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由茂名市人民醫院自主研發的廣東省地級市醫院首例“智控創面治療倉設備”專利成果成功實現轉化,獲得首筆科技成果轉化資金34.23萬元。該項目研發一種創面輔助治療倉,其設備可廣泛應用于燒傷、骨外、普外等創傷性康復治療科室,實現將圖像模式識別與輔助治療全過程緊密銜接,深度特征提取網絡識別模型技術應用處于國內先進水平。
該項目研發團隊由茂名市人民醫院醫學科創孵化平臺黃金波、燒傷科醫生吳小李、科研中心副主任黃文東和計算機領域專家吳憲君組成。他們在燒傷醫學、計算機、電機控制等多方面具有專業的研究知識,擁有較豐富的燒傷創面診療經驗、醫療設備臨床試驗經驗、社會實踐經驗和團隊運營經驗。
5年來,該研發團隊反復進行臨床實地調研、市場調研、對15家醫院50多個科室進行問卷調查……在創面治療領域做了深入研究。經過多番攻堅克難,他們研發的設備成功解決市面現有產品操作繁瑣、自動化程度低、安全性能低等一系列問題,且降低耗材更換成本和設備使用成本,實現圖像模式識別與輔助治療全過程緊密銜接。
目前,茂名市人民醫院“智控創面治療倉設備”已申請國家發明專利兩項,獲國家實用新型專利一項,外觀設計專利一件,軟件著作登記2項,發表SCI論文2篇,完成樣機調試及圖片庫3千多張標注。
近日,“智控創面治療倉設備”專利成果成功實現轉化,獲得首筆科技成果轉化資金34.23萬元。轉化項目落地茂名國家高新技術產業開發區,由茂名市行來生物科技有限公司承接轉化。該公司計劃提供500萬經費進行設備的后續研發、投產與市場化運營,讓設備規模化推廣。
值得一提的是,茂名市人民醫院“智控創面治療倉設備”研發團隊研發工作并未就此停步。團隊已與哈爾濱工業大學、廣東省石油化工學院達成產學研合作,繼續為“智控創面治療倉設備”進行升級改造。他們希望新一代的設備,能打造出醫學治療標準化指標體系與創面輔助治療模型,實現“創面識別、模型匹配、系統驅動”,從“智能化”邁向“個性化精準醫療”,滿足臨床醫療的各項需要,用先進的中國創新技術與產品造福廣大患者。(陳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