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2月3日,深圳市坪山區垃圾分類“一周年再出發”主題宣傳活動在坪山中心廣場舉行,盤點《深圳市生活垃圾分類管理條例》施行以來的工作亮點,總結推動垃圾分類工作落地的“坪山經驗”,表彰表現突出的個人和單位,部署下階段重點工作,開啟垃圾分類工作新征程。活動由深圳廣電集團知名主持人、深圳市生活垃圾分類推廣大使馮紹勁、《路路通》名主播邢書悅共同主持。壹深圳平臺、“第一現場”視頻號、“深圳粵TV”公眾號全程直播。

在活動現場,一個快閃視頻曬出了坪山這一年來的成績單:生活垃圾分類回收的處置量實現了“三增一減”,可回收物日均分類回收量增長43.74%,有害垃圾日均分類回收量增長19.31%,廚余垃圾日均分類回收量增長113.84%,焚燒其他垃圾的日均處置量下降6.75%。今年上半年,坪山區生活垃圾回收利用率為46.8%,生活垃圾回收利用率較去年9月《條例》實施之初提高了8.5%,初步實現垃圾分類工作階段性目標。
黨建引領聚力量 垃圾分類黨員先行
“我們社區現在人氣最旺的地方,不是在廣場舞陣地,而是在社區垃圾分類點。”榮獲“百分百書記”稱號的坑梓社區書記李可輝,現場分享經驗。他的做法是,以黨建引領形成“1+1+1+N”的垃圾分類網格化、精細化管理機制,社區組建垃圾分類工作隊伍,定點定人、定崗定責,實現社區網格全覆蓋,推動垃圾分類管理。又帶隊實施“敲門行動”,上門宣傳垃圾分類知識與政策,“敲開門、見到人、講到位”,讓社區居民掌握分類知識的同時,還營造濃厚的垃圾分類氛圍。
在2021年度全市垃圾分類百分百行動“百分書記”評審活動中,坪山區的坑梓社區、田心社區、坪環社區、湯坑社區入選“百優社區”, 坑梓社區書記李可輝當選“百分書記”。目前23個社區書記作為黨建引領垃圾分類工作“第一責任人”,常態化深入一線行走檢查、代崗督導,還帶頭擔任“微課堂”講師,每周至少開展1場培訓。
散播蒲公英“種子” 垃圾分類飛進千家萬戶
“我隨身攜帶出門五寶——環保碗、環???、環保杯、環保手帕、環保袋,踐行垃圾減量、垃圾分類,從生活小細節開始”,深圳市垃圾分類大使、坪山區教科院副院長鐘煥斌,在微電影里分享了自己垃圾分類的小妙招。作為坪山區蒲公英義工隊隊長、蒲公英志愿講師的他,不但以身作則、身體力行,還深入社區傳播垃圾分類理念,擔當垃圾分類領路人,又創造性地組建深圳市首個學生蒲公英志愿小講師培訓班,通過“小手牽大手”讓垃圾分類理念傳播得更快更廣。
在今天的活動現場,鐘煥斌和蒲公英志愿講師們還帶來了深圳首支推廣“蒲公英計劃”的坪山原創歌曲《飛吧,蒲公英》?,F場一起演唱的,還有袁上游、譚喜梅一家四口,他們一家有三個人都加入了蒲公英志愿講師隊伍,為坪山區的垃圾分類默默奉獻著自己的力量。目前,坪山區有81名“蒲公英”大小志愿講師、108名“光盤行動”環保義工以及375名垃圾分類“巾幗”志愿者。

深圳首支垃圾分類原創山歌 弘揚榜樣力量
“清新空氣迎面吹,客家山歌唱起來;坪山垃圾分類好,山歌贊頌打啊嗨……”坪山的阿哥李偉華、阿妹林珈羽,現場唱響全市首支垃圾分類主題的客家山歌《坪山文明四季春》,旋律悠揚動聽、歌詞朗朗上口,韻味悠長,贏得陣陣掌聲。這是坪山居民的分類之歌,填詞人張伙生說,坪山區是客家人聚居地,因地制宜創作客家山歌,更能把垃圾分類理念傳遍大街小巷、傳進千家萬戶。該歌曲還將制作成MV,廣泛宣傳垃圾分類理念。
制作形式多樣、內容豐富的影視作品進行多渠道宣傳,是坪山區推進垃圾分類工作的重要抓手。坪山區結合垃圾分類百分百活動,開展社區書記行走、黨員志愿督導一對一精準宣傳,聯合深圳廣電集團制作社區書記代崗視頻節目,在主流媒體報道百分百行動情況,營造“垃圾分類、人人參與”的良好氛圍;將蒲公英志愿講師、巾幗志愿服務隊隊員,以及其他表現突出的個人和單位的好經驗好做法,拍攝制作成“微電影”多渠道分發,宣傳先進典型,弘揚榜樣力量,動員群眾參與,引領垃圾分類新時尚。
策劃多維度主題活動 垃圾分類深入人心
近日在中國城市環境衛生協會舉辦的2021年全國生活垃圾分類示范教育基地征集評選中,坪山區生活垃圾分類教育體驗館入選第一批(全國共56個)生活垃圾分類示范教育基地名單(全市4個)。依托坪山區垃圾分類教育體驗館,宣傳垃圾分類發展歷程、分類方法、資源化利用等相關知識,讓垃圾分類觀念深入人心。
坪山區城管局還聯合區委政法委員會,推出“益起來坪說”坪山區垃圾分類主題民情論壇,宣傳垃圾分類知識;又聯合群團工作部,成立生活垃圾分類巾幗志愿服務隊,全區25支隊伍的“巾幗玫瑰”們,每周在社區圍繞“我學習”“我踐行”“我宣傳”等主題,開展形式多樣的生活垃圾分類志愿服務。
坪山區城市管理和綜合執法局局長吳仲兵在發言時表示,接下來坪山區將從以下幾方面繼續深入推進垃圾分類工作:一是深入推進黨建引領垃圾分類,初步建立“區、街、社區”垃圾分類基層治理模式,強化社區作為垃圾分類宣傳引導的戰斗堡壘作用,構建以社區為單位的共建共治格局。二是加快推進垃圾分類“蒲公英”校園建設,各學校將生活垃圾分類知識融入校本課程,組織開展豐富多彩的垃圾分類主題教育活動。三是積極推廣坑梓街道金沙社區深業御園小區垃圾分類基層治理試點模式,依托社區黨群服務中心、課程科研團隊、小區義工團隊、業主委員會、物業等五方力量,持續開展垃圾分類“周末計劃”,持續推動居民生活垃圾減量、分類的習慣養成。四是督促物業落實投放管理人責任,加強誤時投放點投放管理,提升生活垃圾前端分類成效。五是打造綠色怡人、更可持續的生態之城,在區屬公園建設不同特色、不同主題的自然教育中心,把公園變成家園,把生態變成生活,實現生產、生活、生態深度融合,綠色、低碳、健康蔚然成風,努力擦亮“創新坪山、未來之城”的生態底色。
深圳市生活垃圾分類管理事務中心副主任劉元喜表示,在坪山,垃圾分類已成為新時尚,所有住宅區包括物業小區村中村,全部實行了集中分類投放,定時定點督導,垃圾分類運輸工作嚴格規范科學,加快了中小型處理設施建設,真正做到了垃圾全程分類和末端分類處理,這是全市垃圾分類工作的一個縮影。但是,劉元喜也透露,從全市范圍來看,部分市民垃圾分類準確率不高,還有部分市民沒有養成垃圾分類的習慣。他相信,只要始終堅持黨建引領,政府推動基層發動、志愿先行,久久為功,下繡花般的功夫,坪山垃圾分類工作一定能做得更好,助推全市垃圾分類工作走在全國最前列,讓垃圾分類成為人們生活新習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