潮汕單樅茶的清香在校園中彌漫,廣州市番禺區石碁鎮中心小學的“小茶藝師”們正為客人奉上熱茶,這是番禺區中小學“德育課堂”展示的一角。25日,廣東省2021年度中小學德育工作會議暨德育管理干部培訓班在番禺舉辦。
記者在現場看到,主題展板區展示了番禺區多所學校各具特色的德育品牌項目,涵蓋非遺技藝、嶺南文化、思政課堂等,德育內容與學校所在地的村落文化、鄉賢文化、經濟文化、紅色文化等優秀文化緊密相連。
立足優秀文化,開展“文化德育”,是番禺教育的一次有益探索。
番禺教育從“人”出發,以“優秀文化”為育人源頭,以“文化的方式”落實行動,以生活德育、人文德育、風雅德育和幸福德育“四大途徑”實踐需求,培養文化教化下的、有特質的番禺君子,培養具有人文情懷、責任擔當、氣質優雅、樂觀豁達的社會主義建設者和接班人。
形成特色鮮明的校本課程
“這里是倉頡軒,是我們的書法室。倉頡在漢字的創制過程中起到了決定性的作用?!狈畢^南村鎮南華小學“小導游”向來自港澳的參訪老師介紹著學校,文化底蘊和文化自信清晰顯現。
2017年,廣州市番禺區教育部門制定了《關于加強中小學文化德育工作的指導意見》,意見指出,實施“文化德育”是教育發展的戰略任務,可以強化“上品教化”特色,擦亮番禺教育品牌。
“文化德育”工作實施方案明確,要正確認識“文化德育”在實現立德樹人根本任務、培養中小學生文化自信、實現番禺德育新發展等方面的重大意義;要明確“文化德育”的主要任務,構建“文化德育”運行機制,打造省內一流水平的教育科研高地,保障全區各學校有符合品質要求的文化德育特色課程,深化普通高中課程改革,開展人生規劃教育,促進學生全面而有個性的發展。
為實現“文化德育”持續穩健發展,番禺區教育部門提出“1234推進策略”,即構建一個“文化德育”課程,發展兩支高素質的“文化德育”教師隊伍,優化“評價、聯動、科研”三大機制,開發人文德育、生活德育、風雅德育、幸福德育四大途徑。
“絲竹之聲,三日繞梁,不絕于耳”,走進西村育才小學,古色古香的樸雅堂演奏廳里傳來《雨打芭蕉》《金蛇狂舞》《彩云追月》等廣東名曲,在幽幽絲竹之聲中,學生們陶冶情操,提升素養,培養氣質,而這些曲目的演奏者都是學校民樂社團的學生。
依托地方特色、形成校本課程,是“文化德育”課程的導向。要將校本文化與德育教學相融合,發揮本土文化課程的育人功能,鼓勵各校挖掘地方文化優質資源,運用有利于促進學生向上向善的文化內容,構建基于優秀文化的校本德育課程。
番禺區石碁鎮中心小學以本土傳統紅木雕刻作為手工課內容,讓學生在了解家鄉傳統工藝的過程中留住鄉愁、讀懂家鄉;沙灣西村育才小學以沙灣作為廣東音樂發源地之一的文化優勢,構建“撫琴陶氣質”育人體系,走出“風雅教育”的文化德育之路;星海中學以人民音樂家冼星海的人文精神為核心,形成“星光計劃”德育課程等……
這些校本課程都深度提煉當地優秀文化內涵,通過豐富的德育活動將文化植入學生內心,使其一舉一動都帶有文化韻味。
設立區學校思政課協同創新中心
為慶祝中國共產黨成立100周年,廣東仲元中學、廣東番禺中學等10所番禺區中小學校推出10節思政微課,由優秀思政課教師擔任主講,結合容菴梁公祠等番禺區紅色遺址,通過帶有歷史烙印的“紅色故事”,引領學生傳承紅色基因。
去年,番禺區委宣傳部、區教育局與華南師范大學黨委簽訂黨建結對共建協議,成立番禺區新時代思想政治理論宣講團、番禺區思政理論課名師工作室等,發揮高校馬克思主義學院理論教授、黨委黨校理論導師、中小學思政課名師的思想引領作用,夯實共同思想政治基礎,牢筑思政教育的“根”和“魂”。
記者在廣東仲元中學看到,該校將德育內容融入到各科課程的方方面面,實現課程思政與思政課程同向而行。
廣東仲元中學英語教師王凱玲選取一篇關于申紀蘭、南仁東等共和國勛章獲得者的英語文章,引導學生歸納英雄身上的共同品質,讓學生思考“能否做自己的英雄”;歷史教師何健翔將歷史課與思政教育緊密結合,他主講的《建國以來的重大科技成就》闡述了從“兩彈一星”到載人航天、袁隆平雜交水稻等重大科技成就,介紹錢學森、鄧稼先等老一輩科學家的感人事跡,讓學生體味不計名利、甘當無名英雄的愛國精神……
不久前,番禺區教育局正式設立了區學校思政課協同創新中心,圍繞“六大任務”開展系列活動,高水平落實國家思政課程,努力打造高水平的思政教師隊伍,建設高質量的思政課堂;強化思政元素與教學內容有機結合,思政教育和知識體系教育有機統一,各門課程與思政課程同心、同道、同向、同行。
同時,番禺區堅持教育創新,探索“云上思政”新模式,推出《家教有方》電臺家教課堂和《家校共育云課堂》線上課程;建成13所鄉村學校少年宮,實現全區6個鎮100%全覆蓋;星海青少年宮“流動少年宮”已開展活動600多場次,輻射全區乃至貴州等貧困幫扶地區。
“從2009年的嶺南校園文化建設,到2017年全面實施‘文化德育’,優秀文化始終是番禺思想道德教育的源頭活水?!狈畢^教育部門相關負責人說,“文化德育的終極目標和任務是立德樹人,希望番禺區探索出既有廣泛代表性,又有地方特色的德育范式,為廣州乃至全國的區域德育工作提供經驗?!?/p>
南方日報記者 鐘哲 實習生 羅亦汀
通訊員 劉莉 唐恩瑩 李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