茂名信宜市“旺同人家”農家樂廚師雷卡林烹飪當地有名的氹仔魚
雷卡林沒想到,自己能在知天命的年紀,捧上“全國優秀農民工”的大獎。
這位來自茂名信宜的當地名廚,之前在珠三角打了近20年廚房工,還只是個幫廚。2018年回鄉參加“粵菜師傅”培訓后一舉逆襲,成功當上大廚,職業生涯獲得躍升。
鹽焗懷鄉雞、水蒸懷鄉雞、白切懷鄉雞……雷卡林把在培訓中學來的特色菜,做成了街知巷聞的招牌菜,許多人慕名而來。他參與創設的農家菜品牌店第一年營利數十萬元,不僅帶動10多名農村貧困勞動力就業,還帶旺了鄉村旅游經濟。
“食在廣東,鮮在茂名”。位于粵西的茂名,近年來以“粵菜師傅”工程為抓手,打造一批鄉村粵菜美食旅游景點和精品線路,蹚出一條舌尖上的振興之路。
一只雞背后的功夫
廣東人有“無雞不成宴”的傳統。
看起來平平無奇的一道隔水蒸雞,沒有濃油赤醬,也沒有其他食材的映襯,要做出皮脆、肉滑的口感,最是考驗粵廚師傅的本事。
“其實很簡單,就是抹上鹽,隔水蒸,就行了?!崩卓挚谥姓f“很簡單”,手上的功夫卻很不簡單。
他精挑細選嘴與腳黃凈的懷鄉雞,拔毛開膛洗凈之后,三個手指一抓,大概是三錢的食鹽,在雞肉上均勻擦拭,針對雞大腿肉厚的地方,還要給它“松松骨”,保證更加入味。他分三次大概涂抹八錢的食鹽,涂上25克的花生油,然后放進鍋里,隔水蒸25分鐘……
這些精準的數字,都是雷卡林經過“粵菜師傅”培訓后,反復研究探索出來的經驗。
這時還沒開鍋,雞肉的香氣就頗為誘人。待到斬雞、擺盤、上桌,輔以特制的湯汁,客人迫不及待入口品嘗,肉質細嫩又有嚼頭,食之口齒留香,不忘發個朋友圈打卡點評。
“廣東人吃雞很講究,能夠獲得認可,說明達到了一定的水平?!崩卓趾敛谎陲椬院?,粵菜師傅的技術,也讓他贏得了坊間的尊重。
可就在幾年前,他還是在珠三角打工的一名老幫廚。2018年,他接到朋友的電話,得知家鄉信宜開辦“粵菜師傅”培訓班,抱著試一試的心理辭工回鄉,一頭扎進系統的粵菜學習中去。那一年,他已經45歲了。
信宜“粵菜師傅”培訓基地建立之初,就確立了用本地特產研發特色菜的方向。專家老師從粵菜傳統,到掌勺實踐,指導雷卡林等學員對原有的手藝進行創新和提升,改變了以往懷鄉雞烹制手法單一、品質不穩定的狀況。
經過一段時間的培訓后,雷卡林仿佛武俠小說里行走江湖的劍客,獲得了高手的點撥和秘籍,在廚藝上有了質的飛躍。他熟練掌握了100多道粵菜和10道本地特色菜的做法,開始有了創業的信心。憑著之前打工的積蓄,雷卡林入股信宜市旺同村的農家菜“旺同人家”,并成為主廚。
幾道懷鄉雞的名菜,讓這個名不見經傳的農家菜館,一時間打響了名氣。很多“好吃”的廣東人驅車前往一試風味,生意興隆,還開了連鎖店,一年營利超過70萬元。
粵菜師傅成振興力量
一位農民工,通過“粵菜師傅”工程的培育,完成了人生的蝶變。雷卡林通過技術入股后,每年工資加分紅有20多萬元,個人不僅當選信宜市首屆十大名廚,這一味拿手的“原味隔水蒸懷鄉雞”還在2020年獲“粵菜師傅”茂名爭霸賽“特色名菜”稱號。
老雷的成功鼓舞了周邊的人。
旺同村飲食文化氛圍濃厚,素有“一把鍋鏟走天下”的傳統,廚師人才輩出。目前,全村有200多人從事廚師工作,是遠近聞名的“粵菜師傅村”。老雷把總店分店的徒弟們都送去參加“粵菜師傅”培訓,其中十幾名貧困戶還有特殊的待遇。
信宜市人力資源和社會保障局局長李戈介紹,當地的“粵菜師傅”培訓班報名踴躍,培訓對象為農民及城鎮下崗職工,精準扶貧對象還有吃住行的補貼。培訓合格后,將頒發“粵菜師傅”和技能等級兩個證書。拿到證書就業后,這些農民和下崗職工月薪可達4000~5000元,很多年輕人就此走上職業“掌勺人”的道路。
“旺同人家”也擔當起了傳幫帶的任務,成為“粵菜師傅”學員店和信宜市粵菜“粵菜師傅”工程分教點。
這個點結合信宜懷鄉雞、氹仔魚等特色產業,不僅將隔水蒸雞、茶油香雞、釀魚扣等特色菜式發揚光大,還創新發展當地農家小吃,如木薯餅、煎小魚、艾籺、燜煎豆腐等,鍛造了旺同人家的品牌。
學員陳華生在“粵菜師傅”培訓結束后,被推薦到了“旺同人家”農家樂當廚師。當地的“粵菜師傅”就業創業指導服務中心送上“一條龍”服務,學員想創業,指導中心幫助其辦理衛生許可證、工商營業執照,并為創業者提供創業補貼、創業貼息擔保貸款;學員想就業,指導中心同樣提供服務,推薦培訓學員到本地飲食企業實現就地就近就業。
到2020年底,茂名建立省級“粵菜師傅”培訓基地4個、大師工作室4個,市級“粵菜師傅”培訓基地16個;開展“粵菜師傅”培訓7800多人,通過競賽選拔培養了一批“廣東省技術能手”,帶動了1.2萬多人就業創業。
“粵菜師傅”人才也成為鄉村振興的重要力量。
“如果不是學做了粵菜,我可能現在只是在制衣廠打散工,還要為兩個孩子的學費發愁。”茂名人陸科明現在經營著一家名為高城人家的餐廳,免費的粵菜師傅培訓,讓他成功從工廠小工轉型成為明星大廚,實現奔康的“小目標”。
信宜市大成鎮埇尾村高田村,離市區30公里,全村人口3120人。目前,高田村共有廚師150名左右,外出務工從事廚師行業400多人。他們以辛勤的勞動和過人的技術,獲得可觀的收入,建設家鄉。這個“廚師村”環境優美,農家小樓沿山而建,錯落有致,有大成“小布達拉宮”之稱。
帶動產業和生態旅游
“粵菜師傅”不僅讓“一個廚師興旺一個家庭”,還實現了“一道菜帶動一個產業”。
懷鄉雞作為茂名特產,一直都是廣東名雞,但是銷量一直不溫不火。雷卡林打響了懷鄉雞的品牌之后,旺同人家平均一個月能消費1300只懷鄉雞,加上其他粵菜師傅將相關菜品發揚光大,懷鄉雞的需求隨即大增。
“我們對所供應的餐飲店懷鄉雞菜式品味提出要求,甚至提供烹飪技術給餐廳。”廣東盈富農業有限公司不僅建有屠宰場、冷凍庫和冷凍鏈配送中心,還注冊有“信宜懷鄉雞”原產地證明商標。“在‘粵菜師傅’工程帶動下,企業這兩年懷鄉雞出欄量增長了60%。”公司董事長陳建說。
2019年,信宜懷鄉雞出欄量5200萬只,同比增長15.5%;產值超過27億元,增長超兩成。
“粵菜師傅”還創新研發“粵菜三華李系列”菜式,如“三華李爆炒肥腸”“甜蜜李蹄”“飄香李鴨”“三華李魚”等,讓三華李與當地農家養殖的豬、雞、鴨等特色產品搭配,擦出火花,客觀上促進了三華李產業發展。
張恩華在信宜“粵菜師傅”特色菜研發中心的幫助下,用蕉芋粉研發出蕉芋卷、炸蕉芋、牛奶蕉芋系列特色菜?!敖队蠓邸辈耸交鹆耍瓉韼酌X一斤的蕉芋頭,加工成蕉芋粉后,可以賣到60元一斤,身價翻了幾番。“餐桌上的美食”又帶火了“田地里的食材”。
信宜市展宇農業發展有限公司與農戶簽訂購銷合同,提供技術并且保底回收,讓農戶不愁銷路。
不僅如此,粵菜還帶動了一條鄉村生態產業鏈的發展。
旺同村依托竹林、青山、綠水、空氣清新等優良自然資源,以竹文化為主題,精心打造了“十里竹道”公園,建設2.5公里綠道,并結合鄉村種養特色產業,發展生態旅游,現已成為附近聞名的休閑旅游、美食美景相融的田園風情區,鄉村旅游吸引越來越多客人到來,促進鄉村旅游業發展。
從舌尖到田間,從“粵菜師傅+旅游”到“粵菜師傅+嶺南飲食文化”,“粵菜師傅”工程已經不是一個簡單的人才培訓工程,已經成為當地產業聯動、奔康致富的重要抓手,以“龍頭”之勢,舞起一條鄉村振興的舌尖產業鏈。
“我要繼續研發‘懷鄉雞’系列新菜式,發揮傳幫帶作用,帶好學徒,為信宜市‘粵菜師傅’工程提質擴容發展繼續貢獻力量。”雷卡林獲得“全國優秀農民工”稱號之后如此說道。
◎《南方》雜志記者/楊洋發自茂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