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中新網廣東新聞7月24日電 (朱族英)由中國(深圳)綜合開發研究院和深圳市綜研軟科學發展基金會發起主辦的“中國智庫論壇暨2021綜合開發研究院北京年會”23日舉行。
此次論壇以“‘雙循環’發展戰略與國家產業鏈安全”為主題。國家發改委宏觀經濟研究院院長王昌林認為,全球產業鏈供應鏈重構表現為產業鏈本土化、供應鏈多元化、產業分工區域化三大趨勢。
王昌林表示,中國市場規模、產業體系、人力人才資源、基礎設施等綜合優勢和超大規模優勢突出,“世界工廠”地位短期難以被替代,但是,產業鏈不穩、不強、不安全問題日益凸顯,制造業基本盤面臨“松動”風險。下一步應把穩定制造業和穩固產業鏈放在更加突出的位置,努力穩定兩個比例關系,即制造業增加值占GDP比重保持在28%左右,制造業內部高中低產業保持合理比例。
中國(深圳)綜合開發研究院理事長(代)葉小文指出,在構建“雙循環”新發展格局中要堅持全面推動改革,消除生產、分配、流通、消費中的“梗阻”,使產業鏈、供應鏈、創新鏈更好更高效地循環,實現供給側和需求側的同步擴張和高質量發展。
哈工大(深圳)教授唐杰稱,“雙循環”就是要構建一個復雜的投入產出關系,高技術部門復雜的全球價值鏈活動的高度密集,研發和其他技術投入促進了產品內部的專業化和全球生產網絡的擴展。生產過程分割成不同的層級,從產品之間擴展到單個產品的生產階段,擴展了國際交換和分工的深度和范圍,為國際交換創造了新的比較優勢。
華為技術有限公司戰略部副總裁鄭志彬認為,通過大數據進行產業鏈分析,可以分析政府政策對本地企業的匹配范圍和受益度,更加有效地推動強鏈、補鏈、延鏈。(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