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中新網廣東新聞8月4日電 (王堅)由廣州市科技局、廣東科學中心等單位聯合主辦的珠江科學大講堂第85講7月31日舉行,邀請了“時代楷模”“白求恩獎章”獲得者、暨南大學附屬廣州復大腫瘤醫院榮譽總院長徐克成教授作《從五朵金花的重生講生命的意義和中國式控癌》的主題分享,講述他的抗癌故事以及醫學探索。
在闡述生命意義時,徐克成分享了自身經歷以及“五朵金花”故事。徐克成說,作為一個工作在臨床前線的醫生,他有著多重身份。首先是醫生,是一個研究腫瘤的醫生。第二個身份是癌癥醫院的院長,擔負著救治幾百人癌癥患者生命的任務。第三種身份,他本人也是癌癥患者,從生命的死亡線上回來了。
2006年,66歲的他在一次體檢中被查出得了肝管細胞性肝癌,這是一種五年生存率不超過3%的癌癥。先后經歷了幾次大手術,在治療中,徐克成決定采取強化免疫力的綜合康復措施,在保證身體系統穩定的前提下,不追求完全殺死癌細胞,與癌細胞共存。在這種治療原則的指導下,他獲得了與癌細胞共存的能力。16年過去了,如今81歲的徐克成,肝癌至今無復發,而且仍然堅持在臨床救治一線。
徐克成說,在過去的20年時間里他不斷研究和思考。如果腫瘤不能通過手術切除,怎么辦?2000年,他引進和開展了氬氦冷凍消融術。如何讓癌癥患者活得長、活得好?2008年,他開發研究冷凍消融/納米刀+聯合免疫治療;到了2018年,徐克成又一頭扎進了氫氣控癌技術的研究中。2019年,他出版了《氫氣控癌》一書。
通過不斷的研究和探索,徐克成認為癌細胞是從正常細胞變來的,癌細胞和正常細胞本是同根生。徐克成表示,“中國式控癌”理念,即應“改造”而非消滅癌細胞,讓癌癥患者與癌細胞共存。中國式控癌,不是抗癌,是控癌??拱┚褪且晃断麥缭傧麥纭?匕┦羌认麥纾惨脑?,改造是最重要的,把癌細胞改造成好細胞,把機體改造成最有戰斗力的機體。(完)