根據最新統計數據,2019年東莞高新技術企業數量預計超6200家,位居全國前列。2018年,東莞高新技術企業數量,位居全國第五位、全國地級市第一位。
《粵港澳大灣區工業經濟創新驅動發展研究》報告提出,企業是科研創新的主體,其6項評價指標緊緊圍繞企業主體。東莞6200家高新技術企業的表現,直接決定著東莞創新驅動、轉型升級的速度和成效。
對此,記者采訪東莞市科技局、東莞市高新技術產業協會,記錄他們調動企業主體積極性、培育高新技術企業的故事。
精心育苗積沙成塔
中小企業能否變得“高大上”,關鍵在于城市所提供的生長土壤。東莞大研自動化設備有限公司CEO蕭大放對此感觸頗深。2013年,蕭大放和幾名合伙人創立大研自動化公司,設計生產袖珍型機器人等產品。創業之初,公司雖面臨資金、人才等方面難題,仍堅持解決行業痛點、做最有難度的研發。經過6年努力,公司推出兩個核心產品,成為細分領域全球唯一供應商。蕭大放說,東莞支持科技型中小企業發展的一攬子政策非常豐富,科技型中小企業很容易成長壯大。
東莞市科技局相關負責人列出一組數據:去年全市高新技術企業數量超6200家,當年申報2231家,擬認定通過1720家,認定通過率77%,高新技術企業數量穩居全省地級市第一;科技型中小企業已通過評價并入庫1957家,同樣位居全省前列。
“今天的科技型中小企業也許就是明天的高新技術企業?!痹撠撠熑苏f,為強化企業培育,突出創新主體地位,東莞實施高新技術企業“樹標提質”行動計劃,構建“科技型中小企業—高企—瞪羚企業—百強創新型企業”培育梯隊,通過預評審培育、認定獎勵、政策傾斜等措施,推動高企主體數量和質量實現“雙提升”。
政策好,但酒香也怕巷子深。去年,東莞組織50多場全市及分片區、分鎮街、分行業的高企申報政策宣講和輔導答疑會,邀請省市專家及市稅務部門講解,全市2000多家企業3000多人次參加。
東莞市高新技術產業協會也積極發揮作用。該協會秘書長夏正昌介紹,去年協會組織創新東莞科技盛典等科創活動,組織企業參加國際展會,開展“百優創新典型”評選,讓中小企業負責人認識科研創新的重要性,主動加大科創投入。
扣稅減負平臺賦能
在構建培育梯隊的同時,東莞還注意做好“加法”和“減法”,為高新技術企業減負賦能。
“去年公司在高端市場銷售額增長30%?!苯?,東莞市正新包裝制品有限公司副總經理林城受訪時欣喜地說。該公司引進中國工程院院士瞿金平的研究成果《基于低碳理念的復合薄膜先進制造技術及應用》,實現產業化。同樣24瓶的可口可樂外包裝,厚度從70微米降到50微米,能節省20%的材料使用量,在市場競爭中占盡優勢。
這種優勢得益于東莞為高新技術企業搭建的良好平臺。東莞市科技局相關負責人介紹,東莞積極推動企業建設研發機構,出臺《東莞市實施規模以上工業企業研發機構全覆蓋計劃工作方案》和《東莞市推動規模以上工業企業研發機構建設行動計劃(2017—2019)》等政策措施。全市共有3941家規模以上工業企業進行研發機構登記備案。
同時,東莞鼓勵企業與高校院所合作,建立工程中心和實驗室來提升研發水平。目前,全市共有國家級工程中心1家,省級工程中心388家,市級工程中心223家;國家級重點實驗室1家,省級重點實驗室13家,市級重點實驗室90家。
東莞市高新技術產業協會在平臺建設上也積極創新。建立協同創新服務平臺“創優優”,為企業創新提供公共服務;建設科研儀器設備共享服務平臺“莞儀匯”,目前已有12家儀器設備管理單位攜116臺(套)科研設備入駐;設立廣東粵大科創學院、大灣區高企共享大學等機構,輔導企業科研創新。
在做好“加法”的同時,東莞還做好“減法”,用研發費加計扣除優惠等實實在在的實惠吸引企業轉型升級,讓爭當高新技術企業成為東莞企業的時尚潮流。
根據2019年完成的2018年度企業所得稅匯算清繳數據,東莞共為1694家企業辦理高新技術企業優惠,減免稅額約36.19億元;共為6652家企業辦理研發費加計扣除優惠,加計扣除額346.71億元;其中共為1663家科技型中小企業辦理研發費加計扣除優惠,加計扣除額33.9億元。
■記者手記
科技創新是東莞高質量發展最大底氣
世界制造業要看中國,中國制造業要看廣東。
珠江口西岸,以科達潔能、嘉騰機器人等為代表的珠西軍團高速崛起,一條萬億產業帶正加速邁向世界級制造。珠江口東岸,廣州的高校和科研院所、深圳的全球領先創新企業、東莞的生產制造基地,三個城市協同發展建設粵港澳大灣區。
作為粵港澳大灣區重要節點城市,東莞堅持創新驅動發展,呈現短板逐步補齊、優勢更加突出、創新成果不斷涌現的良好態勢。從中國散裂中子源的落成到松山湖材料實驗室的建設再到松山湖科學城的啟動,東莞積極參與國際科技創新中心、綜合性國家科學中心建設,大力推進國家創新型城市建設,加快構建源頭創新、技術創新、成果轉化、企業培育四大創新體系。
在創新驅動引領下,東莞一手抓傳統產業升級提速,重新煥發出新活力、新動能;一手抓戰略新興產業培育壯大,提升產業根植性。
在近日舉行的東莞市委十四屆十次全會上公布,去年前11個月,東莞先進制造業、高技術制造業增加值占比分別提至54%、42.1%。這組數據印證了東莞工業結構保持優化、向中高端演進的態勢明顯,“代工”標簽漸行漸遠,“先進制造業”新標簽日漸醒目。
廣東省統計局近期發布的粵港澳大灣區工業經濟創新驅動發展研究報告顯示,2013年至2018年,東莞工業經濟創新驅動增幅的綜合指數居珠三角第一。其中增長較多的分類指標是企業研發產出情況,綜合指數提高9.55,對東莞實施創新驅動的貢獻度非常大。去年,東莞高新技術企業數量預計超6200家。
在東莞,一大批“隱形冠軍”“小巨人”高速崛起。五株科技生產全球1/15的手機電路板,中探探針有限公司在探針式連接器領域的全球市場占有率排名第六,位于松山湖的領亞電子科技股份有限公司是國內數據線、連接器領域規模最大的領軍企業……
對比先進城市,東莞企業創新環境還有較大提升空間,產品技術含量不高,高新技術企業量與質也難以與廣深一軸相提并論。事實上,東莞創新的大灣區戰略這些年有不少新思路。東莞將推動創新型大學建設,高標準開展大灣區大學籌建工作﹔啟動香港知名大學(東莞校區)規劃建設,在辦學體制、投入機制、培養模式等方面探索創新,不斷深化與港澳科技合作﹔籌建東莞粵港澳大灣區科技成果轉化示范區﹔建設東莞松山湖(生態園)港澳青年創新創業基地、東莞粵港澳大灣區科技成果轉化中心等創新創業平臺。
東莞發揮創新在高質量發展中的引領作用,提高自主創新能力,改變關鍵核心技術受制于人的局面,補齊產業鏈關鍵短板,重點發展專用芯片、新材料等產業,著力解決“缺芯少核”的問題。加快實施5G產業發展三年行動計劃,搶抓5G等新風口。培育機器人、可穿戴設備、智能裝備、生物醫藥、新能源等新興產業,加快形成新的支柱產業。在食品飲料等傳統優勢產業中選取一批企業進行試點扶持,推動老樹發新枝,培育發展新的千億級產業集群。同時,做大全市工業軟件、文化創意等“軟產業”版圖。
近年來,東莞實施“倍增計劃”“科技工程”“非公經濟50條”等政策舉措,激發企業創新活力,提高企業創新質量。接下來將持續深化營商環境綜合改革,為產業發展提供國際一流的政務服務環境,持續深化市直管鎮體制改革,努力成為珠三角行政效率最高、營商環境最優、企業和群眾獲得感最強的城市之一。
改革開放40余年,敢為人先的東莞人創下多個全國第一,讓東莞從一個地區生產總值僅6億元的農業縣,迅速嬗變為經濟總量超8000億元的現代制造業名城。在從高速增長邁向高質量發展的今天,東莞要繼續砥礪前行、敢于突圍,必須繼續依靠創新。
■專家觀點
廣東(東莞)戰略性新興產業研究中心主任龔佳勇:
東莞經濟轉型是一個厚積薄發過程
《粵港澳大灣區工業經濟創新驅動發展研究》報告指出,東莞在企業創新環境方面還有較大提升空間。
龔佳勇認為,東莞工業經濟的創新基礎比一線城市弱?!按騻€比方,廣州和深圳的工業經濟創新驅動發展已是成人階段,而東莞還處于孩童時期,這是東莞2018年綜合指數比2013年提高30.54的客觀因素?!饼徏延路治?。
為什么東莞的增幅能位居珠三角第一?龔佳勇認為,除了客觀因素,還有東莞自身的主觀因素?!皬?012年開始,東莞積極布局經濟轉型,不僅在經濟結構上從外銷轉內銷,還大力培育新興產業、引進高技術人才等。東莞增幅居珠三角第一是一個循序漸進、厚積薄發的過程?!彼硎尽?/p>
龔佳勇十分認為,“東莞在企業創新環境方面存在明顯短板,很多制造企業不愿意花錢投入到高技術、高端設備及創新人才上?!彼ㄗh,提升企業創新環境,東莞需政、企、介綜合發力?!罢敝傅氖钦?,政府加大創新力度為企業提供制度供給,引導企業轉向創新驅動發展?!捌蟆敝傅氖瞧髽I,企業家要主動改變發展模式,謀求自主創新,加大對人才、技術、設備等方面等的投入?!敖椤敝傅氖巧虆f會、科研機構等中介組織,它們既能鏈接政府又能鏈接企業,讓好政策傳遞給企業,讓企業呼聲和需求被政府了解。
【南方日報見習記者】吳擒虎
【南方日報記者】葉永茵 施美
【策劃】戴雙城
【統籌】吳擒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