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年1月24日晚,除夕夜,首批廣東省援助湖北醫療隊隊員從廣州出征前往武漢。南方日報記者 張梓望 徐昊 攝
年度案例
團圓夜出征時
2020年1月24日,本是萬家團圓之夜,127名廣東白衣戰士卻告別親人和朋友,在擁抱和淚水中,選擇逆行出征。
廣東由此成為全國最早派出醫療隊援助湖北的省份之一。
懷抱著“戰勝病毒”的信念,首批醫療隊堅定踏上當天飛往武漢的唯一一趟航班。前方夜色深重,一些人心里做好了“回不來”的準備。
這是一批召之即來、來即能戰的精兵銳將,來自廣州9家頂尖三級甲等綜合醫院的呼吸科、感染性疾病???、醫院感染管理科、重癥醫學科、檢驗科等。
他們之中,既有“抗非”老兵,也有實力“后浪”。從接到命令到隊伍集結,不到1個小時,“不計報酬,無論生死”是共同的心聲。
這批醫療隊由南方醫科大學南方醫院原小湯山醫療隊隊長郭亞兵掛帥。他與戰友們寫下“請戰書”,按下紅紅的24個手印:“若有戰,召必回,戰必勝!”
凌晨一點,他們抵達武漢,稍作休整便立即投入戰斗。
武漢,寒意逼人,廣東馳援的武漢市漢口醫院滿負荷運作,情勢十分吃緊。廣東醫療隊如一場“及時雨”,給捉襟見肘的病房里帶來了信心和希望。
1月26日,首批廣東醫療隊抵達武漢第二天。時鐘指針已接近深夜12時,在廣東醫療隊駐地酒店會議室,針對漢口醫院面臨的種種困難,專家們仍熱烈討論著。
“我們來,就是幫助解決問題的!”郭亞兵說。
病區分區不合理,醫護人員感染風險大。中山大學附屬第一醫院醫務處副處長劉大鉞等人主動作為,按照“三區兩通道”的要求改造病房,為醫護人員上了一道安全保險。
面對危重癥患者多,診療設備跟不上的窘境,南方醫科大學珠江醫院重癥醫學科副主任王華倡議“在漢口醫院建一個ECMO中心”,得到了隊友的響應。
“吳醫生,你們從廣東趕來,能支援我們多長時間?”見到中山大學附屬第一醫院重癥醫學科主任醫師吳健鋒查房,58歲的患者蔡小林試探著問道。
吳健鋒笑答:“你們不出院,我們不撤離!”
在武漢前線的日子里,后方、醫院和親人給醫療隊送來了充沛的物資,保障了前線隊員的需要。王華就和隊員商量從中勻一些,分給患者。
一位阿姨告訴隊員:她有20多年沒吃過楊桃,在特殊時間能嘗到楊桃的清甜,會銘記這一刻,記住廣東醫療隊帶給她的感動和美好。
如今,回想起武漢的時光,王華直言:“在奔忙奮戰的59個日夜里,腦子里想的全都是怎么樣多救人,這已成為大家的一種本能?!?/p>
“發現”磷酸氯喹
疫情如火,戰令如山。啟動應急響應機制后,廣東迅速成立疫情防控領導小組,下設“一辦九組”,其中科研攻關組負責調動全省優勢科研力量,為戰疫提供科技支撐。
2020年1月23日,省科技廳、省衛健委等12個部門召開科研攻關組第一次會議,明確以臨床救治為核心導向,鎖定臨床救治和藥物、疫苗研發、致病機理研究、病毒溯源和流行病學、抗病毒藥物研發、院感防控六大主攻方向,聯合開展應急科技攻關。
新冠病毒是冠狀病毒族譜里的“新成員”,對“非典”有效的藥物,會不會對新冠肺炎也有效?磷酸氯喹是一個上市多年的抗瘧老藥,基于“非典”救治的經驗,廣東率先開展磷酸氯喹治療新冠肺炎的臨床研究。
這個緊急攻關項目啟動于2020年1月27日,由廣州再生醫學與健康廣東省實驗室主導,項目責任人是江山平,臨床研究在中山大學附屬第五醫院進行。
2020年1月29日,廣東正式開展磷酸氯喹治療新冠肺炎的臨床研究,首批10個病例到2月10日按計劃結束療程。首批入組的10位病人,服藥后2—10天咽拭子病毒核酸轉為陰性,平均轉陰時間6.65天。
“在治療過程中,我們看到了它對新冠肺炎的療效,且未發現和藥物相關的嚴重不良反應?!敝猩酱髮W孫逸仙紀念醫院呼吸科主任江山平回憶說。
2月17日,在國務院聯防聯控機制發布會上,科技部生物中心副主任孫燕榮介紹,無論是重癥化率、退熱現象、肺部影像好轉時間,還是病毒核酸轉陰時間和轉陰率,或是縮短病程等系列指標,磷酸氯喹在臨床上“用藥組優于對照組”。
2月18日,磷酸氯喹被納入國家衛健委、中醫藥局發布的新冠診療“國家方案”,并進入廣東援鄂醫療隊的臨床救治方案。
在中國援助海外抗疫的物資中,磷酸氯喹也成為熱門藥品,被塞爾維亞、印度尼西亞等國在新冠肺炎患者臨床救治上使用。英國牛津大學還啟動了大規模新冠肺炎預防性臨床試驗,研究氯喹的新冠肺炎預防能力。廣東為全球新冠肺炎藥物治療上作出獨特貢獻。
疫情下的“廣東發布”
2020年1月21日16時,廣東廣州。近百家媒體齊聚廣東大廈,等待著一場新聞發布會的召開。
這是在全國率先召開的抗擊疫情專場發布會。人們想知道,曾是抗擊“非典”主戰場的廣東,又陸續報告了確診病例,將如何應對?
發布會上宣讀了當天上午成立的省防控工作領導小組成員名單,并公布了廣東疫情防控七大措施。
剛從北京歸來的鐘南山院士,客觀分析疫情現狀,再次明確“疫情出現人傳人”,并提醒要做好感染者的隔離和密切接觸者的追蹤。
省衛生健康委主任段宇飛宣讀了廣東30家省級新冠肺炎的定點收治醫院名單。
及時解渴的信息發布,讓不安的民心為之一振。
信息公開是防控傳染病的最好“疫苗”。經歷過SARS、甲流、MERS等大考的廣東,深知主動發聲的重要性。在全國,廣東是最早一批以省政府名義舉辦例行發布會的省份。
2020年1月26日,廣東召開了首場疫情防控例行發布會,宣布“口罩令”:要求進入公共場所佩戴口罩,并公布了“四個暫?!贝胧M可能降低人群聚集感染風險。
2020年1月27日傍晚舉行的第二場例行發布會明確回應:廣東各地不會“封城”,各類生活必需品市場供應充足。
2020年2月8日,新聞發布會聚焦企業復工復產面臨的現實困難、關鍵環節,對新鮮出爐的“復工復產20條”作出說明。
2020年4月12日,針對在粵外國人疫情防控,廣東在發布會上明確:落實防控措施既不存在超國民待遇,也不存在差別待遇,對歧視行為零容忍。
……
時間指針轉至年末。廣東已召開69場省級疫情防控例行新聞發布會,是全國召開發布會次數最多的省份之一。
在防疫中,廣東形成了穩定的信息發布機制,通過新聞發布會通報疫情動態、回應社會群眾關切、發布最新抗疫措施。
天氣漸冷,冬春季疫情防控形勢嚴峻。就在上月23日,就重點人群接種新冠肺炎疫苗等社會關注話題,廣東再次召開例行新聞發布會,公布廣東已有18萬重點人群接種疫苗,未來將把疫苗接種逐步鋪開到普通人群。
讓權威發布走在謠言前面,給群眾吃下“定心丸”,這有效凝聚起全社會參與疫情防控阻擊戰的強大力量,這是廣東疫情防控取得重大戰略成果的“有力武器”之一。
最硬的“鱗”
作為防護服加工的重要工序,壓條密封主要用于阻隔外界病毒和細菌。2020年初,疫情突如其來,口罩、防護服等防護物資是醫務人員抗擊病毒的“鎧甲”,也是保護人民群眾健康的“盾牌”。全國醫用防護服一度處于緊缺狀態,防護服的生產設備——壓條機隨之需求大增。
盈豐智能裝備有限公司在熱風縫口密封機領域深耕約30年,已成為行業“隱形冠軍”。關鍵時刻,企業負責人梁坤煥挺身而出,帶領團隊從大年初三復工以來,累計向全國各地供應1700臺熱風縫口密封機,份額占廣東一半以上。
不過,由于疫情初期市場需求量快速增長,僅靠一家企業畢竟產能有限,難以滿足需求。于是,梁坤煥做了個大膽的決定:“既然我們做不來,那為什么不把技術交給國家呢?”
盈豐公司股東一致決定將自主研發的熱風縫口密封機設備整套技術,無償捐獻給國資委和多家央企、國企,推動全國防護服短期內產能大幅提高,并受到國務院致信感謝。企業作為廣東唯一的民營企業代表,獲得“全國抗擊新冠肺炎疫情先進集體”榮譽。
盈豐公司只是參與防疫物資生產的粵企代表。在這場沒有硝煙的戰斗中,廣大廣東企業擔當作為,拿出最硬的“鱗”,合力打贏防疫物資保供戰。
重點防疫物資生產企業快速復產轉產擴產,離不開廣東精準施策的導向作用。3月中旬,包括盈豐公司在內的6家防護服壓條機生產企業,獲得省財政兌現獎勵資金754.9萬元。
在這背后,省工業和信息化廳及時推出“重點物資生產企業實施技術改造擴大生產”和“裝備企業研發制造相關設備保障生產”兩項獎勵政策,第一時間開展多次現場兌現活動,累計獎勵金額超過4500萬元,用“真金白銀”推動企業加快擴產轉產防疫物資。
抗疫物資保障,制造大省有擔當。在省新冠肺炎防控指揮辦物資保障一組的統籌協調之下,廣東充分發揮市場化程度高、科技創新實力比較雄厚、產業鏈較為完整、制造業優勢明顯的特質,緊急動員企業復產、擴產、轉產。
制造業優勢被持續激發,廣東實現進“紅區”的醫用防護服、醫用N95口罩、兒童口罩“零的突破”,口罩機、呼吸機、防護服等物資生產和國家調運總量居全國第一,其中口罩機、防護服貼條機占全國產量超八成。
“廣東制造”為全國抗疫大局提供有力物資支撐,推動防控物資從2020年1月下旬至2月上旬的極度緊缺,到3月上中旬的緊平衡,再到4月以后全面滿足國內市場需求并實現有序出口。
南方日報記者 黃錦輝 朱曉楓 李鳳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