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廣州多個區的核酸檢測如火如荼進行中。醫護人員、社區工作人員、志愿者、社會力量擰成了一股繩,支援核酸檢測工作。各戰線的黨員也沖鋒在前,發揮模范帶頭作用。
5月27日,省人民醫院護士劉國棟來到荔灣區荔港南灣為居民核酸采樣。早上9點多到位之后,他詢問了前來的居民,發現他們已經排了很久的隊了。
居民的辛苦,劉國棟看在眼里,作為一名預備黨員,他不由得加快了工作節奏。
去年疫情開始的時候,劉國棟就在發熱門診、海關、機場等地支援,如今已是熟手,兩分多鐘就能完成一組5個人的采樣。
他說,采樣是比較快的,主要是登記信息和摘口罩、張嘴這些環節比較費時間,因此居民的配合很重要。
一天十幾個小時下來,劉國棟的4套手術服都濕透了,頭皮也被口罩繩勒得發痛,但他都是咬牙堅持著。換衣服時,他做的第一件事就是拼命喝水,一口氣喝了3大瓶水。
28日6時多,省第二人民醫院的護士范維娜還在睡夢中,就收到了支援核酸檢測的通知。一聲令下,她放棄了輪休,緊急回到醫院集合。她說:“選擇了這個職業,有什么需要就要第一時間出發。”
省二醫傳統醫學科的護士長張英說,從25日晚開始,醫院就組織核酸應急隊趕到各個點,一共派出了40多人,其中很多人都是黨員。
穿著彩色小馬甲的志愿者,也成為采樣點現場的靚麗風景。
黨員志愿者蓮姨今年68歲了,她從荔灣恒福社工站的微信群里得知采樣點缺人手便報了名,在荔灣華貿商業廣場參與分發采樣信息條、維持秩序等工作。
“親戚朋友提醒我這里有風險,我跟他們說,沒事,我防護做得很好,當志愿者是幫人也是幫己?!睗M頭大汗的蓮姨爽朗地說道。
花地派出所民警徐沛敏很多天沒有回家了。最近,他不舍晝夜,隨時候命,累了就睡在派出所里。人多的時候,采樣點候檢的隊伍有500多米長,他需要時刻在人潮中維持著秩序。當警察20多年,家人和他自己也都習慣了這樣的節奏。他只希望,自己的付出能換來萬家平安。
南方日報見習記者 吳曉嫻 記者 黃錦輝 徐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