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新網廣東新聞12月28日電(記者 鄭小紅)“第十三屆深圳學術年會暨新時代城市生命體理論與實踐論壇”,27日在哈工大(深圳)舉辦,專家、學者從不同維度詮釋了城市硬實力與軟實力的關系,為深圳建設成為競爭力、創新力、影響力卓越的全球標桿城市貢獻智慧。

發揮智庫作用,為城市發展“把脈”
深圳學術年會是國內較早以城市命名的學術年會之一,以倡導創新精神、加強學術交流、培育深圳學派,展示最新科學成果為宗旨,已成為深圳重要的學術交流平臺之間。
本次活動由中共深圳市委宣傳部、深圳市社會科學聯合會、深圳報業集團主辦,哈爾濱工業大學(深圳)承辦。
哈工大(深圳)校長助理魏軍教授在致辭中表示,硬實力訴說深圳奇跡,軟實力源于深圳精神。城市軟實力看似無形,卻客觀存在于城市文明、城市治理、城市功能等各個方面。而深圳精神則是深圳軟實力的內核所在,敢闖敢試、開放包容、務實尚法、追求卓越的新時代深圳精神,凝聚著這座城市千千萬萬人的共同品格,描繪著這座城市的整體形象。這不僅是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的深圳表達,更是深圳軟實力的深圳話語。
弘揚科學家精神,為城市發展助力
論壇上,中國科學院院士、發展中國家科學院院士孫昌璞做了題為《科技之光——城市文明現代化建設的引擎》的報告。孫昌璞特別提到,國家提出弘揚“科學家精神”后,他和多位科學家一起發起了《弘揚科學家精神,樹立良好作風和學風的倡議》,得到了學界的熱烈響應。在他看來,科學家精神就是科學精神和愛國主義的結合,他強調,越是跨越式快速發展的階段,越是要弘揚誠信的科學精神,要警惕明星式人物與“爆發出來”的成果?!艾F在深圳市要用科技創新引導新一輪產業的升級,這個時候大家更應該注意這個問題?!?/p>大會現場哈工大(深圳) 供圖
多角度碰撞智慧,為城市發展獻計
城市研究是一門復雜的交叉學科,哈工大(深圳)發揮百年工科強校的優勢,為人文社科和自然科學提供有力支撐。
哈工大(深圳)經濟管理學院教授王東表示,軟實力的提升是深圳高質量發展的必由之路,“綠色、低碳、可持續,這些發展理念是沒有國界的。今后,深圳應該把好的項目在深圳落地、應用、產業化,推廣到粵港澳大灣區和國內其他地方,甚至“一帶一路”沿線回家,提升城市的綠色競爭力。”
人文與社會科學學院教授、院長孫濤基于自己的研究,提出了“物業城市”有望成為深圳街區治理“藍本”。他表示,只有公共服務做得好,才能實現城市的“四生一體”--綠色生產、低碳生活、生態文明、生命健康。他希望深圳最終建成集健康城市、學習城市、創新城市、永續城市為一體的“樂智城市”,最根本目的是讓居民安居樂業,且可持續、有保障。
馬克思主義學院助理教授李想,分別從城市軟實力、城市治理、法治建設、“三達”城市的打造等方面進行了分享,總結了深圳的經驗,也為未來的城市發展規劃了道路。
經濟管理學院副教授蔣晶晶則在論壇上提出了“三達”城市的概念,即主要包括碳排放達峰、空氣質量達標、高質量發展。經過科學的推論,她和團隊認為深圳基本上可以在“十四五”期間實現碳排放達峰,到2030年,可以實現更大程度的減排效果,同時也會產生顯著的減排效應。
此后,華潤怡寶飲料(中國)有限公司高級公共關系經理阮良、深圳市社會科學院副院長范偉軍、深圳特區報編委米鵬民以及哈工大(深圳)的師生,都圍繞論壇主題交流了思想。哈工大(深圳)馬克思主義學院院長楊志教授主持會議。(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