國慶、中秋長假進入下半場,廣州旅游市場持續暢旺。
得益于科技賦能,今年的8天長假,廣州游呈現三大特點:智慧化服務形態快速普及、運用科技手段開拓活動新主題、“直播帶貨”模式已成新熱點。
安全游:電子票控人流
國慶期間,疫情防控不松懈,大家景區游玩如何盡量避開人流呢?
廣州塔景區智能感知設備的軟硬件建設不斷加強,國慶期間投入了實戰應用,大大提升廣州塔地區交通、人流監測與分流等安保管控的智能化水平,也提高風險預測預防和管控能力。
西漢南越王博物館則設計出集“售、取、檢、管”于一體的智慧票務系統。一是改變過去單一售/取票模式,設置線上票務信息的發布、查詢和購買功能,開發微信客戶端、電子二維碼等在線購票的服務系統,延伸支付寶、微信支付接口等多渠道支付方式。同時,在博物館入口處設置多功能自助檢票閘機,有效解決游客進館“慢”、“等”、“差”等問題。
而在風景名勝集中的從化區,當地建立起智慧旅游服務平臺,利用從化區文廣旅體局公眾微信號,發布旅游相關資訊和電子地圖,方便游客定制個性化行程;流溪河、石門兩大國家森林公園提供智慧語音導覽系統,為游客提供導游、線路等全方位服務。
創新游:聲光電潮玩新體驗
剛剛結束的中國國際漫畫節動漫游戲展上,年輕游客們還意猶未盡,科技賦能的潮玩大餐令人回味。該展覽以“玩·樂MAX”為口號,設立電競舞臺進行各類游戲比賽,數百名參賽選手開啟“全民電競”。全新升級電競擂臺“電競體驗區”五天共設40余場擂臺比賽挑戰。
廣東科學中心新推出三大“科技戰疫”主題展游玩中學習科學防疫知識:“戰疫——抗擊新冠病毒”“廣東科技支撐打贏科技防控阻擊戰”“病毒——人類的敵人還是朋友?”三大“科技戰疫”主題展,向游客們全面展示科技創新成就和科技戰疫成效。
中心內還有新晉網紅打卡點:安安館——廣東省食品藥品科普體驗館。3500平方米的體驗館,宛如半個足球場大的食品藥品科普主題體驗館,內有108個展項,綜合運用AR、VR等新穎的展示技術,以及聲、光、電等高科技手段和實物模型,將知識傳播、思維啟迪、趣味游覽等融為一體,打造一個全互動、超感官體驗的沉浸式大型科普展館。國慶期間,除了推出三大“科技戰疫”主題展、廣東省食品藥品科普體驗外,還有13個常設主題展館,600多個展項,還可以飽覽科技大片,科學中心目前開放四個科技影院,包括3D巨幕影院、虛擬航行動感影院、4D影院和3D影院,給觀眾超現實的視聽享受。
而在2020黃埔區農民豐收節“慶豐收、迎小康”主題系列活動上,原本在田野鄉村才能看到的豐收景象,如今在城市樓宇之間呈現。
位于廣州科學城綠軸廣場上的科技之光展區,一幢近400平方米的小型植物工廠里,農業生產“黑科技”立體呈現。通過特殊的培育裝置、生產工藝和流程,擺脫傳統農業對土地的依賴,無土栽培也可以生產出各種蔬果;水培蔬菜在玻璃溫室大棚里生長,成本低,生長速度快,適合各種氣候條件下使用,是未來的發展趨勢。
此外,“國慶不出黃埔,該去哪‘浪’?”視頻吸引不少人點擊,跟著視頻,大家可以穿梭黃埔的大街小巷,飽覽黃埔的風土人情。
云上游:足不出戶嘆非遺
廣州是直播之城,這個國慶游當然少不了直播來助興,各種相關活動輪番上演。
10月6日上午,一場“染出彩虹—扎染制作”云手工活動正在進行中:西漢南越王博物館南越工坊的老師擔任主播,在直播中,從出土文物顏料切入,通過介紹扎染工藝、演示扎染的制作過程,向觀眾展示了獨具貴州民族特色的扎染魅力。此次活動在微博、小紅書兩個平臺的官方賬號上播出。今年以來,西漢南越王博物館開通了微博(一直播)、B站、搜狐、淘寶、抖音、小紅書等多個官方平臺,每天至少都有一個網絡平臺在直播。
國慶前,白天鵝賓館、廣東勝利賓館開展的中秋月專場直播活動已收獲一大批“粉絲”,把握科技潮流新風尚積極銷售親子套房、特色餐飲、中秋月餅、優惠券等,吸引市民紛紛“下單”,國慶期間企業持續實現線上線下產銷對接,讓群眾足不出戶享受產品服務,培育形成新的消費增長點。
荔灣區圖書館充分發揮微信公眾平臺作用,及時為讀者提供線上服務,在微信公眾號上設置“時夕樂聽”與“新語聽書”欄目,使讀者可以在線暢聽各類國學經典、中外名著、科普百科、名人傳記;荔灣區文化館通過微信公眾平臺發布藝術慕課、粵曲觀賞視頻、文化書課、音樂欣賞等,使群眾足不出戶都可以感受藝術之美;粵劇藝術博物館微信公眾號設置虛擬漫游,并作為第四季“云游博物館”系列直播首站,實現“閉館不閉展”,讓市民在家中,就能享受到文化大餐。
此外,以非遺為主題的活動受到廣大游客熱捧。恩寧路99號永慶坊一期牌坊旁舉辦的《愛在南方·跨粵粵劇申遺日主題創意攝影展》,通過九組不同領域的新生代職業女性體現粵劇傳統妝容和服飾,與經典粵劇女性角色展開“跨粵”時空的對話。
琶洲會展中心舉行荔灣非遺大師創意集市活動,共有14位荔灣非遺大師參加,展示了荔灣區近年來創新的非遺產品,銷售情況良好。沙面藝術季--荔灣區三雕一彩一繡大師精品展覽在沙面和曦美術館展出。
文化公園“明燈皓月詠河山”為主題的中秋燈會繼續迎客,每日上午在園內中心臺開展歌舞表演,棋藝館安排講古、燈謎等活動,十三行博物館今日開展“西關游研學活動”,深受市民歡迎。
南方日報記者 李劼 通訊員 穗文廣旅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