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按照公開說法,ETC(電子不停車收費系統)收費方式不僅能提速,還能降費。但不少司機的感受卻與此相反,近期網上出現多個“ETC槽點”:通行費用偏高,收費不透明,而且繳費通知“馬后炮”;設備“卡殼”,導致擁堵;服務管理工作滯后,在個別站點甚至出現“強制辦卡”的情況。
“ETC應不應該做個‘CT’?”今天(1月12日)上午,廣東省政協十二屆三次會議正式開幕。記者走訪多個駐地發現,ETC成為委員們熱議的話題。
收費如何更精準透明?
“前幾天,我經過ETC通道時發現,顯示屏上竟然顯示了兩個價格!”省政協委員、廣東省科學院廣東省測試分析研究所副所長張中強向記者分享了一段經歷。他建議,盡快完善ETC要抓緊完善ETC后端收費模型的搭建,提升收費算法的精準性,避免收費出錯情況的發生。要完善退費機制,增加退費的渠道與便利性,避免市民被誤收費之后耗費過多的時間成本與精力成本,讓市民擁有更好的使用體驗。
在最新上線的移動政務服務平臺“粵政協”上,ETC成為一大熱議話題。網友“南有嘉楠”留言:“推廣ETC是好事,但不宜操之過急?!?/p>
“ETC在香港已經用了好多年,是一個很好的收費解決方案,相信以后在內地也將廣受歡迎?!笔≌f委員、香港廣州社團總會常務副主席張廣軍表示,由于個別地方ETC服務管理工作滯后、卡機故障率較高、收費顯示不準確或不清晰,致使公眾對ETC收費的信任度有待進一步提升。因此,要更加重視發揮媒體作用,消除有些人對ETC的不了解。
“內地高速出入口的匝道一般較窄,而人工收費效率又較低,當大量未安裝ETC的車輛集聚在出入口排隊繳費時,就會造成匝道的嚴重擁堵。這時,安裝ETC的車輛就會被排隊繳費的車輛擋在匝道中動彈不得,縱使ETC通道數量增多,通勤效率還是不高?!睆垙V軍建議,在距離收費站較遠距離的地方,設置分流車道,提前把已安裝和未安裝ETC的車輛區分開來。
將分三個時間節點優化調試
截至日前,廣東取消省界收費站基礎設施建設全面完成,已建成投入使用的高速公路ETC門架1998套,新建改造ETC車道6272條。廣東ETC發行量超過1900萬套,居全國首位。
談及近期引發諸多討論的ETC收費問題,省政協委員、省交通運輸廳港航管理局港口處副處長陳惠珍介紹,從今年起全國推行取消省界收費站,并且大力推廣ETC車道,相當于把所有省份融入到一個統一的新系統中。原本廣東以省為單位,實行獨立的封閉收費系統,現在要全面放開,涉及的技術問題較為復雜。
她指出,我國高速公路總里程超過14萬公里,廣東占據了9000多公里,而且我省人口基數龐大,ETC系統聯網需要更加充足的調試時間。
省政協委員、香港廣州社團總會常務副主席張廣軍
“春運來臨,我們已經投入了大量人力去解決出現的問題,包括技術人員、相關的業主公司、高速公路的管理人員等。”陳惠珍指出,目前交通運輸部已經組建了專業技術保障力量,對于媒體報道或者公眾投訴的ETC問題,將分春運前、春節后和3月底前三個時間節點,進行優化調試。
陳惠珍希望,公眾以更加冷靜從容的心態,應對推廣ETC出現的階段性問題,并給予相關部門一定寬容和時間?!拔覀冇行判挠心芰θ娼鉀Q當前遇到的問題,相信ETC未來會發揮更好的作用”。她說。
【叮咚快評】
對ETC,應該有信心
毫無意外,ETC成為今年省兩會的一個熱點。不少政協委員同時關注到這一問題,并且提出了一些對策建議。
首先必須承認推廣ETC是好事情,不停車快捷收費,政策初衷顯然是為了減少擁堵、便利群眾。這也是許多車主選擇安裝ETC的原因所在。
然而,ETC在推廣和使用過程中也暴露出不少問題,除了此前被批評的強制安裝問題,在使用中也出現了金額顯示異常、通行費不降反升、收費系統不穩定等現象,讓不少車主堵路又堵心。在宣傳推廣時,把車主胃口吊得很高,實際運作起來卻打了折扣,難免招致一些車主不滿。
關注民生的政協委員帶著這個議題參會,把車主的訴求傳達出去,對推動問題解決具有重要促進作用。幾位政協委員不約而同提到了技術問題,道出了當前ETC的癥結所在。對于大多數車主來說,也不是不認同ETC,他們質疑的也主要是ETC技術準備不足導致的各種“誤傷”結果。
新技術的應用難免會出現始料未及的bug,新規則的調整也難免會出現一些計費偏差, ETC也是如此。對此,需要保持一顆平常心,只要方向是對的,就要積極對待,包括容忍它的一些不足,給它一個修正錯誤、不斷完善的時間。
不過,人們的耐心總是有限的。交通管理部門也需要盡快把車主反映的問題解決好,讓廣大車主切實感受到裝了ETC后,確實提了速、降了費、惠了民。否則,質疑和不滿只會越積越多,人們甚至還會懷念人工收費的“美好”。
好事情一定要辦得好,才能得到人們的支持。好在交通管理部門已經認識到問題并正積極解決,而我們的政協委員也在極力推動問題解決。
【給用戶的話】
廣東正式進入兩會時間!會內,代表委員熱議什么?會外,市民又有什么心聲?今天起南方+客戶端開設“名記探會”欄目,南方名記者在兩會現場,聚焦民情民意,關注代表委員“好聲音”。
統籌:吳少敏 胡良光 辛均慶 曹斯
記者:龔春輝 黃堃媛 馬立敏 王彪 李細華 董天健 胡良光
視頻剪輯:莫麗婷 王俊濤
評論:丁建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