廣州應該加強展貿聯動,形成展(展覽會)、場(專業市場)、園(產業園區)三級場景架構。
南方日報、南方+:在新發展格局下,如何理解會展價值的消費屬性?
姜淮:隨著首屆消博會于今年5月的成功舉辦,重新定義了會展的價值屬性,由生產性服務業破圈至社會性服務業,涵蓋了生活性服務領域。特別是確立了經濟“雙循環”發展格局,以供給側結構改革為核心,推動經濟高質量發展過程中,“三駕馬車”的動能轉換,凸顯了消費對經濟增長的重要作用。
廣州行業綜合性和專業類展會較多,如美博會、建材展、家具展等,除傳統消費性展會激發的交易外,培育新型消費模式落地,需要在政策設計上加以賦能,比如全屋定制、家裝設計等,鼓勵展會主辦方組織行業頭部企業進入產業生態圈的開發,向行業前端,如設計,材料研發,向終端落地,打造大灣區集采或零售市場。
會展業本質上一手連著生產,一手連著消費。基于此,廣州消費類展會的內涵探討“雙向延伸”的可行性。
消費展不等于面向市民2C的展銷會,現有2C類展會需要提質,而專業類展會也可延伸至消費領域,如海絲博覽會等,在保證展會專業性,面向專業買家服務的同時,向市民開放,讓市民不出國門享受國際品質。進博會從首屆開始,已做了有益嘗試,社會效果顯著。
南方日報記者 吳雨倫 鄭慧梓
策劃統籌:朱偉良 黃舒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