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期,白云團區委聯合龍歸街在南村積極打造廣州市首個區級團史教育陣地——云青學舍(暫定名),建設成為白云區青年身邊的“紅色加油站”,讓廣大青年在這里接受團史教育,汲取紅色養分,成為合格的社會主義事業建設者和接班人。據悉,云青學舍一期計劃在五四青年節前開館,二三期也在相繼推進中。云青學舍的選址也大有來頭,其所處的南村,是解放戰爭時期禺北地區第一個新民主主義團支部——南村團支部的誕生地。

據了解,云青學舍將打造為愛國主義教育基地和“四史”教育基地,分為三期推進建設。其中一期的云青學舍主體已經落成,完成了館內展陳和互動區建設,開展有紅色郵局,還原了不少當地解放戰爭時期的團史內容,并計劃在五四青年節前開館。二期計劃對云青學舍門前的榕樹下廣場進行提升改造,形成云青學舍室內室外聯合體,開設“五老”榕樹下講習所、榕樹下直播、集裝箱紅色書吧、榕樹下紅色拍照打卡點、榕樹下成人禮等系列特色內容。此外,三期計劃活化利用附近的蟠龍書院、攀龍里等老書院、舊居舊址,串聯成片,打造“青馬”書院和青年紅色素質拓展基地等,形成南村特色旅游路線。
云青學舍的選址也大有來頭,這里所處的南村,是解放戰爭時期禺北地區第一個新民主主義團支部——南村團支部的誕生地。廣州是近代民主革命的策源地,也是共青團的重要發祥地之一。1947年2月,司徒彤、周一民等一批愛國青年來到禺北仁風鄉南村攀龍里,任教于當地新開辦的一所學校,在教師身份掩護下開展革命工作,在青年學生中傳播革命思想,為日后組建團支部打下基礎。1942年2月,南村團支部成立,支部書記由司徒彤兼任,迎來周杜南等一批當地愛國青年,成為第一批團員。不久后,第二批團員也宣誓入團。團員們積極開展宣傳斗爭,深入發動農民、婦女等群眾參加革命,秘密搜集、傳遞情報,并捐錢捐物、上山參與游擊戰爭,為日后如雨后春筍般涌現的團支部起到示范作用,推動了團組織在廣州地區的發展壯大,為迎接廣州解放打下了堅實的基礎。
白云團區委有關負責人表示,目前,廣州市開展團史教育的公共空間有“團一大”紀念廣場、紀念碑、東園門樓舊址和廣州團校等,但白云區有關團史教育的陣地還沒有。為此,白云團區委聯合龍歸街在南村這一有著特殊紅色基金的地方打造團史教育陣地,深入挖掘其解放戰爭時期的歷史事跡,旨在讓其成為白云區青年身邊的“紅色加油站”,讓廣大青年在這里接受團史教育,汲取紅色養分,成為合格的社會主義事業建設者和接班人。(全碧芳 團區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