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個出現在A4紙上的碩大“冤”字,直接扎到了女檢察官張宇筠內心最柔軟的地方。她第一次見到當事人劉伯時,對方已70多歲,單腿殘疾。因拆遷安置糾紛,他信訪13年,無果。
“如果不是碰到難處了,誰愿意13年無論風吹雨打,天天都去信訪?”明知案件復雜,廣州市南沙區人民檢察院(廣東自由貿易區南沙片區人民檢察院)副檢察長張宇筠毅然介入,最終幫劉伯一家爭回了權益。
張宇筠曾榮獲“全國模范檢察官”
從檢多年,她總是“將心比心”。為耕種了一輩子、對土地飽含深情的農民討回土地承包經營權;耐心疏導,使怨氣深重的買賣雙方握手言和……在張宇筠看來,做好檢察工作,一定要會“換位思考”,還要有“情懷”。許多前來求助的人親切地叫她“知心檢察官”。
張宇筠曾榮立個人二等功一次,并先后榮獲“全國模范檢察官”“全國巾幗建功標兵”“廣東省人民滿意的公務員”等榮譽稱號。
法律看似“冰冷”,但也可以很有“溫度”
最近,張宇筠遇到了一件“開心”事。她在中國裁判文書網上,看到自己經辦的一起案件,被廣東省高級人民法院再審改判了。
當事人阿華來自湖南山區,1996年出生。在初入社會工作第一天,18歲的阿華不幸從六樓腳手架上摔下,造成下半身癱瘓。他家庭貧困,在腿部做手術打了鋼釘后,卻沒有錢去把鋼釘取出來,骨頭壞死急需手術治療卻因為無法支付手術費而一再拖延。
“雖然錢也沒有辦法挽回他的腿,但至少可以讓他取出鋼釘,減少一點痛苦?!?張宇筠說??乖V之下,法院改判不僅包工頭要擔責,房主亦要擔責,賠償男孩約50萬元醫療費用。
張宇筠在走訪調查
張宇筠語氣溫和,卻擲地有聲?!澳軒偷竭@些真正需要幫助的人,是我工作的動力所在?!?/p>
張宇筠幫劉伯夫婦爭取到開發商的拆遷賠償后,結案近6年,她仍和老人保持聯系。有時是她主動關懷,有時是老人想和她聊聊天。得知他們漸漸找回了正常的生活節奏,她也終于放了心。
“很多當事人走完了法院的一審二審,因不滿判決結果申請再審,卻被駁回。他們來到檢察院的時候,往往是最走投無路的時候,很希望有人能夠聆聽他們內心的聲音?!睆堄铙拚劶皩ψ陨砺殬I的認識,說:“我們不僅通過抗訴、檢察建議等方式承擔法律監督職責,對當事人進行釋法說理、維護司法權威也很重要?!?/p>
在廣州市檢察院任職時,張宇筠負責辦理民事行政訴訟監督案件,許多前來求助的人親切地叫她“知心檢察官”。
此前,廣州一名30歲男子預備結婚,卻在婚禮前夕做微創手術時不幸身亡。法院判決該醫院承擔次要責任,身亡男子父母希望檢察院進行監督,讓法院改判醫院承擔全部責任。
近日舉行的廣州市政法英模事跡報告會上,張宇筠上臺作事跡報告
該案最終無法提出抗訴。事后,夫婦二人仍很感謝張宇筠。原來,他們曾找人多方求助,卻沒有被“傾聽”,只有張宇筠認真聽他們講了一個下午?!澳且豢蹋矣X得我的工作很有意義。”
在張宇筠眼中,法律看似“冰冷”,但也可以很有“溫度”——這需要靠每一個具體的法律工作者去傳遞。
“如果老百姓一輩子只走進檢察機關一次,他遇到的是冷冰冰的檢察官的話,他可能就認為法律是冷酷無情的。但明明我們的一個微笑、一杯溫水,就可以讓他們的心里有慰藉?!彼f。
企業家點贊“這就是我們心目中檢察官的樣子”
初春午后的日光灑進室內,張宇筠背對玻璃窗而坐,眼里亮晶晶的。
憶起自己的“正義感”來源,她認為與成長在軍人家庭有關。父母給她起名“筠”字,代表“竹子”,正有高風亮節、堅忍不拔的寓意在。
2008年,張宇筠從國外學成歸來,入職廣州市檢察院。2020年9月,她來到廣州市南沙區人民檢察院(廣東自由貿易區南沙片區人民檢察院)履職。
張宇筠代表廣州市南沙區人民檢察院(廣東自由貿易區南沙片區人民檢察院),與有關部門簽訂《共建海洋公益訴訟聯合實驗室協議書》
從檢以來,張宇筠共辦理民事訴訟監督案件1100多件,檢察建議采納率為100%,抗訴案件法院再審改判率達90%以上,無一錯案。
多年前,她辦理的一起涉案金額達1.3億元的虛假訴訟案,被最高人民檢察院評為民事檢察優秀案例和虛假訴訟監督典型案例。
“后來,有一位類似遭遇的企業經理,從報紙上看到這起虛假訴訟系列案報道后,專程來到檢察機關申請監督。我通過履行抗訴職能,為這家企業挽回了8000余萬元的損失?!北藭r,這位在維權之路上已精疲力竭的經理連聲向張宇筠道謝,激動地重復著“這就是我們心目中檢察官的樣子”。這個場景一直刻在張宇筠腦海里,“他的話給了我前進路上更大鼓舞?!?/p>
2019年,廣州市南沙區龍穴島發生一起污染環境案件??紤]到污染物隨大氣飄散,原地難以修復,張宇筠帶領團隊履行公益訴訟職能,貫徹恢復性司法理念,由涉案企業出資建設環保生態公益園。
張宇筠
今年2月,這個廣州全市首個在檢察機關監督下推動建設的環保生態公益園——棲碧園在龍穴島揭幕,實現了生態環境和價值目標雙重修復?!捌髽I需要長期維護生態園建設,我們也會定期‘回頭看’,進行檢查,把環保落到實處?!?她介紹。
在平凡崗位上精益求精,在開拓創新中勇于擔當。從檢13年,張宇筠秉持精益求精的“工匠精神”,用心踐行著司法工作者的職責使命。未來,她還希望把自己的理念和工作思路傳遞給更多的人,做更多對社會有意義的事。
【記者】陳伊純
【統籌】祁雷
【通訊員】粵政宣
(受訪者供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