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廣州市科技局發布消息,2020年度國家自然科學基金廣州地區獲立項項目數和經費支持均居全國第三,再創新高(資助項目3188項,資助經費17.1億),僅次于北京(7264項,61.83億)、上海(4278項,28.63億)。這源于近年來廣州對基礎研究投入的持續發力。
當前,廣州市省實驗室獲得科研項目創新高,累計獲得國家、省級項目38項,經費支持約3.4億元。除了布局建設全球創新策源地,廣州還在建立健全基礎研究資助體系;推動基礎研究與科技人才培育交叉融合;深化科技創新改革,最大限度釋放創新活力。
在基礎研究領域,大院大所大裝置大平臺堪稱“重型武器”。廣州正全力以赴籌建呼吸疾病領域國家實驗室。同時,大力推動4家省實驗室圍繞前沿科學領域開展基礎研究,積極參與國家重大科技任務。
圍繞深海、深地、深空等科技前沿領域,廣州以重大科技基礎設施為前沿研究戰略支撐,建設國家級科研基地。此外,廣州還在推進重點實驗室體系建設。目前,全市國家重點實驗室增至21家,占全省70%;省重點實驗室256家,占全省近60%;市重點實驗室達195家。
在基礎研究資助體系方面,廣州深化與國家自然科學基金委員會合作。截至2020年,全市已累計投入超2億元,累計獲得資助超8億元;廣州地區國家自然科學基金依托單位達98家,位居全國第三。
同時,廣州開創性地將2020年度粵穗聯合基金95%經費投入青年基金項目,培養青年科研人員獨立承擔科研項目、進行創新研究的能力。廣州也在全國首創市校(院)聯合資助項目,5年引導社會資本投入基礎研究經費超6.7億元。
在基礎研究的人才培育方面,廣州4個省實驗室匯聚了徐濤、張偲、徐宗本、李家洋等32位院士、近100個高層次人才團隊。自2016年以來,廣州市產業領軍人才政策累計投入超過10億元,立項支持各類創業、創新人才、團隊超228個。2020年,創新方式以基礎與應用基礎研究項目支持1313名博士青年科技人才留穗發展。
在科技創新改革方面,廣州深化落實科技計劃項目管理簡政放權,建立符合基礎與應用基礎研究特點和規律的項目立項及管理制度,截至2020年,以源頭創新和應用為導向,下放基礎研究項目1976項,充分激發了科學家的自由探索精神。
此外,廣州支持優化原始創新機制,出臺全國首個市級支持科技資源庫發展辦法,使科研人員獲得穩定支持,最大限度釋放創新活力。廣州還充分賦予創新平臺人事、財務、薪酬、科研組織等自主權,實行社會化用人和市場化薪酬制度,強化人才集聚“向心力”。
【南方+記者】李鵬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