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河南焦作一名教師在網上發布視頻,質疑學校高級職稱評選公平性:一共6個指標,她的綜合素質評分排第2名,加上民主投票后意外落選,而評分第16名的教師經投票成功晉級。“學校領導告訴我,落選是因為我人際關系不好,群眾不投票”。當地教育局回應稱已開展調查。
調查情況還沒公布,人們已經開始指責評選不合理——說落選是因為“人際關系”不好,確實容易給人以評職稱要靠不正當手段“拉關系”的聯想。但是,應不應該設置投票環節、投票環節有沒有舞弊、投票結果應占多大權重,是三件事?;\統說一句“不合理”,對解決可能存在的問題沒什么實質幫助。
2019年,人社部發布《職稱評審管理暫行規定》,明確“職稱評審是按照評審標準和程序,對專業技術人才品德、能力、業績的評議和認定”“職稱評審堅持德才兼備、以德為先的原則”??梢?,品德是職稱評審中重要參考因素。然而個人品德無法像教齡、教學業績一樣量化,借助民主投票來衡量,未嘗不是可行辦法。
值得調查的是投票過程。舉報視頻提到,投票過程不公開,公示程序也不規范。這一質疑很有必要。當場投票、唱票,按照相關規定進行公示,是在程序上保證民主投票真正代表“民意”。證實了沒有暗箱操作,接下來才要討論人際關系。
人際關系本不是貶義詞,卻具有復雜性,正直誠實能夠贏得他人認可,溜須拍馬也有可能博上位。很多網友表示,反感在各種評比中搞人際關系,更厭惡搞得好人際關系的人,其實針對的是刻意逢迎、投人情票等不正當行為。但如果一概而論,認為所有人都無法客觀評價他人的能力、業績、品行,投票全看“關系”,未免過于悲觀。
因此,還應當查清楚,投票結果在此次評選中所占比重,并在此基礎上論證,如果要采取投票方式,那么讓投票結果在總成績中占比多少更加合理。既讓投票發揮出民主評議的作用,又能最大限度避免人情票、關系票帶來的負面影響。另外,計票中是否存在個別人“1票頂N票”的情況,也需要有所回應。
教師認為職稱評選結果不合理,尋找合理途徑進行追問,積極維權的態度當然值得肯定,也有利于糾正可能存在的不正風氣。但圍觀者在調查結果出來之前,僅憑一句“落選是因為人際關系不好”就給事件定性,也許并不合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