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方網訊 春節前夕,當記者走進珠海斗門困難戶何玉間的新家時,她正興高采烈地擺弄年貨,“今年,可以和婆婆、兒子一起過個歡樂年”。
患有精神智力殘疾的單親母親何玉間和婆婆、兒子一直住在一間建于上世紀70年代的老屋中,屋子十分破舊,四壁漏水,墻皮一刮就掉。本想等丈夫賺足了錢,再拆除新建,但丈夫的突然離世,幾乎拖垮了這個農村家庭,修繕老屋的計劃不得不擱淺。
何玉間沒有放棄。在珠海市農村低收入群體住房改造政策和斗門區精準扶貧工作的助力下,她拿到了5萬元的住房改造資金。不久前,她們住進了寬敞明亮的新房子,圓了安居夢的同時,也對生活有了新期待。
5萬元補助幫扶改造住房
盡管已過去近4年,何玉間仍對那個悶熱的雨季歷歷在目。2016年夏天的一個夜晚,一向健壯的丈夫突然頭暈倒地,何玉間和當時年僅9歲的兒子扶著他到臥室躺下,幾個小時后都未見好轉。
何玉間所在的珠海市斗門區蓮洲鎮粉洲村是典型的沙田水鄉,河道縱橫、水產豐富,他的丈夫以收魚蝦為生,靠體力吃飯。
起初,她以為丈夫的暈倒,可能是夏天暴曬勞累過度所致,休息一晚就會好起來。然而第二天清晨,丈夫的狀況更加嚴重。家人趕緊把他送往醫院,最終被診斷為腦部腫瘤,一個月后撒手人寰。
丈夫的突然離世,讓何玉間“走進了黑夜,不知道還能依靠誰”。
消息很快在村中傳開,聞訊的粉洲村黨支部書記梁銳慶第一時間趕到她丈夫生前所在的魚塘,在塘邊號召養殖戶捐款捐物。梁銳慶說:“大家都非常積極,有的人當場掏出身上所有現金,有的立刻趕回家里取錢?!?/p>
“在慌亂之中,拿到這筆沉甸甸的10萬元,我們的心才稍稍安定下來?!焙斡耖g說。不過,還完丈夫治病的欠款,積蓄與捐款也所剩無幾,母子倆和七旬的家婆只好繼續擠在殘破的老屋里。
丈夫去世一年后,2017年8月強臺風“天鴿”呼嘯而來,粉洲村黨支部在臺風登陸前夜將她們轉移到安全地帶。
“每逢刮風下雨,最揪心的就是她們母子。”梁銳慶說,“天鴿”肆虐后,何玉間一家所住的老屋更加不堪一擊。
就在這時,梁銳慶從斗門區扶貧辦得知了一個消息。了解過后,他趕緊拿著剛剛印發的《斗門區低收入群體精準幫扶實施方案》文件跑到何玉間家中,告訴她有望拿到5萬元的住房改造資金補助。
3年逾7000人實現脫貧
何玉間老屋的危房改造牽動著粉洲村兩委的心。很快,珠海市斗門區扶貧辦開始對全區低收入群體的危房改造計劃進行了落戶摸底、重點篩查和仔細核實。
2018年初,何玉間拿到了5萬元的改造資金補助,再加上娘家人的幫助,她終于圓了丈夫生前的“新房夢”。
“基本上每個鎮都有這樣的家庭需要進行危房改造?!敝楹J卸烽T區扶貧辦副主任容燕宇說:“她們有的喪偶,有的因病纏身失去了勞動能力,有的收入微薄……通過加大對單親困難母親這個特殊群體的住房改造,能在一定程度上緩解單親家庭的生活困難?!?/p>
距離粉洲村3公里的東安村,單親困難母親馮群英也剛剛和兒女搬進新家。幾年前,她的丈夫因為肝硬化病逝,她便在村莊附近打零工,在還完病債后,“靠著每月一千多元的收入,在老破的土磚房里把兒女拉扯長大?!?/p>
“拿到5萬元的補助資金后,我們向親戚東湊西湊,拆了老屋建起新房,讀大學的女兒終于有了屬于自己的房間,我心頭的一塊石頭也落地了?!瘪T群英說,正在上高一的兒子因此得到了激勵,成績也逐漸好起來。
在斗門,越來越多的困難家庭得到幫助,開始新的生活。
容燕宇告訴記者,2016年底,珠海市斗門區以家庭年人均可支配收入低于1.1萬元為界定標準,確定全區精準幫扶工作對象7032人,開展了住房改造、社會保障、低收入單親母親家庭等八大幫扶措施,其中實施住房改善幫扶達652戶次,截至2019年末,全區低收入群體均符合退出條件。
南方日報記者 林郁鴻 陳捷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