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些月餅、花生油的原材料,大部分都是我們村民自己種的,吃起來會特別香特別讓人放心。”在農民豐收節和傳統中秋節到來之際,地處粵西的茂名市電白區林頭鎮新圩村106戶貧困戶,首次領到了自產的節日慰問品,臉上洋溢著歡笑與自豪。
“本村種養的農產品在本地銷售加工再銷售,實現二次流通和到戶消費,也很好地兌現了國家提出的消費扶貧政策。”珠海稅務駐村第一書記吳性堅介紹,消費扶貧是脫貧最后一環也是最重要的一環,關系脫貧質量和長效脫貧。
據介紹,珠海市稅務局對口幫扶粵西兩個省定貧困村,茂名市電白區新圩村及高州市學福村,截至目前,兩村貧困戶167戶430人全部達到“兩不愁、三保障、一相當、八有”等目標,實現三個100%脫貧退出和摘帽。
有效激發困難群眾內生動力
“要依托稅村聯合支部,培養懂治理善治理的基層干部。不斷完善扶貧機制,有效激發困難群眾內生動力?!蓖瑯映錾谀匣涋r村的珠海市稅務局黨委書記、局長曾天翔通過對農村黨建及基層治理現狀的切身感受和深刻思考,提出了治本之策。
2016年,首個精準脫貧攻堅聯合支部在學福村成立,不久后,新圩村也成立聯合黨支部,這在茂名地區乃至全省都是首創,得到珠海和當地扶貧部門的點贊。
自聯合支部成立以來,珠海稅務會同兩村黨員干部及村委干部,共同開展組織生活26次,集中輔導236人次,村干部跟班學習9人次。幫助發展黨員和后備干部5人,開展學歷進修教育6人。通過一系列活動為村里鑄造一支嶄新的黨員隊伍,增強了村黨組織和黨員的凝聚力和戰斗力,提升了村委干部的基層治理能力和自我發展能力。
“今年,我陸續多養了500只雞,也多種了一兩畝的地,閑時還會去建筑工地跟車,收入比往年更有保證?!北в邢袢~茂一樣想法貧困戶不止一兩戶。自從珠海稅務駐村干部推出“以獎代補”分紅方案以來,兩村貧困戶在家種養及外出務工方面的積極性越來越高。
珠海稅務駐新圩村和學福村的兩位駐村書記帶領村委干部,在充分調研的基礎上,制定建立了“兩法一則一案三表”收益分配制度,即扶貧資金本金管理辦法和收益分配管理辦法、收益分配實施細則、重大疾病救助方案、收益分配量化表、重特疾病救助表、優秀學生助學表,確立“6211”分配辦法,實行生產性、生活性、保障性三類分配。其中60%用于貧困戶分紅、20%用于合作社擴大再生產、10%用于急病大病幫扶基金、10%用于教育幫扶基金。通過以獎代補、二次撬動大大激發貧困戶種、養、工的內生動力和熱情。除了政策性兜底外,真正體現多勞多得和鼓勵有效勞動。
把農村思想道德建設落到實處
“這樣的初心驛站非常有意義,進來看到我們村的前輩的故事,看到自己的家風家訓,會不由增添使命感和自豪感?!秉h員馬嘉興,是初心驛站的常客,在這里他既能借閱書籍,也能在此接受鞭策和激勵。
稅務駐村書記特意邀請村里的“老秀才”把社會主義核心價值、精準扶貧、鄉村振興、家風家訓等內容村規化村約化,通過兒歌、村謠、順口溜、三字經等接地氣的形式進行宣傳誦讀,有利于村民道德和價值觀的再造。
同時,兩村每年開展“脫貧致富能手”“五好家庭”公開民主評選活動,累計評選“致富能手”10人、“五好家庭”26戶,通過正面榜樣激發村民內心向上、上善的強大正能量,從而達到扶志扶智的目的。
此外,珠海稅務駐村書記在扶貧部門及幫扶單位指導下,采取“公司+農戶+合作社”形式,發展水稻、番薯、葡萄、益智果種植,澳寒羊、電白雞養殖,安裝光伏、購買農機,以及資產扶貧項目,預計每村每年可獲得分紅收益約40萬元,可為每戶貧困帶來分紅收入6000-9000元。
【南方日報記者】何康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