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月林芝,細雨綿蒙。尼洋河上,一場水域救援演練正在進行。
快艇飛速劃過水面,身著橘紅色救援服的林芝森林消防支隊隊員放開繩索,迅即將“落水者”拉起。而后,隊員們模擬“翻船自救”,三名落水消防員攀著船沿成功跳上船只,動作麻利迅速。
每年6到9月為林芝汛期。林芝市森林消防支隊作訓科助理員浦同猛說,這個期間里,隊里每周都會組織1到2次救援演練,“確保在關鍵時刻,保障人民群眾的安全?!?/p>
水域救援演練 南方+ 陳伊純 拍攝
地處青藏高原的西藏,是“三江”之源和我國最大的原始林區之一,亦是國家重要的生態安全屏障。位于雅魯藏布江中下游的林芝,域內江河奔騰,森林面積占西藏全區的80%。
除了防汛抗洪,守護森林安全,亦是西藏消防員們的另一重要職責。
在山林里“負重前行”
在浦同猛的印象里,在西藏從事消防員6年來,最危險的一次救援曾讓自己“命懸一線”過。
彼時,山火襲來。因土木層松動,山林里石頭滾落,差點砸中正在滅火的浦同猛?!斑€好我反應迅速,及時躲到一棵樹后面,避開了石頭。”
敏捷的反應能力,是高原地區消防員們日常訓練的重要科目之一。他們也時常模擬山火來臨時的“緊急避險”場景。浦同猛直言,“首先要確保自身安全,才能更好地守護整片山林?!?/p>
水域救援訓練場 南方+ 陳伊純 拍攝
作為森林消防員,常年要在平均海拔4500米以上的區域奔波忙碌。因復雜的地質結構和特殊氣候條件,這里也容易發生山體滑坡、泥石流等自然災害。對于這群“生態安全守護者”來說,要克服高山缺氧,也要應對懸崖峭壁、滾石倒木等危險艱難環境。這也意味著,要有絕佳的體能和綜合素質。
入林訓練,便是他們每周的必備項目。背上十公斤重的水泵,加上油桶、管帶等,在山上“負重前行”至少10公里?!皶r間的話,大概是1到2個小時。”浦同猛說。
嚴苛的日常訓練、訓法戰法的不斷創新,練就了這支技能出眾的救援尖兵。
成立至今,西藏森林消防總隊已成功撲救森林火災197起,參與林政執勤3700余次、搶險救災104次。三江源頭,珠峰腳下,藏北高原,藏東林海,廣大官兵風雨兼程,在保護生態、維護穩定的路上,留下了堅實的足印。
守護生態安全,緊急時刻要“救”,更重要的則是“防”。
防火科普活動 南方+ 陳伊純 拍攝
據浦同猛介紹,隊里常態化開展防火執勤、林下可燃物清理、灑水作業等活動,也會面向群眾舉行生動的防火小知識宣講、現場演練等。
在林芝米林縣南伊溝景區里,記者看到一抹橘紅色的身影在景區門口不斷“流動”。巡邏的同時,消防員也給游客派發防火小冊子,呼吁大家一同保護森林。
“來林芝的游客很多,之前就發生過因為游客亂丟煙頭導致的火災。比如在318國道自駕的時候,隨手把煙頭丟到路旁的枯枝落葉里,就燃起來了?!逼滞驼f,“所以我們也經常開展路上的巡查,及時給游客宣講,防患于未然。”
信息化設備助力救援
林芝巴宜區森林消防中隊野外滅火綜合演練訓練場里,烈火熊熊。一個水泵小組迅速出擊,另外兩個小組旁側合圍,多點噴射下,明火逐漸熄滅。
滅火演練 南方+ 陳伊純 拍攝
“這采取的就是一點突破、兩組合圍的戰術。”浦同猛表示,近些年來,救援設備的更新、救火戰術的升級,助力消防員們進行更高效的救援,作戰技能也不斷提升。
水泵是森林滅火的“利器”。浦同猛展示起消防隊里最新的水泵設備,機身不大,但“動力”十足,“能量”極高。
林芝市森林消防支隊作訓科助理員浦同猛介紹最新的水泵設備 南方+ 陳伊純 拍攝
“這是我們去年最新換的設備,重量輕,體積小,更容易背上山。跟以前的舊設備相比,它雖然小,但動力更足,能帶動8根管帶出水?!彼e了一個例子,300距離外的大火,以前他們要背三臺笨重水泵才能撲滅,現在背兩臺小型水泵即可?!扒星袑崒崪p負了,也提高了滅火效率?!?/p>
林芝巴宜區森林消防中隊野外滅火綜合演練訓練場里,消防員們進行滅火演練 南方+ 陳伊純 拍攝
訓練場上,西藏森林消防總隊衛星通信車駐停旁側,它承擔著火場“綜合指揮部”的作用。六驅的性能配備,讓通信車可以隨時開進山區。車廂里,大屏幕上直接連線林芝森林消防支隊、西藏森林消防總隊等各地的指揮中心,可以隨時進行火情信息溝通。
“指揮中心24小時有人值班,只要消防車呼叫,他們就能即時響應。”西藏森林消防總隊信息通信處負責人陳浩說,“車上還配備了天通衛星集群終端,一臺設備能連接20臺對講機,解決了上山后消防員失聯的問題?!?/p>
立足森林草原滅火、地震地質災害救援、抗洪搶險三大任務,當前,西藏森林消防總隊補齊短板弱項,提升打贏能力,持續配發應急救援新特裝備,不斷通暢信息獲取、應急指揮、協同配合能力,傾力守護著“世界屋脊”生態安全。
【記者】陳伊純 發自西藏林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