英國“脫歐”過渡期還有不足2月時間,但英歐在決定未來關系的談判中仍存在較大分歧。在剛剛結束的英歐新一輪貿易談判中,雙方仍就數項議題爭吵不休。相互作為進出口貿易的“大客戶”,英國與歐洲大陸的“鄰居”為何難以就貿易問題達成一致?若談判繼續僵持,英國是否將不可避免地走向“硬脫歐”?
英國??
漁業雖小但關乎自主權
英國廣播公司(BBC)網站報道,當地時間11月6日,英國首相鮑里斯·約翰遜表示,無論英歐雙方是否就協議達成一致,英國已“做好了充分準備”。
此前在11月4日,英歐雙方進行兩周的貿易協定談判后,英國“脫歐”首席代表戴維·弗羅斯特和歐盟首席談判代表米歇爾·巴尼耶都表示,英歐雙方在部分議題上仍存在“廣泛”和“嚴重”的分歧。
約翰遜曾將10月15日作為與歐盟峰會達成協議的最后期限,在這一嘗試無果后,他隔天作出強硬表態,稱英國已做好“硬脫歐”準備。10月22日,英歐雙方打破僵局并重回談判桌。但最新消息顯示,談判進展“十分溫和”。雙方爭議仍舊集中在捕魚權、公平競爭環境和履約管理三項僵持已久的核心議題。
其中,英歐就捕魚權問題已有多年爭論。英國試圖在脫歐后收回《共同漁業政策》規定的共享漁業資源控制權,而歐盟希望維持現狀。
據經濟學人報道,漁業在英國國內生產總值占比僅不到0.1%。為何漁業權問題為成為英歐爭議焦點?中國國際問題研究院歐洲所學者張蓓認為,盡管漁業雖在英國和歐盟經濟中占比極小,但作為一項政治議題,漁業權代表了英國脫歐后實現政策自主權、脫離歐盟共同意愿的期望是否能被歐盟接受,因此被給予高度關注。
與漁業權類似,今年10月英國議會下院通過的《內部市場法案》同樣成為近期談判的角力點。該法案規定北愛爾蘭與英國其他三個地區間的自由貿易保持暢通。該法案被歐盟視為違反國際法,也破壞了英國去年在“脫歐”協議中對北愛爾蘭和歐盟成員國愛爾蘭之間開放邊境的承諾。
在英國“脫歐”之前,由于英國與愛爾蘭均為歐盟國家,享受同樣的貿易與人口流動政策,彼此之間實際上處于歐盟內部的國際間關系。但是,當英國“脫歐”后,如果不對北愛爾蘭邊界問題作出新的規定,曾經自由流動的人口與貨物可以轉運至仍是歐盟國家的愛爾蘭,然后通過愛爾蘭與北愛爾蘭之間的貿易與人口流動協定經北愛爾蘭入境英國。如此一來,英國的“脫歐”實質上就存在了一個缺口。所以,對英國政府來說,“脫歐”導致的北愛問題不只是經濟、貿易問題,同樣也是關乎國家主權甚至是地區和平穩定的問題。
張蓓分析,對歐盟來說,維持單一市場完整性是“脫歐”貿易協議談判的核心。而對英國來說,“脫歐”后維持監管自主權是最基本的訴求。英國政府選擇在“脫歐”過渡期截止前拋出《內部市場法案》引發爭議,是以破壞北愛爾蘭的特殊性來逼迫歐盟在貿易協議談判中讓步。
歐盟??
“分家”難在各自嚴守底線
自今年1月31日英國正式“脫歐”后,英國近日已同日本簽訂首個自貿協定,同肯尼亞就貿易協議部分條款達成一致。但英國同歐洲的貿易協議在多輪談判后仍未取得實質性成果,進展和僵局交替出現。
中國社科院歐洲所研究員趙俊杰認為,歐洲一體化解決各類議題時呈現出爭端的“常態化”?!皻W元問題也好,統一市場也好,這些議題總在僵局和妥協中曲折前行,英國脫歐議題如果能順暢解決,反而是奇怪的事情?!?/p>
外媒報道,在上一輪談判無果而終后,約翰遜曾指出,如協議無法簽訂,英國“硬脫歐”后與歐盟之間的貿易將遵循“澳大利亞模式”?!鞍拇罄麃喣J健敝赣Х職W盟和澳大利亞的貿易模式。英國廣播公司稱,“澳大利亞模式”僅遵循世界貿易組織框架,幾乎等同于英歐之間“沒有任何貿易協定”。
相較于“澳大利亞模式”,英國政府更希望與歐盟簽訂“加拿大模式”的協議,即效仿歐盟與加拿大簽署的“全面經濟貿易協定”。但約翰遜稱,歐盟已明確表示不接受“加拿大模式”。
趙俊杰指出,英國與歐盟在貿易協議上的理念分歧,源自雙方國家利益出發點的不同。從法律角度看,英國遵循海洋法系,歐盟法、德等國遵循大陸法系。英國的底線是在“脫歐”后脫離歐盟法律準則的凌駕,歐盟的底線是要求英國在歐盟管轄的政治邊界實施歐洲法院的管控。
商務部國際貿易經濟合作研究院研究員梅新育指出,目前英歐雙方在談判中都不具備較大優勢,區別在于約翰遜政府展現出更強的“個性”,而歐盟僵化的議事機制也使得談話較難以進行。
中國國際問題研究院歐洲所學者許釗穎分析,目前英歐談判的膠著狀態也受外部因素影響:第二輪新冠肺炎疫情發生后,歐洲各主要國家相繼實行更嚴格的防疫制度,疫情成為談判中需要考慮的因素。此外,美國大選結果將成為雙方調整立場的依據,英國政界人士中也有建議英國在美國大選后再決定談判的聲音。
分析??
第二波疫情沖擊或倒逼談判
英國“脫歐”過渡期將于年底結束。外媒分析,雙方須在11月中旬達成貿易協議,以確保協議在過渡期前有足夠的時間留給審批,目前時間已所剩無幾。
當地時間11月6日,約翰遜與歐盟委員會主席烏爾蘇拉·馮德萊恩通話討論脫歐貿易協議問題。隨著過渡期結束時間臨近,英歐下周的談判將成為貿易協議能否簽訂的關鍵。
英歐是否能夠在下周談判中取得成果?張蓓分析,英歐并非完全不可能達成協議,但從約翰遜的表態中可以看出,英國政府沒有政治意愿延續“脫歐”過渡期。
張蓓稱,英國約翰遜政府上臺后即以“脫歐”為主政,政府內有不少熱誠希望“脫歐”的人士。盡管國內爭議較大,約翰遜在歷次“脫歐”談判中慣于使用恫嚇迫使對方妥協,既展現出“硬脫歐”態度,也曾在談判最后一刻施展出較大的靈活性。
張蓓指出,英國和歐盟在貿易協議上并非相向而行,以漁業權爭議為例,歐盟是英國漁業最重要的市場,二者互有需求。在疫情沖擊下,雙方從理性角度會更迫切地希望達成協議,但從談判邏輯角度上看,互相試探、破勢對法“松口”是英歐貿易協議談判中的常態。
許釗穎指出,英歐就貿易協議上的分歧導致談判進展緩慢,分歧不僅在談判桌上存在,在英國國內和歐洲各國也廣泛存在。目前,歐盟主要精力集中在應對第二輪疫情沖擊上,“脫歐”議題重要性有所下降。但對英國政府來說,“脫歐”議題與國內政治和民意緊密掛鉤。
美媒《商業內參》網站報道,根據今年10月民調機構Focaldata發布的民調結果,64%的英國民眾認為,若英歐未能在明年初以前達成貿易協議將是一件“壞事”。許釗穎認為,在“脫歐”過渡期臨近的狀況下,英國相對于歐盟來說會更被動,不排除未來因民意變化和疫情沖擊改變態度。
趙俊杰指出,盡管約翰遜曾聲稱已做好準備“硬脫歐”,但英國以一己之力對抗歐盟27個成員國的經濟體仍是最壞選擇。對歐盟來說,“硬脫歐”后英國可能以包括遣返大量歐洲常駐勞務人員和移民等方式實施“對等報復”,由此產生的損失歐盟也難以承受。
趙俊杰稱,目前英歐雙方在談判中盡量避免觸動對方底線,但仍未作出妥協,既是對對方底線的試探,也是防止刺激國內民眾。由于歐洲第二輪疫情發生后,歐洲各國陸續實行了包括“封城”在內的嚴格防疫政策,導致“脫歐”貿易協議中涉及的內容短期內沒有太大效力。不排除英國和歐盟同意將談判再度延后。
南方日報駐京記者 泠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