電影《八佰》成為影院復工以來當之無愧的“爆款”電影。它講述了淞滬會戰期間,“八百壯士”固守蘇州河畔的四行倉庫,阻擊日軍的故事。
影片與廣東梅州息息相關。在這次戰役中,中方指揮戰役的團附謝晉元是梅州蕉嶺人。
謝晉元的次子謝繼民今年已84歲,如今一家人居住在上海。8月25日,記者電話連線謝繼民,他向記者講述了他眼中的父親謝晉元和他對電影《八佰》的評價。
謝繼民說,四行倉庫保衛戰在中國抗戰史上寫下非常壯烈、光輝的一頁,導演很會選題材。“現在全國都在討論‘八百壯士’的事跡,電影讓這段歷史受到關注,這是好事?!?/p>
謝晉元次子
父親沒想過當英雄
謝繼民對父親的記憶,幾乎全部來自母親、老兵,以及父親的日記?!案赣H預料到全面抗戰即將爆發,為了安心上戰場,1936年3月,他護送懷孕的母親和我大姐、二姐、哥哥回到老家蕉嶺縣新埔鎮。”謝繼民說,同年10月他才出生,那時父親已奔走在抗日救國的戰場上。家里按照父親的囑咐,為他取名“繼民”。
次年,日寇加緊侵華步伐,淞滬會戰打響,32歲的謝晉元成為四行倉庫保衛戰的指揮官,孤軍八百壯士的故事也由此開始。
“父親不是想做英雄?!闭劦剿男袀}庫保衛戰,謝繼民說,守衛祖國,只是父親出于一名中國軍人的責任?!啊乓话恕伦冎螅袊姽僮h論的焦點便是‘中國能不能與日本打?’大部分人都認為‘不可打’,因為實力差距懸殊。而父親不同意,他認為只要是軍人都要堅守自己的崗位。”
“四行倉庫保衛戰中體現的就是他作為中國軍人,不放棄、不認輸的指揮作戰原則?!敝x繼民補充道。
謝晉元率八百壯士在四行倉庫血戰四晝夜后,奉命撤入上海租界,日軍多次要求引渡未果。1941年,謝晉元被汪偽政權收買的叛徒殺害,年僅36歲。
父親犧牲的消息傳到梅州,母親痛不欲生,想過一死了之,但想到家中老小,她還是硬把這個家撐了起來?!霸诮稁X,從小在上海長大的母親學著下田種地,一人負擔起祖父母、我們四個孩子和大伯女兒的生活?!敝x繼民說。
直到1946年,謝繼民才與母親和哥哥姐姐從梅州回到上海。報紙刊登了他們回滬的消息后,第二天就有孤軍戰士找上門。“當時在上海各區的孤軍士兵有五六十人。這些孤軍戰士的生活和工作大多沒著落。我記得母親說過,‘團長犧牲了,我作為團長夫人,要把擔子挑起來?!總€月都會給他們發一些生活補貼?!?/p>
孤軍每個月都要到他們的住所,看望謝繼民和他的母親?!澳菚r,他們常常會聊起四行倉庫保衛戰的四天,聊他們所在的每一個崗位,每一個樓面、窗口所發生的事?!?/p>
在謝繼民的眼中,父親是個讀書很厲害的人:“他的文化、體育都很好,考進了廣東大學(現為中山大學)。孫中山先生對父親有很大的影響。”
謝晉元扮演者
演出“神經質”般的疲勞感
作為梅州蕉嶺“抗日三英杰”之一,謝晉元出生于蕉嶺縣新鋪鎮尖坑村方塘子謝家祖居“儒林第”,20歲從廣東大學畢業后選擇投筆從戎,進入黃埔軍校第四期學習。電影《八佰》中謝晉元的扮演者杜淳,將謝晉元稱作“儒將”。
早在準備階段,杜淳就充分了解了謝晉元的生平,“了解他是一個怎樣的人”。通過做功課,杜淳發現,“他身上有文人氣質,他是受過雙重教育、非常精英的軍官?!?/p>
既是軍人領袖,又是能拍人肩膀一起奮戰的戰士,成為了演好角色的難點?!爸x晉元特別難演?!睂а莨芑⒃诖饲敖邮懿稍L時說。
謝繼民說,據父親的日記記載,在四行倉庫保衛戰的時候,他和營長每天早晚都會從一樓到頂樓巡視一圈,每個崗位逐個看?!八谌沼浝飳懀骸畽C槍手、投彈手、班長、排長、連長都是我?!馑际?,當時他是一個個去教士兵們怎么打機槍、怎么投彈,因為很多士兵的軍事素質和文化素質都比較低,并不知道怎么作戰?!?/p>
這種緊張的情緒狀態,被管虎形容為一種“神經質”般的疲勞感,這也是他對杜淳的表演要求。在銀幕上,杜淳飾演的謝晉元胡茬不修飾、瞳孔布滿血絲,都是為了表現出三四天沒有睡覺的狀態。此外,為了演好謝晉元,杜淳還專門學習了毛筆書法。盡管相關的鏡頭最后沒有用上,但在杜淳看來,盡力貼近人物的狀態,是一名演員應該做的。
謝晉元是客家人,杜淳還專門學習了“梅州普通話”,臺詞老師之一是本就為客家人的演員張頌文。有觀眾認為,杜淳在片中的“梅普”過于“夾生”,甚至有些出戲。對此杜淳回應稱,他演的就是“說不好普通話的客家人”。
謝繼民對杜淳的表演表示贊賞:“表演得很好,很傳神,基本能展現出我父親的風采?!?/p>
觀眾
戰士慷慨赴死情節最震撼
電影《八佰》上映后,在梅州掀起了一股觀影熱潮?!疤珣K烈了,整個電影院都能聽到啜泣的聲音?!泵分菔忻駵嘏可现苣е谏铣踔械膬鹤右煌^看。她說,希望通過電影,讓兒子感受到前人為祖國統一和繁榮所作出的犧牲和貢獻,汲取“正能量”。
正在讀高中的林睿軒說,在觀看電影之前,他特地查閱了“八百壯士”固守四行倉庫的歷史資料。“有句話說:‘我們如今的歲月靜好,是曾經有人負重前行’,看完電影后深有感觸。”林睿軒說,電影中他最感動,也最震撼的一幕,是為防止日軍工程兵爆破墻體,守軍戰士們身捆手榴彈慷慨赴死的情節。“看著他們往下跳前,遞給戰友望轉交的家書,心里很難過。他們也有惦記著的家人,為了國家這個大家,只能舍棄小家?!?/p>
杜淳非常感謝梅州影迷朋友們的肯定:“謝晉元將軍是廣東梅州蕉嶺人,我能夠出演他,是我莫大的榮幸,能夠演到我們廣東梅州蕉嶺出來的英雄人物,對于我來說也是一種驕傲?!?/p>
近年,謝繼民把諸多歷史細節串珠成鏈寫成了書籍《我的父親謝晉元將軍》,上海四行倉庫抗戰紀念館便是參考了這本書的描述進行布展的。謝繼民說,電影上映后,四行倉庫保衛戰引起了廣泛的關注,《我的父親謝晉元將軍》也于近期再度熱賣,身為作者的他“現在都很難買到了”。
對話
專訪《八佰》主演杜淳、歐豪:
劇組認真得“令人發指” 拍出中華民族的血性
與傳統戰爭題材影片不同,《八佰》將角色有血有肉有情的一面展示給觀眾。導演管虎如此表示,自己要拍的并非“戰爭”,而是戰爭中的“人”。
作品熱映之際,南方日報獨家專訪《八佰》謝晉元的扮演者杜淳,和“端午”的扮演者歐豪。兩人表示,他們希望讓觀眾看到中國人的血性和凝聚力。
南方日報:《八佰》外界評價不俗,在拍攝中,作為演員,有沒有讓你印象深刻的細節感受到劇組的用心之處?
杜淳:這部電影的每一個鏡頭都沒辦法簡單拍。以結尾沖橋那場戲為例,足足拍了十天,每個鏡頭里都包含那么多人,那么多的炸點,還有照明燈、追光,身上的彈著點,只要一個鏡頭沒有過,再想拍第二個鏡頭,就要等40分鐘到1個小時,因為所有的炸點、演員身上的彈著點都要重新去補。
歐豪:如淳哥所說,劇組所有人認真得“令人發指”,導演要求非常高,不管有多難,我們一定要達到完美。從這一點說,整個劇組的人也體現了一種《八佰》的精神,大家都很有凝聚力,努著勁來完成好每一場戲。
南方日報:《八佰》的特別之處,是以散兵的視角來切入,比如“端午”這個人物。
歐豪:這個視角很特別。我認為“端午”不僅僅是“八百壯士”的一個代表,也是戰爭背景下千千萬萬普通青年覺醒并反抗的一個縮影。“端午”內心是有一團火的,需要一個點來點燃。他在這四個晝夜里的成長與變化,讓我對這個角色特別著迷。這也是為什么我說我在戲里“陪著端午活了一次,也死了一次”。
南方日報:謝晉元身上有哪些閃光點打動了你?
杜淳:謝晉元最打動我的,是他為了國家舍生取義、甘心赴死的精神。這個戲的每個角色要承擔自己的那部分,謝晉元承擔的部分就是一個精神領袖,他需要向外界傳達《八佰》的精神到底是什么,我們為什么要留在四行倉庫,為什么要守住四行倉庫。
南方日報:你怎么看《八佰》的精神?
歐豪:我覺得影片最重要的一點是體現我們中華民族、中國人的一種凝聚力。我對一句臺詞印象特別深刻,“讓吾輩子孫不再受屈辱”。我們所做的一切就是為了體現這種精神,也讓大家看到中國人的血性和凝聚力。
南方日報駐京記者 劉長欣 記者 張柳青 實習生 譚海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