秋后天氣漸涼,人有了食欲,脾胃功能也逐漸恢復,及至秋冬交替的霜降時節,若進補得宜,不僅能補償夏季的損耗,還有助于增強體質,幫助人們度過寒冷的冬天,也為新一年的健康生活打下堅實基礎,因此自古以來,人們都非常重視“霜降進補”。
佛山市禪城區人民醫院中醫科醫生梁其杰表示,秋末冬初,人體腸胃功能尚未完全恢復,因此不能大補特補,而應以“平補”為宜。平補,屬于一種緩補法。平補的食物性能平和,如谷類、豆類、水果和蔬菜類等,正常人和體虛久病的人都可食用,一般不會有不良影響。
南北方除環境溫度有差異外,人群的普遍體質也有所不同。因此在進補的方法上也應有所不同。南方人體質多偏虛寒,在平補基礎上可適當偏溫補。
此外,任何進補,除了根據季節、當地氣候,還要結合個體的體質不同而定。如體質偏實熱者,進補時就不能太溫補,可進補鴨子、兔子、秋梨、柿子等。性味偏涼者、體質虛寒者,可適當進補雞肉、羊肉、栗子、蘋果、葡萄等偏溫或平性食物。
梁其杰還特別提醒,進補前市民一定要先了解自己的體質,且體質是會發生變化的,可以定期到正規醫院檢查,聽取醫生的建議。
同時,不少老年人身體較弱,且兼有多種疾病,若胡亂進補,不但起不到調養身體的作用,可能還會引起不必要的麻煩。因此,進補前最好經由醫生指導。
此外,正患感冒、發熱、急性胃腸炎,糖尿病、高血壓病等人群,不要隨便進補。體質屬于痰濕、濕熱者,也不能馬上進補,否則容易滋生痰濕。應先化濕,再根據寒熱虛實進補。
醫生推薦的幾款霜降養生食療方:
1.雙耳湯
材料:白木耳10克,黑木耳10克,冰糖30克。
制作方法:將白木耳、黑木耳用溫水發泡(請不要長時間浸泡);除去雜質,洗凈,放入碗內,加冰糖、水適量,置蒸籠中;蒸一小時,待木耳熟透時即成。
功效:滋陰潤肺、補腎健腦。
2.蓮子百合煲排骨湯
材料:用蓮子(去芯)20克、百合20克、排骨100克。
制作方法:將以上材料加水適量同煲;排骨熟后用鹽調味食用;每日1次。
功效:清心潤肺、益氣安神。
3.西洋參烏雞湯
材料:烏雞1只,生姜2片,西洋參25克,麥冬,黑棗(去核),陳皮3克。
制作方法:瓦煲注入適量清水,放入烏雞、姜片、西洋參和紅棗;加蓋大火煮沸,改小火煲2小時;加鹽調味即可。
功效:清熱、解毒、補心益氣。
4.石斛雪梨煲水鴨
材料:鐵皮石斛10克,麥冬20克,雪梨1個,水鴨1只約500克。
制作方法:鐵皮石斛洗凈,雪梨去核留皮,水鴨斬件;以上材料一起隔水燉3小時。
功效:滋陰潤燥。
5.太子參燉烏雞湯
材料:太子參10克、烏雞半只、豬展肉150克、枸杞5克 ,生姜3片。
做法:將烏雞斬件、瘦肉切塊;放進冷水鍋中,煮開,撈出沖洗干凈浮沫;將全部材料倒進燉盅,蓋上燉盅蓋子,加入適當清水,隔水燉3個小時。
功效:補益脾肺,益氣生津。
(作者單位:曾雪瑩:佛山日報社;張秋橋:佛山市禪城區人民醫院;戎耀:石灣鎮街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