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段時間,廣州市中級人民法院少年家事審判庭庭長陳海儀去了一家餐飲店,店員阿霞為她沖了一杯咖啡。這杯看似尋常的咖啡,格外來之不易。在她長達8年的幫教下,如今阿霞開始堂堂正正地勞動,重建自己的人生。
對失足青少年悉心幫教、為迷途者點亮心燈,從事少年審判24年來,陳海儀經辦的5200多個案件,無一抗訴、無一投訴,幫教的失足少年無一重新犯罪。法官媽媽、人大代表、少年司法人,三個不同的身份,在陳海儀身上不斷交融,最終都凝聚為對未成年人的愛和牽掛。
目前,陳海儀榮獲市、省、國家級榮譽30余項。2018年,她被評為“全國三八紅旗手”,并當選第十三屆全國人大代表和中國婦女十二大代表。2020年,她被評為全國先進工作者。在中央政法委組織開展的“平安之星”網絡宣傳活動中,她獲評“平安英雄”。
溫柔的法官媽媽
24年前,剛剛大學畢業的陳海儀,走上了少年審判的崗位。在她看來,少年審判是刑事審判工作中一個極其特殊的領域,一個案件的結局,常常牽動著一個人、一個家庭,甚至幾代人的幸福和未來。
阿霞是陳海儀幫教的孩子中時間跨度最長的一個。8年的時光里,陳海儀往來于法院、未管所和家中,一串串的腳印、一沓沓的書信,見證了阿霞從消極到開朗、從一無所長到多才多藝的歷程。她還送去書籍,鼓勵阿霞參加自學考試,并經常與阿霞的爸媽通電話,勸他們多去看看孩子。阿霞慢慢感受到關愛,堅定改造信念,通過一門又一門的自學考試,改造成績越來越突出。
2019年底,阿霞經過減刑被釋放。誰知因為疫情,工作一下子不好找了。過年期間,阿霞在電話里向陳海儀求助?!皼]問題,我找找看!”陳海儀事后說,自己其實有些心虛,因為難度很大。但靠著一股韌勁,她打了個無數個電話。終于,有位熱心的餐飲老板同意了,阿霞靠著自己的努力,成功在培訓期間轉正。“看到阿霞沖泡咖啡的巧手,我既欣慰又自豪?!标惡x說。
盡責的人大代表
“廣州中院陳海儀法官用母親般的關懷幫助失足少年走向新生。通過組織觀摩少年法庭,讓少年體驗司法,學習法律常識……”去年5月,十三屆全國人大三次會議舉行第二次全體會議。聽取最高人民法院工作報告時,發現報告提到自己名字,陳海儀“嚇了一跳”。
作為近年來頭一個被寫進最高法工作報告的法官,陳海儀難掩激動。她認為,這不是表揚她一個人,而是表揚了許多幫助失足少年的法官群體。
實際上,從2018年當選全國人大代表以來,未成年人保護與預防犯罪就一直是陳海儀的重要履職方向。她先后提出了“建立青少年大數據平臺”“疫情防控期困境兒童救助機制”“加強青少年社會服務機構扶持及分級分類發展力度”“設立少年司法矯正教育制度”等多個建議,讓她欣慰的是,這些建議都不同程度地被修訂后的未成年人保護法和預防未成年人犯罪法所吸收和采納。
今年全國兩會上,她結合審判難點和社會綜治理難題,針對青少年網絡消費借貸預防及幫扶、預防與矯治未成年子女撫養和探視困局、涉外送達機制等問題提出四份建議。高質量的建議,得到了積極的回饋,會議召開期間,已有相關部門與她聯系落實。
人大代表要“聽民聲、解民憂”,陳海儀很注意將代表身份與審判工作相融合。每年兩會,她都會給未成年犯管教所里的孩子們寄去首日封,3年里寄了上千個。在陳海儀看來,孩子們需要的并不是多貴重的物品,而是關心與問候。
堅定的少年司法人
從事少年審判工作多年來,陳海儀越來越強烈地意識到,一個人的力量是十分有限的,必須建立一套系統的少年刑事審判制度,從審前延伸到判后。
經過長期的審判實踐,她總結出一套“挽救少年三部曲”——庭前規勸促退賠、庭中析法促悔罪、庭后勉勵促振作,審判中注重社會關系的修復,提前為孩子順利回歸社會營造環境。
平日里,陳海儀熱心于普法教育。業余時間,她把審判臺轉移到三尺講臺,先后兼任十余所中小學的法制副校長、校外輔導員,還擔任普法、家庭教育講師團成員,在全省100余所學校、少兒圖書館、云教育平臺,開展法制宣教200余場次,制作的法制流動板報在全市1571所中小學校、中專技校中巡回展出,組織模擬法庭30余場次,受眾人數超過百萬人次。
在陳海儀的積極推動下,廣州法院打造的“羊城金不換”少年司法品牌,全面發揮了法院的少年自我保護和預防犯罪普法、審判和幫教矯治制度作用。在幫教的失足少年中,有30多人考上大學,300余人重新返校完成學業,累計通信、通話多達1000余次。
“24年來,我樂此不疲打造了一個個‘金不換’,收獲了很多感激的淚水,也見證了很多重生的幸福?!标惡x說,看到他們能夠自食其力,開始新的生活,是她24年中最大的快樂,是她不斷堅持下去的動力源泉。
南方日報記者 尚黎陽 通訊員 粵政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