撿球、追逐、避讓、投球……機器人在指定賽場上敏捷穿梭,場內的選手熱情高漲,場外的掌聲歡呼聲不斷。12月5日至6日,2020 WE RoboStar青少年機器人聯盟賽在廣東科學中心成功舉行,來自全國各地的21支隊伍在賽場激烈對決、大顯身手。
“少年強則國強,WE RoboStar不僅是一場機器人愛好者的科技盛宴,更是為熱愛科學、渴望在實踐中研究機器人的莘莘學子搭建了一個學習、交流、探索的平臺?!睆V東科學中心主任盧金貴評價道。經過激烈角逐,最后來自廣州、上海、北京的三支隊伍獲得大賽冠軍。
決賽場外觀眾熱情高漲。廣東科學中心供圖
創新型賽制,既是盟友也是對手
6日下午,決賽現場精彩紛呈。賽前,選手們對機器人進行反復檢查、調試;賽中,雙方隊員目光始終緊盯賽場上比拼的機器人,不敢分神。每一輪比賽結束,現場觀眾情不自禁地為選手鼓掌吶喊。
本次青少年機器人聯盟賽,是廣東科學中心聯合哇一機器人等專業機構,按照國際FRC比賽規則組織的青少年工業級機器人競賽。大賽以“無限充能”為主題,主要面向13—18歲青少年,旨在對接國際高端機器人競賽模式,培養我國青少年對機器人、人工智能等領域的興趣,引導青少年學習高科技知識,并將AI機器人相關理論運用于實踐。
據了解,大賽分“積分賽”和“淘汰賽”兩個階段,要求參賽隊伍在規定的時間內搭建組裝機器人,運行機器人,執行規定的任務,包括往指定的“能量接口”輸送代表“能量電池”的黃色球,完成“旋轉控制”“位置控制”以及懸掛吊臂等系列動作,綜合考察了青少年對相關科學知識的理解、動手實踐和團隊協作等能力。
機器人在決賽場上激烈對抗。廣東科學中心供圖
與傳統“1vs1”賽制不同,本次競賽采用“3vs3”跨隊伍聯盟的合作競爭賽制,所有的參賽隊伍既是盟友也是對手,隊伍之間有激烈的對抗,也需要相互合作,這種創新型賽制,不僅讓隊員們更好地掌握人工智能、機器人構型設計、程序控制等專業知識,還培養青少年合作意識,溝通能力和開放性思維。
這也正是此次比賽的魅力所在?!斑@次大賽最吸引我的地方,除了機械、設計、編程等外,就是別具一格的賽制,比賽過程中非常講究合作精神?!眮碜员本?591戰隊的司逸誠說。
經過激烈角逐,最后來自廣州、上海、北京的三支隊伍獲得大賽冠軍。廣東科學中心供圖。
決賽中,廣州8011戰隊所在的藍色聯盟在經歷了第一輪的失敗后,對機器人進行了進一步的調試,最終獲得冠軍。8011戰隊是唯一一支廣州本土戰隊,此次參賽是他們的賽場首秀。在戰隊隊員楊昊霖看來,無論勝負,首次參賽就闖入總決賽,已非常開心,“這不僅僅是一場比賽,也是一次成長,能夠和其他優秀隊伍共同競技,收獲了很多友誼。”
以賽促教,推動創新型、應用型科技人才培養
運動的刺激性和科學技術的結合,讓大賽充滿趣味性、觀賞性和科普性。賽場上,青少年選手們展現出的熱情,也感染了在場的觀眾,決賽現場吸引了很多青少年和家長的圍觀。
賽場邊,六年級的東東正在目不轉睛地看著比賽情況?!昂⒆訉犯吆芨信d趣,平時就喜歡動手制作,”東東媽媽分享道,“我也曾就讀科技大學,看到朝氣蓬勃的年輕人熱愛科技并且付出努力,不吝分享,就特地帶孩子來感受這樣的氛圍?!?/p>
在盧金貴看來,“科技興國、人才強國”一直是我國重要的國家戰略,國家發展亟須科技創新型人才。舉辦青少年機器人聯盟賽的目的,就是與國際接軌,打造全球復合型AI創客科技人才。
機器人在決賽場上激烈對抗。廣東科學中心供圖
對此,華南理工大學副教授周育紅表示認為,我國青少年對科技重視程度日益提高,但是存在著重理論知識、輕實踐操作的問題,缺少將科學理論與實踐結合的平臺和機會。WE RoboStar青少年機器人聯盟賽作為我國少有的與高精尖科學技術結合的青少年比賽,引入工業級機器人,加入對抗博弈環節,極大提高賽事觀賞性,激發青少年的科技熱情,調動他們科技學習的積極性,真正做到“以賽促教”,有效推動創新型、應用型、科學技術人才的培養。
參賽選手正在緊張比賽中,廣東科學中心供圖
此大賽吸引了全國各地21支隊伍現場參與激烈對決。在全球疫情背景下,國外同類賽事大多已暫停舉辦,大賽能夠成功舉辦,殊為不易。
來自鄭州的大二學生趙義通是場上副裁判之一,“過去我是站在玻璃墻后面的操作手,今年第一次站在裁判的位置上,這種感覺挺奇妙的,會從另一個角度理解比賽,”趙義通說道,“與往年相比,疫情期間很多選手不在學校,拼湊出時間來組裝起機器人相對困難一些?!?/p>
【記者】 李鳳祥 見習記者 劉佳榮
【實習生】 文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