嶺南文藝與生俱來的強烈使命感和革命性,百年來一次又一次凝聚起民族力量
◎《南方》雜志記者/影子發自廣州
《東戰場上的烈焰》畫中被炸毀的上海東方圖書館廢墟,把人們瞬間帶回“一·二八”的沉痛之中;
“我愛你春天蓬勃的秧苗,我愛你秋日金黃的碩果……”每當《我愛你,中國》的旋律響起,一腔愛國深情便會涌入心間;
…… ……
這些,都是百年經典文藝作品里的廣東旋律、廣東“聲音”。中國共產黨成立百年來,廣東文藝家響應時代召喚,始終與時代同行、與人民同心,貢獻了一大批傳世精品。
文藝具有培根鑄魂的作用,承擔著以文化人、以文育人的職責。廣東是嶺南文化發祥地、近代革命策源地、改革開放前沿陣地,紅色文化在百年中,始終浸潤著南粵大地、涵養著這一方文化山水?;赝麖V東文藝百年歷程,廣東反映革命先烈和優秀共產黨人精神的經典作品層出不窮;在近現代、當代中國的思想文化進步發展中,廣東文藝亦始終行走在引領時代精神的前列。
紅色力量
嶺南文藝發展歷史,是與國運相結合的歷史,也是中華民族源遠流長的文脈律動在時代變革的潮流中實現創造性轉化與創新性發展的歷史。嶺南文藝與生俱來的強烈使命感和革命性,在百年來,一次又一次凝聚起民族力量,鼓舞士氣?,F如今我們欣賞到的一部部經典的嶺南紅色文藝作品,都曾經在當時吹響過時代的號角、喚起革命的意志。
高劍父的《東戰場上的烈焰》,斷壁殘垣的景象給國人強烈的視覺沖擊力。這是中國畫從以往的花鳥魚蟲畫面到對現實寫照所跨出的一大步,嶺南畫派的革命性從誕生即有之。
“英特納雄耐爾就一定要實現……”雄壯的《國際歌》伴隨著革命的浪潮,在廣州傳唱開。1923年在瞿秋白的努力下,經過重新翻譯,《國際歌》歌詞變得易懂易唱。從中共三大閉幕會上齊唱《國際歌》,到之后的中國共產黨全國代表大會閉幕會上的齊唱,百年來,這一旋律激勵著無數的共產黨員。
紅色文藝作品將民眾的愛國之心點燃,更喚醒了民眾對美好生活的向往。家住東莞市長安鎮的馮女士告訴《南方》雜志記者,她和很多人一樣從小就喜歡看《香飄四季》,當時圖書銷售一空的畫面仍記憶猶新:“小說里描述了通過自己的努力就能帶來進步和希望的生活,讓人向往。比如大家改造鹽堿地、種香蕉等,努力把公社經濟搞上去,一切都很有奔頭。”
文藝之美折射著黨史之光。這些來源于生活而高于生活的藝術創作都是建黨百年來廣東這片革命和改革沃土上凝聚力量、鼓舞斗志的寫照和縮影。
紅色記憶
一段旋律勾起一抹回憶,一段文字刻畫一種精神。文藝是一個時代的鏡子,是時代的精神風向標?;乜匆徊坎考t色文藝經典,都充滿了經久不衰的紅色印記和記憶。
“廣東的紅色記憶肯定不能不提中國左翼作家聯盟?!睆V東省政府參事室參事、文史研究館館員、廣州大學特聘教授陳劍暉接受《南方》雜志記者采訪時表示,20世紀二三十年代,全省曾涌現出一批革命作家,有的在“左聯”任要職,如馮鏗、洪靈菲、戴平萬、丘東平、蒲風等。其中,蒲風的長篇敘事詩《六月流火》熱烈而豪邁,勇敢地發出了“舊的世界即將粉碎了”的預言。
紅色基因世代相傳。它們在南粵大地上,接力棒一般在時空間傳遞。
1959年,廣東人民出版社出版了歐陽山創作的長篇小說《三家巷》,成為革命文學的重要標本;根據這部小說,珠江電影制片廠1982年拍攝了同名電影,2008年廣州粵劇團創作了同名粵劇。
1962年由廣東人民出版社出版的長篇小說《山鄉風云錄》取材于解放戰爭時期華南山區游擊戰爭,以清麗秀逸的文字描繪人物眾多、情節生動的革命斗爭場景,并穿插民情風俗的細膩描寫,構成動人的藝術圖畫。首演于1965年的粵劇《山鄉風云》被稱為現代粵劇的里程碑。
舞臺藝術經典作品的上映、復排、重演同樣具有很強的延續性,經典一次次呈現在觀眾面前。如粵劇《三家巷》《山鄉風云》《紅的歸來》《刑場上的婚禮》《初心》……從劇本到唱腔設計、音樂設計、舞美設計等等,在新老粵劇人的演繹下,綻放著不同的魅力。
“從幾年前出國到現在,每當我聽到《我愛你,中國》的時候,全身的血液都一下子澎湃起來?!弊鳛榛泟∶缘膹埖鲜且幻舴ù髮W生,他在國外更能感受到這些經典旋律的感染力。新冠肺炎疫情以來,張迪感受到中國的凝聚力更強了,而他經常哼唱的這些旋律也感染了身邊的法國朋友。
紅色文脈
“這是粵劇最好的時代,這得益于紅色文脈的滋養。”廣東粵劇院副院長、國家一級編劇張晉瓊向《南方》雜志記者感慨。盡管滄桑巨變,但觀眾們對于粵劇的喜愛依舊不變。黨的十八大以來,作為廣東的第一大劇種,粵劇厚積薄發,在傳統文化中挖掘當代的精神,廣東粵劇人創作出了更多歌頌新時代的優秀作品。
這是廣東立時代之潮頭,發時代之先聲的寫照。一代代廣東文藝工作者記錄著時代的脈搏。
“文學作品要成為經典永流傳,就要反映時代、賦能時代?!睆V東省政府參事室參事、廣東省作協會員、文化學者馳騁表示。
嶺南文藝在革命、建設、改革各個歷史時期,乃至如今的新時代,都為嶺南文藝新高地貢獻著自己的力量。
改革開放40周年、新中國成立70周年、中國共產黨成立100周年等重要時間節點,廣東都加強了全省重點文藝創作生產項目的規劃制定,推出了一部部謳歌黨、謳歌祖國、謳歌人民、謳歌英雄的文藝精品。
《南方》雜志記者了解到,近年全省僅戲劇一個門類,就打造了近百項優秀舞臺劇目。如講述南派武術組織“鴻勝館”人在共產黨領導下,成立紅色工會故事的粵劇《鴻勝館》,以中國第一代共產黨人陳復烈士及其父親、嶺南畫派創始人之一陳樹人等為原型的舞劇《嶺南秋雨》,根據中國農民革命運動的先驅彭湃生平事跡改編創作的《紅流澎湃》……這些作品早謀劃、早布局、早行動,離不開多年來的不斷打磨提升。
廣東文藝終身成就獎、“德藝雙馨”中青年作家藝術家評選……一代代文藝人薪火相傳。一時間,國內最優秀的文藝人才紛紛把廣州作為南方人才高地,廣州再度出現蔚為壯觀的“筑巢引鳳”“聚才匯智”景象。
建黨百年之際,全省文藝界以自己的方式獻禮建黨百年。話劇《深?!?、粵劇《紅頭巾》、歌劇《紅流澎湃》、音樂劇《使命必達》、芭蕾舞劇《旗幟》、話劇《呼吸》《大道》、交響樂《1921》、民族交響樂詩《嶺海長歌》等等,都將在“永遠跟黨走”—廣東省慶祝中國共產黨成立100周年百場精品展演中呈現給廣東老百姓。
百年大黨正青春,奮進正當時。新時代廣東文藝將用更厚實、更磅礴的力量,與時代同行,昂首跨入向第二個百年奮斗目標進軍的新征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