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患者病情危重,氧合指數仍無法維持!”2月9日,廣州市第八人民醫院隔離病房重癥監護室出現了驚險一幕。
一位確診新冠肺炎的危重癥患者,在氣管插管、機械通氣情況下,氧合指數仍然較低,十分危險。廣州醫科大學附屬第一醫院重癥醫學科副主任何為群、廣州市第八人民醫院重癥監護室主任鄧西龍等多名醫生查看患者后一致認為,此時應積極給予體外膜肺氧合(ECMO)支持,才能為患者搶得一線生機。
支援廣州市第八人民醫院醫療隊隊員、廣州醫科大學附屬第一醫院呼吸內科吳璐璐介紹,ECMO屬于有創性操作,風險較大,且操作步驟繁瑣,需要良好的技術和豐富的經驗。幸運的是,廣醫一院和市八醫院的專家,在ECMO操作方面都具有很強的實力,兩家醫院專家強強聯合,很快就給患者實施了ECMO支持,患者的氧合迅速改善,醫生再次從死神手里贏得了時間。
2月7日,根據廣州市衛健委統一部署,廣州醫科大學附屬第一醫院8名醫生、15名護士組成醫療隊,支援廣州市第八人民醫院重癥救治工作,鐘南山院士擔任該醫療隊顧問。
據介紹,目前該醫院已經對肺部損害和缺氧有一套系統治療方案:對于有缺氧表現的病人,醫院積極供氧,讓病人減少呼吸,最終達到保護其他器官的目的;如果供氧效果不好,考慮使用無創呼吸機;再觀察一段時間后,若無法改善,會過渡到使用有創呼吸機;再不行,會啟動體外膜肺氧合(ECMO)。
南方日報記者 朱曉楓 通訊員 韓文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