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健偉。受訪者供圖
世界衛生組織發布的數據顯示,截至10月27日,全球已有116萬人死于新冠疫情,累計有近4380萬人確診,多個國家和地區疫情繼續反彈。在此背景下,世界銀行下調多國經濟增速預期,全球貨幣政策量化寬松仍在延續。
面對疫情沖擊和“大水漫灌”的貨幣環境,企業(尤其是外貿企業)應如何調整策略、抵御風險?加拿大蒙特利爾銀行成立于1817年,是加拿大歷史最為悠久的銀行之一,廣州分行自1995年服務中國華南地區。南方日報專訪蒙特利爾銀行廣州分行行長王健偉,他表示對中國經濟前景感到樂觀,中國“內循環”為經濟帶來良好支撐,銀行可幫助企業對沖外部市場波動風險。
談疫情??全球經濟承壓中國脫穎而出
南方日報:今年以來,新冠肺炎疫情在全球蔓延對全球經濟帶來沖擊。您如何看待中國經濟的前景?
王健偉:新冠肺炎疫情歷史罕見,對全球經濟有一定的沖擊。5 月,歐洲央行(ECB)指出疫情給歐洲帶來二戰至今最嚴峻的挑戰,全球近2億人將面臨失業。世界貿易組織預測,受疫情影響,今年全球貿易將萎縮32%。6月,世行預計今年全球經濟萎縮5.2%,約1億人口會陷入極度貧窮的困境。亞洲發展銀行分析認為,以出口、旅游服務業為主,科技、醫療較弱的經濟體受疫情的沖擊較大。
我們看到,在全球經濟承壓之下,中國的經濟表現脫穎而出,業界對中國經濟仍持保守樂觀態度。這主要有幾個因素:首先整體上,中國已把國內疫情傳播的風險控制下來,現世衛組織(WHO)標準項下進入第三期的5款新冠疫苗中有3款是中國制造。其次,中國穩定的貨幣政策正緩解全球供應鏈的壓力,國內需求啟動經濟內循環,為經濟帶來良好支撐。
當然,我們現在疫中還是疫末是未知數,風險猶在,大家還須保持警惕,一同抗疫。
南方日報:如您的分析,今年以來,全球海外市場風險事件連連,貿易企業應該如何應對這些風險?
王健偉:海外市場的波動對國內企業有著很大的影響。
先談利率、股票風險。貿易企業須留意海外的投資、融資渠道,以及海外對手方的資金流動性和負債能力。目前,美國、歐洲、日本的利率在接近零至負值的范疇。長期超低利率暗示經濟不振,也敲響了金融市場與實體經濟脫鉤的警號,需謹慎提防金融泡沫。
對貿易企業來說,還存在貨幣風險和區域風險。我們有客戶在北美、東南亞等地投資,通過合理配置外匯,分散貨幣匯率波動帶來的風險。長期以來,我們看好中國與北美、歐洲、東盟等地區間的貿易往來,建議可以繼續投資這些市場。
南方日報:全球貨幣寬松對金融、銀行業有怎樣的影響?
王健偉:這問題非常關鍵。貨幣寬松指央行大肆購買債券、國債,降低利率水平,旨在刺激,復蘇經濟。一般來說,企業、個人都應在經濟不振時存錢還債。貨幣寬松之下的持續低迷的利率卻反過來會鼓動大家舉債、投資,甚至投機。
這對金融、銀行業的主要影響表現為銀行利差收入降低、分紅減少等。貨幣寬松被視為非常手段,僅用于非常時期。如貨幣寬松實施過久,對經濟會產生負面影響,如股市泡沫、杠桿過高、貨幣貶值等。
如今,實施貨幣寬松最大經濟體為美國。美聯儲預測未來三年美國利率接近零,目前美聯儲資產負債表總額大約70萬億美元,接近其經濟總額的三分之一。但同時,美國社會存款偏低、失業率偏高等問題仍未解決,美股市場出現泡沫,企業表現也出現高度分化。
相比而言,中國政府以保就業、保民生、保市場主體為前提,大力度減稅降費。央行穩定的貨幣政策對國內經濟的幫助在于穩定金融市場,減杠桿,不是大量購買債券,也沒形成股市泡沫。
談企業??引導出口型企業分散外匯風險
南方日報:能否為我們介紹中國與加拿大的貿易歷史及現狀?哪些行業貿易往來最為密切?
王健偉:加拿大與中國的貿易往來可追溯至40多年前。長期以來,食品、能源、制造業等都是加拿大給中國的主要出產。根據加拿大央行前副行長Lawrence Schembri計算,自上世紀60年代以來,直至2009—2010年,中國占加拿大出口總額的百分之三,可以上升的空間非常大。我們堅信,中加雙方是彼此需要、互補互成的經濟體。
南方日報:疫情是否對蒙特利爾銀行在華業務帶來影響?業務布局上是否進行了調整?
王健偉:疫情對企業發展固然有不小的影響,從客戶到企業國內戰略調整,以及應對海外的銀行業務需求,銀行都必須作出相應調整,我行也不例外。
盡管我們面臨重重挑戰,但也有潛在機會。我看好中國經濟在未來30年的前景。正如之前所提,國內利率還沒降至零點,還存在利差空間,貨幣政策相當穩定,固定資產投資、零售業務有所反彈、升溫,政府也大力推動粵港澳大灣區的發展。銀行只要把握客戶需求,跟緊國家政策,在風險可控、穩步經營的前提下,一定會持續發展,發揮其支撐實體經濟發展的重要中介作用。
南方日報:今年以來,貴行為了幫助中國企業復工復產、外貿企業抵御外部風險,在產品、服務方面有怎樣的創新和調整?
王健偉:我們自2月3日就復工了。疫情期間,對外貿企業來說,規避風險最重要。所有的銀行,尤其是外資銀行,都必須結合國內海外的戰略,發揮自身的獨特優勢,為客戶定制適合其業務的融資、避險方案。
舉個例子,有一家佛山的制造企業長期出口美國、加拿大、東南亞等市場,今年受到疫情影響,1—5月沒有訂單。5月底開始接到訂單,當時美元價格偏高,企業擔心美元繼續上漲而采取了大量購匯,沒想到后續幾個月美元持續走弱,匯率的價差對企業盈利帶來很大影響。這個事告訴我們,疫情期間海外市場波動加大,銀行更要著重引導出口型企業客戶分散購匯,降低外匯風險。
談大灣區??期待未來形成更多科研創新中心
南方日報:您如何看待粵港澳大灣區市場前景?是否有相應的發展規劃?
王健偉:粵港澳大灣區規劃帶來了巨大的發展契機。首先,粵港澳大灣區有最重要的決勝條件——人才。大灣區內的銀行、金融業高管人才濟濟,熟悉國內外市場融資、投資、咨詢業務的行業人才,資產管理水平得到全球認可。
其次,粵港澳大灣區擁有巨大的市場和區位優勢,廣東省是國內經濟第一大省,又處于沿海地區,優勢在于促進海事貿易、科技交流、金融匯通等。
我們期待,未來粵港澳大灣區可以形成更多科技研究與創新中心,在生命科學、食品研究、高端智能制造等領域持續發力。同時,提升高校教學水平,建設世界級一流高校,為大灣區可持續發展奠定基礎。蒙特利爾銀行廣州分行將會繼續把握粵港澳大灣區個人、企業的金融服務需求,提升金融服務實體經濟、尤其是跨境金融服務的能力,與粵港澳大灣區實現共同發展。
南方日報記者 唐子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