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trike id="rvrjv"><b id="rvrjv"></b></strike>

        <address id="rvrjv"></address>

          <form id="rvrjv"></form>

            <noframes id="rvrjv">

            <address id="rvrjv"></address>

            “十三五”GDP增長約1/3 站在新起點廣州揚帆再起航

            1月14日,廣州市政府發布消息:預計廣州2020年地區生產總值達到2.4萬億元以上,比2015年的1.8萬億元增加了1/3。

            “十三五”是全面建成小康社會的決勝階段,是我國發展史上極不平凡的五年。五年來,南粵大地這片熱土上,廣州主動適應經濟新常態,經濟社會發展取得長足的進步。

            不僅地區生產值得到了長足增長,一串串“第一”的成績,也為廣州加快實現老城市新活力、“四個出新出彩”奠定了堅實的基礎,更吸引了全國乃至全球人才“孔雀東南飛”——

            2019年,廣州汽車產量292萬輛,居全國第一;4K板卡出貨量連續多年居全球第一;知識產權管理體系貫標認證企事業單位4982家,居全國第一;廣州碳交所碳配額現貨交易量累計成交突破1.69億噸,排名全國第一……

            站在“十四五”的新起點上,廣州揚帆起航,瞄準建成粵港澳大灣區數字經濟高質量發展示范區的目標不斷前進,力爭在全國數字經濟創新發展中走在前列,成為全球人工智能與數字經濟發展的高地,爭取成為粵港澳大灣區國際科技創新中心核心區。

            關鍵詞1:發展

            廣州第一支柱產業產量全國第一

            中國共產黨廣州市第十一屆委員會第十三次全體審議通過的《中共廣州市委關于制定廣州市國民經濟和社會發展第十四個五年規劃和二〇三五年遠景目標的建議》中,預計2020年地區生產總值(GDP)達到2.4萬億元以上。

            廣州市統計局公布的《2015年廣州市國民經濟和社會發展統計公報》顯示,2015年,廣州市實現GDP18100.41億元。相比之下,“十三五”的5年前,廣州GDP增長了約1/3。

            這背后是實現傳統產業與新興產業“雙輪驅動”的結果。廣州市工業和信息化局的數據顯示,汽車產業是廣州制造的第一支柱產業。廣州作為全國三大汽車生產基地之一、國家汽車及零部件出口基地、國家節能與新能源汽車示范推廣試點城市、國家基于寬帶移動互聯網智能網聯汽車與智慧交通應用示范區。

            目前,廣州智能網聯汽車產業集群成為國家先進制造業集群首批培育對象。2019年,廣州汽車產量292萬輛,在國內城市中排名第一;實現工業總產值5461億元,占全市規模以上工業總產值的28.4%。目前,廣州已形成了東部、南部和北部三大汽車產業集群。

            關鍵詞2:創新

            新一代信息技術產業去年前3季同比增長8.3%

            創新是實現廣州高質量發展最好的抓手!“十三五”以來,廣州密集出臺超高清視頻、集成電路、數字新基建、5G、工業互聯網、人工智能、軟件和信息服務業、信創、區塊鏈、工業軟件等多個細分產業專項政策。

            2020年前三季度,全市新一代信息技術產業實現增加值637.47億元,同比增長8.3%。超高清視頻和新型顯示產業初步形成覆蓋攝、采、編、存、傳、顯的超高清視頻全產業鏈;在印刷顯示、超高清超高速攝錄設備研發方面實現多項全國首創、世界領先,聚華印刷及柔性顯示中心成為全省首個國家制造業創新中心。預計到2025年,產業規模將超2500億元。

            廣州集成電路產業實現“新突破”。實施“穗芯”計劃,推動粵芯12英寸晶圓項目順利投產,填補我省制造業“缺芯”空白。

            軟件和信息服務業實現“新成長”。軟件產業是廣州的優勢產業,產業規模從2000年的30億元發展到2019年的4283億元,增長了140倍,連續15年保持15%以上的增速。

            廣州還加快推進工業互聯網融合“新平臺”,打造國家工業互聯網先導區,工業互聯網生態環境走在全國前列,工業互聯網資源在居全省第一。廣州先后引進了樹根互聯、阿里云、航天云網、海爾科技等20多家國內知名平臺。全面推進企業“上云上平臺”,全市規模以上企業“上云上平臺”比例達40%。

            關鍵詞3:綠色

            2020年1-11月新能源汽車產量6.89萬輛增長25.6%

            綠色發展貫穿“十三五”始末。如今廣州的大街小巷上,新能源車越來越多。廣州節能和新能源產業進入發展快車道,對促進產業轉型升級、建設生態文明城市發揮了重要作用。2020年1-11月,新能源汽車產量6.89萬輛,增長25.6%。推動廣汽、恒大、寶能新能源以及廣汽豐田新能源動力研發生產線、廣汽蔚來研發基地、小鵬汽車智造基地等一批整車和核心零部件項目落地建設。

            廣州正積極創建國家級智能網聯汽車示范區,發放自動駕駛道路測試牌照24張,已形成56個LTE-V2X場景測試與示范應用,開放道路上測試的自動駕駛總里程數已累計達到60萬公里以上。推動百度、華為等智能網聯汽車產業鏈集聚廣州。

            關鍵詞4:樞紐

            基本建成集海陸空多種交通方式于一體的綜合交通網絡

            目前,廣州市綜合交通樞紐地位得到了進一步鞏固,基本建成集海陸空多種交通方式于一體的、層次分明、四面八方、四通八達的綜合交通網絡,形成“連通世界、輻射全國”的綜合運輸體系。

            白云機場搭建以廣州為起點的“空中絲路”,與國內、東南亞主要城市形成“4小時航空交通圈”,與全球主要城市形成“12小時航空交通圈”,進一步鞏固我國三大國際航空樞紐之一的重要地位。2020年的旅客吞吐量為4376.8萬人次,在疫情情況下快速恢復生產,位居國內單一機場第一位。

            廣州港積極對接國家“一帶一路”戰略,廣州港與世界100多個國家和地區的400多個港口有海運貿易往來,2020年,集裝箱航線達到226條,其中外貿航線120條。

            廣州鐵路樞紐是全國四大鐵路客運樞紐之一和華南地區重要的特大型鐵路樞紐,按照“客內貨外、動內普外、多站布局、多點到發、綜合換乘”的思路,打造“五主三輔三預留”的廣州鐵路客運樞紐新格局。2020年,廣州境內國鐵營業里程超過280公里,其中高鐵里程為182公里。

            十三五以來,廣州市聚焦打造大灣區“1小時交通圈”和提升城市道路內聯外通水平。截至2020年底,廣州市已形成“三環+十九射”的高快速路主骨架路網,高速公路總里程達到1120公里。

            廣州軌道交通運營線路已達16條,實現“區區通地鐵”,運營里程共計553.1公里;全市公交線路1282條,公交車輛15220輛,巡游出租車22442輛,許可網約車約7.6萬輛。2020年前三季度,全市軌道交通產業增加值123.41億元,同比增長1.5%,預計全年軌道交通產業規??赏黄?000億元,產業規模穩居全國前列。

            關鍵詞5:產權保護

            廣州知識產權管理體系貫標認證企事業單位數量居全國第一

            創新元素在廣州不斷聚集的背后,是有一張強有力的知識產權保護網作為支撐?!笆濉睍r期,廣州知識產權保護政策措施日趨完善,全市39個部門共同簽署《關于對知識產權領域嚴重失信主體及其有關人員開展聯合懲戒的合作備忘錄》,初步建立以“信用+監管”為核心的知識產權保護體系。

            目前,全市擁有知識產權調解機構62家、仲裁機構5家、快速維權及援助機構28家。廣州不斷加大知識產權行政執法力度,2016年至2018年全國專利行政執法績效考核中,廣州連續三年獲得全國第一。

            “十三五”時期,廣州知識產權創造各項指標實現較高增速,部分核心指標在全國保持前列水平。至2020年11月底,全市有效發明專利量6.95萬件,每萬人口發明專利擁有量達到45.4件,是全國平均水平的3倍。通過專利合作條約(PCT)途徑提交的國際專利申請量累計8923件,年均增長27%。全市有效商標注冊量143萬件,馬德里國際注冊商標量1713件,中國馳名商標143件,地理標志保護產品11件,地理標志商標12件,集體商標25件。全市作品著作權(含計算機軟件著作權)登記量累計36.7萬件,年均增長15%。全市國家知識產權示范、優勢企業171家,省級知識產權示范企業269家。知識產權管理體系貫標認證企事業單位4982家,數量居全國第一。全市累計獲得中國專利獎169項,獲廣東專利獎138項。

            關鍵詞6:金融

            廣州期貨交易所的創建工作進入實質階段

            廣州市是全國首批綠色金融改革創新試驗區試點城市之一,也是全國一線城市中唯一的綠色金融改革創新試驗區。廣州綠色金融改革創新試驗區于2020年1月、8月連續兩屆在中國人民銀行指導的全國綠色金融改革創新試驗區自評價中名列前茅。

            在中央財經大學綠色金融國際研究院發布的最新一期《地方綠色金融發展指數與評價報告(2019)》中,廣東綠色金融發展排名上升1位,在全國31個?。ㄗ灾螀^、直轄市)中排名第一。

            截至目前,廣州地區銀行機構綠色貸款余額超3500億元(2020年第三季度),全市累計發行各類綠色債券705.5億元(截至2020年12月),總量居各試驗區第一。廣州碳交所碳配額現貨交易量累計成交突破1.69億噸,排名全國第一。

            2020年10月9日,中國證監會在穗宣布廣州期貨交易所籌備組成立,標志著廣州期貨交易所的創建工作進入實質階段。未來,廣州期貨交易所將以服務綠色低碳發展、粵港澳大灣區建設和“一帶一路”倡議為宗旨,堅持創新型、市場化、國際化發展方向。

            關鍵詞7:人才

            2020年市人社局辦理在職人才引進入戶54926人

            要說廣州好不好,各方人才用腳投票的數據最有說服力!通過不斷完善政策和優化辦理程序,廣州市引進人才入戶人數不斷增長,2020年市人社局辦理在職人才引進入戶54926人。截止2020年12月31日,廣州市發放人才綠卡7623張,主卡6382張,副卡1241張;港澳臺人才218張,其中港澳141張(香港134張,澳門7張);外籍人才579張。

            如今的廣州人才加快匯聚,在穗工作“兩院”院士115人,諾貝爾獎獲得者8人,頒發人才綠卡7000余張,引進外籍高端人才3234名。國家重大人才工程入選專家598人,省“珠江人才計劃”創新創業團隊111個、高層次人才356人、“廣東特支計劃”入選者1045人,人數均居全省第一。

            人才帶來的成果也正加速涌現,例如30多個“全球新”一類新藥研制進入臨床I-IV期試驗;達安基因是全國首批核酸檢測試劑盒6家獲證企業之一,累計生產7000多萬人份;金域醫學檢測超過3000萬例,單機構累計檢測量全球第一。

            關鍵詞8:數字經濟

            廣州將建成粵港澳大灣區數字經濟高質量發展示范區

            2020年《全球創新指數報告》首次將廣州與深圳、香港組合,形成“深圳-香港-廣州創新集群”,排名全球第2位(廣州2017年排名63位、2018年排名32位、2019年排名21位);“自然指數-科研城市”排名從2018年全球第25位躍升至2020年第15位。根據科技部發布的國家創新型城市排行榜,廣州超越杭州,在全國72個創新型城市(不含直轄市)中排名上升至第二。

            展望“十四五”,未來更加可期,廣州將圍繞創新鏈部署產業鏈,依托廣深港澳科技創新走廊,以廣州人工智能與數字經濟試驗區為數字經濟融合發展核心區,強化國家級、省級等重點產業平臺輻射帶動作用,塑造“一核引領、一廊貫通(廣深港澳科技創新走廊)、三區驅動(廣州開發區、南沙開發區、增城開發區)、多園支撐(開發區-價值創新園-市區重點產業園區-村級工業園)”空間新格局。聚焦汽車、軟件和信創兩大萬億級產業集群,建設十大千億級先進制造業集群,培育若干百億級新興產業集群。未來,廣州將全面建成“兩城兩都一高地”(智車之城、軟件名城、顯示之都、定制之都、新材高地),成為粵港澳大灣區數字經濟高質量發展示范區,打造全球數產融合標桿城市。

            南方日報記者 李鵬程

            鄭重聲明:本文版權歸原作者所有,轉載文章僅為傳播更多信息之目的,如作者信息標記有誤,請第一時間聯系我們修改或刪除,多謝。

            啊好深好硬快点用力视频_町村小夜子_漂亮华裔美眉跪着吃大洋全集_国产精品爽爽影院在线
            <strike id="rvrjv"><b id="rvrjv"></b></strike>

                  <address id="rvrjv"></address>

                    <form id="rvrjv"></form>

                      <noframes id="rvrjv">

                      <address id="rvrjv"></address>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